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經濟

江蘇:加快“數字換腦”,讓制造業更聰明

2024年03月25日07:32 | 來源:新華日報
小字號

  3月20日,全省制造業“智改數轉網聯”工作推進會在南通舉行,公布了去年以來江蘇制造的轉型“成績單”,定下了下一步的新目標和“路線圖”。

  這是我省連續第三年召開“智改數轉”專題推進會。2022年以來,我省深入實施制造業智能化改造數字化轉型三年行動計劃,強化規劃引領、典型示范、平台支撐和場景應用,成果累累——截至去年底,兩化融合發展水平連續9年全國第一﹔為4.3萬家規上工業企業開展免費診斷,累計實施改造項目約5萬個﹔累計創建國家級數字領航企業8家、智能制造示范工廠32家、5G工廠97家,蘇州入選首批全國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試點城市。

  但也要看到,智能化改造數字化轉型三年行動計劃尚未完成。對標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建設數實融合強省要求,我省智改數轉工作還存在問題和不足,制造業數字化轉型仍在探索和推進階段。

  智能化改造需“循序快進”

  走進位於南通的大生集團“10萬錠智慧紡織工廠”,偌大的廠房隻有幾名工人巡檢,一排排機器高速運轉,機器上的傳感器實時採集生產信息,並將數據上傳到“大生智慧管理雲平台”進行數據分析。

  “我們‘十三五’期間,打造了全國首個全流程全國產設備數字化紡紗車間,萬錠用工降到了15人。‘十四五’期間又打造了這一全國首個智慧紡紗工廠,真正實現生產在線監測、自動傳輸包裝、智能倉儲管理等功能,萬錠用工隻需要8人。”大生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漆穎斌說。

  在我省,制造業智能化改造已經進入新階段。根據省工信廳和國家工業信息安全發展研究中心聯合編制的《2023江蘇省兩化融合發展數據地圖》,在“智改”方面,我省智能制造就緒率為20.3%,位列山東、浙江之后,排名全國第三。

  “‘就緒率’也叫‘完成率’,即初步具備了智能制造基礎條件企業的佔比。我省這一數據比山東差了接近4個百分點,反映出在智能制造供給能力方面仍需提高。”省工信廳兩化融合推進處相關人士指出。當前,我省在高性能傳感器、工業軟件、基礎元器件等關鍵領域自主可控能力仍不夠強,嵌入式操作系統自給率還不到3%。同時,深耕產業、熟悉行業機理的智能制造專業化一體化解決方案服務商較為缺乏,尤其是蘇中蘇北地區服務商數量僅佔全省20%。

  為此,圍繞智能化改造,會上提出要加強軟件集成化應用,推動我省工業軟件自主創新,加速為江蘇制造“安全換腦”。

  這讓江蘇珀然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董琦感同身受。珀然股份位於沛縣經濟開發區,是全國鍛造鋁車輪行業的“單項冠軍”,年產能超400萬件,是一汽解放、東風、比亞迪等30多家知名車企的供應商。

  “我們一直在大力推動智能裝備升級,帶動行業國產裝備和軟件系統的發展,大大推動了大型、昂貴設備的國產化。”董琦說,公司與清華大學、燕山大學等高校簽訂裝備國產化合作協議,聯合研制的高噸位鍛造機和強力旋壓機及三段一旋工藝技術路線成為行業模范及復制對象,設備甚至出口到了海外。

  以場景應用為牽引,推動“人工智能+”,是深化“智改”的另一個風口。

  “眼下,‘智改’呼喚著與‘智造’相配套的新型服務。”中國移動江蘇公司董事長李鋒表示,移動公司正探索提供“AI化”服務,改變傳統制造業的生產運營模式。比如,通過“AI”重塑生產流程,面向個人打造“AI助理”,提供即時靈活的分析、培訓及輔助操作服務﹔面向企業打造數字孿生工廠和數智代言人,助力生產效率提升與企業品牌塑造。

  隨著大生等龍頭企業樹立標杆,智能制造示范車間、示范工廠越來越多,智能化改造已經可以進入“循序快進”階段。

  揚州電力設備修造廠有限公司總經理吳運國認為,智能化改造應“三步走”——第一步進行部分制造設備智能化、柔性化改造,建立智能制造的硬件基礎﹔第二步匹配制造設備,企業可根據實際,選擇ERP、PLM、MES這信息系統“三駕馬車”中的某個或多個系統﹔第三步,結合企業產品、財務、盈利、市場、規模等因素,逐步增加適合自己的信息系統與制造設備的規模。

  數字化轉型當“分類適配”

  截至去年底,全省兩化融合發展水平達67.9,比2021年末提高3.1個百分點,連續9年全國第一﹔關鍵工序數控化率(63.7%)、經營管理數字化普及率(85%)等重點指標不僅全國領先,也提前完成了“十四五”發展目標任務。

  但整體上看,全省近70%的企業仍處於數字化轉型的探索或初步應用階段,隻有10%左右頭部企業在產品全生命周期直至產業全鏈條做到數智融合與創新發展。而面廣量大的中小企業,轉型投入大、周期長、復雜程度高。

  這些年來,我省給出的“藥方”是“系統診斷、分類改造”。截至去年底,全省累計組織企業開展“智改數轉網聯”免費診斷超4.3萬家,已完成診斷約4.1萬家﹔累計實施“智改數轉網聯”改造項目約5萬個,2萬余家企業完成改造項目約2.5萬個。

