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清江浦區:科技創新引領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

總投資50億元的伏圖拉(淮安)高效電池片生產基地項目火熱建設﹔天鵬鋰能、橙柳新能源、天頤新能源汽車零部件智能制造項目等“新三樣”產業全速生產、加快推進﹔半導體特殊材料項目東煦電子投產……
日前,淮安市清江浦區召開科技招商工作推進會,強調重點圍繞大力招引科技項目,筑牢產業發展基礎,推動產學研用融合,助力“引育留用”人才,因地制宜加快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產力,為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積蓄力量。
天鵬鋰能(淮安)碾壓車間內,技術人員正在調整參數。清江浦區委宣傳部供圖
瞄准科技招商
在天鵬鋰能技術(淮安)有限公司,標准化工業車間內機器轟鳴,連續型激光焊接機、2.5D外觀檢測機等精密設備持續運轉,技術人員點擊屏幕,經過數道工序,一節節鋰電池快速產出。得益於先進的MES管理系統和AGV機器人,企業的制作工藝和生產效率大幅提高。據介紹,該項目是淮安市首個總投資超50億元且單體投資強度最大的工業項目,也是進入國際一線電動工具制造商供應鏈的企業。
清江浦區委、區政府主要領導帶領科技招商隊伍密集開展招商工作,聚焦高端制造業、科技型企業以及“新三樣”產業等新業態,瞄准北京、粵港澳大灣區、上海、蘇州等重點區域,緊盯科技含量高、成長潛力大的全球獨角獸、國家級專精特新企業,推動產業鏈、價值鏈、供應鏈“三鏈合一”同步發力,著力招引一批科技含量高、成長潛力大的優質項目落戶清江浦區,推進形成“小項目鋪天蓋地、大項目頂天立地”的發展局面。
創新聚變,帶動產業裂變。2023年,清江浦區簽約億元以上項目57個,其中制造業項目佔比65%,10億元以上項目8個,50億元以上項目5個,總協議引資額429.79億元。全區實施“智改數轉”項目22個,新增國家高新技術企業12家、省星級上雲企業18家,5家企業被認定為省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天士力帝益藥業、正大清江制藥獲批國家知識產權示范企業﹔4人入選國家人才計劃、2人入選省“雙創計劃”,入選人數全市第一。
淮安澳洋順昌DBR車間內,技術人員在分選、放置圓片。清江浦區委宣傳部供圖
激活“人才引擎”
“政府部門幫助企業把握政策機遇和紅利,及時發放產業發展扶持資金,還兌現了一系列優厚的人才獎勵補貼政策,讓我們可以安心開展科研工作。”淮安澳洋順昌光電技術有限公司圖形化藍寶石襯底(PSS)事業部總監付星星是清江浦區招引的高端人才,他說,企業自主研發的二氧化硅復合襯底產品獲得國際客戶認可,成為韓國首爾半導體公司第一供應商,2023年盈利超過2500萬元。
新質生產力涉及領域新、技術含量高,其中科技創新是關鍵要素,人才驅動是必要支撐。清江浦區充分發揮“科創10條”“人才12條”“工業13條”等政策疊加和集成優勢,圍繞生物醫藥、鋰電能源、綠色食品等主導產業謀劃項目、招引人才,靶向招引一批能夠帶動產業發展的領軍人才,同時與高校、科研院所開展戰略合作,充分發揮科研團隊力量,著力提升企業創新能力。
為讓人才團隊項目和科技型中小企業“施展拳腳”,當地還將部分國有存量資產重新定位、科學規劃,實施科創中心、共享空間等項目建設,為創新主體提供更加優質的發展空間。此外,該區在全市率先出台國有平台載體入駐企業扶持辦法,涵蓋租金減免、人才引進、企業孵化等多個方面,給予企業和人才團隊更加優質的政策保障,進一步打造科技創新發展的“自貿區”。
江蘇天士力帝益制劑生產車間內,工作人員在核對藥品標簽。清江浦區委宣傳部供圖
突出服務保障
走進江蘇天士力帝益藥業有限公司制劑生產車間,全自動鋁塑包裝線上,藥品被封包、裝盒、掃描、裝箱等,工作人員隻需通過電腦就能對生產設備和參數進行分析、管理和跟蹤。“我們每年投入超億元的研發經費用於開發新品,約佔銷售收入的四分之一。”公司副總經理丁愛忠說。緊盯前沿趨勢,該企業不斷優化產品結構和制藥工藝,引入智能化生產設備,銷售額從幾千萬元逐步攀升至十多億元。
企業的跨越式發展離不開優良的創新環境。清江浦區將“科技創新引領企業轉型升級”作為發展戰略,推動中央和省、市各類助企惠企政策精准滴灌、直達快享。率先在市“科創16條”政策基礎上出台清江浦區“科創10條”和國有平台載體入駐企業扶持辦法等惠企政策,激勵企業加大研發投入力度。近三年來,區內企業累計獲得科技專項獎補資金超4000萬元,享受加計扣除減免稅額超1.5億元。
此外,當地搶抓“智改數轉”三年計劃有利時機,推行數字化能力“診斷”服務,邀請專家為企業提供自選式、訂單式免費診斷,深入挖掘企業潛力,同時強化政策宣傳和申報指導,第一時間對接企業准備申報資料,提高申報成功率。2023年,清江浦區工信局幫助天士力、澳洋順昌、正大清江等工業企業獲批省級工業和信息產業轉型升級專項資金677萬元及淮安市2023年第一批、第二批工業強市發展專項引導資金653萬元、869萬元,有效解決了企業“智改數轉”、科技創新資金不足難題。(蔣童)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