人民網
人民網>>社會

人民日報丨江蘇聚焦先進制造業集群 暢通勞動者職業上升渠道

本報記者 姚雪青
2024年03月21日07:17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人民日報》2024年3月21日13版 版面截圖

原題:江蘇聚焦先進制造業集群,開展針對性、梯次性技能培訓——

暢通勞動者職業上升渠道(兩會后探落實)

核心閱讀

江蘇省聚焦先進制造業集群,緊扣企業需求,開展針對性、梯次性培訓。借助智能化手段,改造傳統產業,帶動員工提升技能﹔針對新興產業,探索訂單式實訓,促進高校畢業生快學技能、順利就業。

打開電腦、登錄界面、查看數據……每天早上8點,江蘇南京鋼鐵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南鋼”)板材事業部寬厚板廠首席操作師黃龍上班第一件事,就是通過全流程智能制造平台,了解昨晚設備運行、生產效率、能耗成本和質量管控情況,如同一名“數據管家”。隨著制造業轉型升級,軋鋼的過程被“搬”上屏幕,黃龍的工作場地也“搬”到了屏幕前。

制造業升級帶動從業人員一起轉型,這是江蘇持續提升勞動者技能水平的一個縮影。

江蘇聚焦先進制造業集群,緊扣“制造企業要什麼、一線職工缺什麼”,開展針對性、梯次性職業技能培訓,加快構建制造業技能人才培養培育體系,提升勞動者先進制造技能水平,推動培訓資源向產業發展急需緊缺、產業技術工人生產必備環節集中。兩年來,全省開展制造業技能培訓81.9萬人次,促進技能鏈與產業鏈、人才鏈、創新鏈深度融合、高度契合。

企業轉型帶動老員工技能升級

作為一名軋鋼工,從2001年進入南鋼工作,黃龍不怕苦不怕累,在500多攝氏度的鋼板旁觀察、卡量、記錄,一站就是幾小時,在近20年裡練成一身好手藝。時間到了2020年,他的職業生涯卻迎來挑戰。

這一年,南鋼開始建設“智慧運營中心”,通過生產流程再造,讓工業大腦和智慧算法輔助決策,助力企業發展和產業轉型。

數字化改造中,傳統的操作被優化提升,取而代之的是一批新的崗位和新的技能要求。“我們對智能制造感到陌生,不知道自己能否跟上企業發展步伐。”黃龍坦言,就在大家既擔心又迷茫的時候,公司給員工們吃下一顆定心丸:會帶著老師傅學習新技能、一起轉型。

“培訓分兩個階段,一直持續到現在。”南鋼板材事業部設備處數智化開發室主任沈延祥介紹,理論學習階段,公司邀請東北大學、北京科技大學等高校專家,從智能制造的內涵講起,對標國內先進企業生產線,帶著員工實地學習,增長知識。

在實操環節,黃龍等老師傅深度參與數字化改造示范產線項目,邊干邊學。“我們在生產中的動作、時序、軌跡等,被採集到計算機中,通過建模生成標准化操作指令。”黃龍說。

黃龍介紹,和過去溫度高、噪聲大的環境相比,如今在安靜敞亮的遠程操作控制中心工作,勞動強度大大降低,而生產效率快速提高。

“數實融合與技能提升同頻共振。”南鋼人才發展中心主任仲崇波介紹,去年熱軋產線年產突破160萬噸大關,全年20次破月產、日產、班產紀錄。2020年以來共培養出12名崗位生產骨干,3人被評為二級操作師,5人被評為軋鋼工技師,3人成為技術管理人員。黃龍也被評為全國技術能手。

江蘇省人社廳職業能力建設處相關負責人郭毅介紹,在制造業關鍵領域,江蘇實施數字技能提升行動,兩年來累計開展數字技能獲証培訓28.3萬人次,深度賦能傳統制造企業智能化改造、數字化轉型,助力產業技術工人轉崗適崗穩崗。

訂單式實訓幫畢業生快學技能

“面試通過的那一刻,我激動極了。”今年22歲的陳國斌是一名應屆高校畢業生,3月份已基本確定就業單位——蘇州匯川技術有限公司。

這是一家國內工業機器人龍頭企業,屬於蘇州市重點打造的高端智能制造產業集群。小伙子坦言,去年秋招時始終沒有找到心儀的工作,總感覺自己在技能水平上還有所欠缺。今年2月下旬,他經學校推薦,與近50名同學來到常熟市現代產業技能實訓中心,參加畢業前的專項技能提升項目。