  制定個性化轉型方案是改造成功的關鍵,要幫企業算好投入產出“經濟賬”。南京衛崗乳業有限公司首席信息官朱峰介紹,衛崗原有各經營環節數字化程度不一,核心業務系統斷點多。公司“診斷評估”后,通過縱向貫穿基礎設施、工廠運營、企業經營,橫向覆蓋農牧業端、生產加工端、物流配送端、市場營銷端的完整的數字化應用架構體系建設,實現了全流程數字化管理。近3年,利潤年平均增長8%,生產效率提高20%,運營成本降低26%。

  “當前,乳制品行業進入了尋找新增長點、產業轉型升級、適應多樣化需求的新發展階段,迫切需要通過數字技術進一步賦能。”朱峰透露,吃到“甜頭”的衛崗有了新一輪“數轉”提升計劃——實施基於“5G+標識”雙驅動,實現一二三產業融通﹔打造衛崗牛奶“高品質、低溫新鮮巴氏奶”數字護照﹔構建基於工業數字空間的產品碳足跡管理平台,進一步鞏固和提升現有生產管理水平。

  如何在“高位運行”的基礎上,讓企業數字化轉型更深更實?當天會上明確進一步轉型的路線圖——一方面,要分業施策,編制發布新一批行業數字化轉型實施指南。另一方面,要分類指導,鼓勵龍頭企業共享解決方案和工具包,帶動產業鏈上下游整體推進數字化轉型﹔開發集成一批符合中小企業共性需求“小快輕准”的數字化產品、服務和解決方案,推動普惠性上雲用數賦智。

  “我們將面向中小企業轉型需求加強供給適配。”常州市工信局局長嚴德群表示,常州在推進針對性培訓的同時,繼續征集發布“小快輕准”產品,以數字技術為重要手段,加快工業節能降碳先進技術、安全環境全流程管理等熱點領域產品研發與推廣應用,帶動中小企業務實轉型。

  推進產業集群數字化轉型同樣關鍵。“無錫將進一步完善‘獎補引導+診斷咨詢+供需對接’的服務體系,深入產業集聚區開展數字化惠企賦能活動,線上線下聯動,通過政府側投入帶動企業側投入,調動各界轉型積極性。”無錫市副市長周文棟說。

  網絡化聯接要“規模賦能”

  現階段,以“網聯”放大“智改數轉”效應已經成為制造業轉型的共識。

  “網聯賦能”,首先要全方位夯實網絡、算力等數字基礎設施“底座”。過去一年,我省鼓勵推動企業內網改造升級,支持企業利用工業無線、5G、傳感等技術,建設企業控制網絡與信息網絡,全省共累計實施“5G+工業互聯網”內網改造項目1394個、融合項目1021個,企業研發、生產、運營和服務的網絡支撐能力進一步提升。

  “我們在對6000余家工業企業的需求調查中發現,想要解決企業數據難以互通、啞設備多等難點,必須打造‘新網絡’,通過持續升級工業網絡基礎能力,滿足‘可靠、柔性、智能’的新型產線需求。”李鋒指出,這需要“三步走”——第一階段,在實現基站密度列全國各省區第一基礎上,累計服務部署“5G+工業互聯網”等項目超1600個,這一階段已經完成。第二階段立足算網融合、智網融合的特征,打造大型國產化智算中心,研發算網大腦、算力路由等關鍵技術,啟動5G-A預商用。第三階段構建AI融合的立體智慧網絡,打造網信安全領先服務商。

  有了網絡基礎,規模化成為強化“網聯”賦能的關鍵。會議提出,一體化推進“園區通網、工廠布網、設備聯網、數據上網”工程。

  產業園區是“網聯”的重要陣地。“高新區一體推進低(零)碳產業區、智慧園區、綠色廠區‘三區同創’,為全面深入推進‘智改數轉網聯’提供高效載體。”鹽城高新區管委會主任高翔表示,將把移動互聯網、物聯網和雲計算等新型信息技術運用到園區運營服務,為企業建立快捷、簡便的服務通道。

  “我們要繼續增強數據要素分析能力。”江蘇蘇鹽井神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吳旭峰表示,作為全國單體規模最大的食鹽定點生產企業,以先進的工業互聯網為架構,建設生產大數據管控平台,可強化制鹽工藝、設備、安質環和視頻等信息統一集成,實現核心生產片區循環經濟“水、電、汽、鹵、 腔、倉”的綜合調度分析,形成數據生產力。

  從行業應用角度,還要打造更多“網聯”平台。我省工業互聯網平台建設不斷加速,去年,全省新創建國家級雙跨平台2個,累計達5個,新培育省級重點平台22個,累計達161個。但橫向對比,去年,我省工業互聯網平台普及率全國第四,工業雲平台應用率僅為全國第五。

  “下一步的重點是著力提升企業改轉實效。”省工信廳廳長朱愛勛提出,今年,全省將再推動1萬家以上工業企業完成改造任務,累計帶動規上工業企業約30%完成生產流程數字化改造﹔力爭基本實現規上工業企業免費診斷全覆蓋、上雲全覆蓋、主要生產設備數字化全覆蓋。同時,加快“網聯”賦能體系建設,提升“網聯”的網絡化、平台化、規模化賦能作用,以有力有效的“智改數轉網聯”工作,推進“數實融合強省”建設。(付奇)

(責編:黃竹岩、張鑫)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