實訓中心負責人劉振聲告訴記者,近年來,高校畢業生總量不斷增長,但企業“招工難”和畢業生“就業難”的結構性矛盾仍然存在。勞動力供給和市場需求不匹配是制約青年就業的因素之一。2023年,常熟市率先探索“政府引導、社會參與、市場運作”運營模式,成立了省內規模最大的現代產業技能實訓中心,為蘇州乃至長三角智能制造、新能源汽車、工業大數據等新興產業培訓並提供高質量技能人才。

針對不同生源,實訓從兩周到3個月不等,既有針對1家企業的,也有面向某個行業的。陳國斌報名參加的是匯川機器人項目。

“第一周是機器調試課,把公司生產線搬進實訓基地。第二周是機械手與工業視覺入門課,相當於工作崗位的實際預演。”項目講師劉東介紹,學生在校時已學習機械原理,也掌握了電器設備的操作,但大多數學校設備是教學式的,與企業實操中的工業級設備存在差距。機器調試課幫助學生完成從教學環境到工作環境的切換。機械手與工業視覺入門課,幫助學生從單向操作“進階”到聯合操作,觸摸到工業實操中的前沿技術。

“實訓項目幫助我接觸到更高的平台、更理想的崗位。”陳國斌目前已轉入匯川公司實習,6月畢業后直接入職,同來的同學也陸續找到了滿意的工作。

近年來,江蘇省人社部門強化培訓就業導向,積極推行“技能培訓+就業服務”深度融合模式。特別是聚焦數字職業、制造產業和平台經濟,以高校畢業生為重點,實施青年群體專項職業技能培訓計劃,大力開展訂單式、定向式、項目制培訓,有效貫通培訓資源與崗位需求,切實提高培訓的針對性、有效性,推動高校畢業生快學技能、高質量就業,有效緩解了結構性就業矛盾。

校企融合培養更多高技能人才

眼前的電腦屏幕上,呈現著一台設備的三維圖像,可以從各個角度觀察設備的外部造型和內部結構。別看設備外觀平平無奇,但它其實是一款大有作為的智能線槽導軌切割機。

“結構設計繪制已經完成,即將進入最有挑戰性的制造環節。”李昊介紹,這既是課堂作業,也是企業課題,自己對此干勁十足。

2022年夏天從常州技師學院畢業后,李昊入職江蘇震旦電氣科技有限公司。工作后他感到自己技能水平還有進一步提升的空間,便向公司提出想要參加母校在當年9月開辦的首屆全日制智能制造技術專業高級技師班。

“適逢企業由電氣類向機械類跨界轉型。從產品設計到加工制造等關鍵崗位,對高級技師的需求量也在不斷增大。”江蘇震旦電氣科技有限公司企業總經理周榮俊介紹,了解到校企融合的辦學特色后,企業主動為李昊報名,為他支付學費並發放基本工資,讓他安心脫產學習。

智能裝備學院授課老師王村偉告訴記者,本班學生有24人,除8名學員是青年教師外,其余16名來自各制造業企業。兩年學習採用校企“雙導師”培養、個性化定制課程,每周4天在校學習、1天在企業見習。教學案例都來自企業生產一線,以解決實際問題作為考核標准。

李昊領到的課堂作業,就來自震旦公司的實際需求。

“公司在控制櫃布線過程中,需要大量不同長度規格的線槽和導軌,傳統辦法切割精度一致性差、效率低,亟須開發一款智能線槽導軌切割設備,提高產品競爭力。”王村偉介紹,公司指定了經驗豐富的企業導師,學校也選出精通機械結構及液壓系統設計的學校導師,雙導師與學員協同攻關。李昊在技改任務中激發出主觀能動性,完成了全產業鏈、跨工種的復合型技能學習,將在畢業前通過考試獲得高級技師等級証書,成為企業急需人才,用雙手創造自己的幸福生活。

“江蘇全方位推進技工院校改革創新,發揮其培養高素質技能人才的主陣地作用。”郭毅介紹,目前全省建成技工院校119所,學制教育在校生27.6萬人,與1830家相關企業深度合作,開設訂單班、冠名班、企業新型學徒班2005個,共建實訓基地1567個,建設129個數字技能類專業,打造40個與先進制造業集群深度匹配的品牌特色專業群,專業與地區主導產業匹配度超70%。每年向社會培養輸送的7萬名畢業生中,66%達中級工水平,34%達高級工及以上水平,制造類畢業生佔總數一半以上,總體就業率達98%以上。

(責編:黃竹岩、張鑫)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