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經濟

通江達海 “水運江蘇”建設駛入高速航道

2024年04月03日07:36 | 來源:江蘇經濟報
小字號

  蘇南運河無錫段航道“三改二”工程正式開工﹔省政府辦公廳印發《加快打造更具特色的“水運江蘇”三年行動計劃(2024—2026年)》﹔宿遷航務中心皂河船閘、揚州航務中心施橋船閘先后完成機電改造,蘇北運河船閘機電設備、液壓泵站更新改造項目進入全面沖刺……在剛剛過去的3月,我省“水運江蘇”建設迎來多項進展。

  今年是“水運江蘇”全面建設之年。記者獲悉,圍繞發展新質生產力、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區域協調發展等重大要求,我省正全力打造經濟開放的水運物流網,計劃到2026年建成二級(准二級)及以上航道裡程超1100公裡,三級及以上干線航道裡程達到2800公裡,通達全省87%以上的縣(市、區),港口綜合通過能力超28億噸,集裝箱通過能力超2100萬標箱,集裝箱近遠洋航線覆蓋60%以上的重要貿易國家和地區,進一步把江蘇水運資源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競爭優勢。

  暢通船運航道

  放大“江河交匯”區位優勢

  “目前,京杭運河蘇南段以三級航道為主,它能通過的船的載重量較小,一艘船隻能載三十幾個集裝箱,因此航運企業的運輸成本會比通過二級航道更高,而這些成本最后還是會轉嫁到銷售貨物的企業。‘三改二’能大大節約物流成本,對我省內河航運發展有著重要的價值。”江蘇遠洋運輸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戴偉表示。

  在去年3月江蘇省政府出台的《關於加快打造更具特色的“水運江蘇”的意見》中,京杭運河蘇南段航道“三改二”工程是其中“加快打造暢通高效的內河航道網”的重要任務,時至今日已取得不少進展。去年,京杭運河蘇南段“三改二”的關鍵節點——諫壁一線船閘擴容改造工程,僅用半年便完成了前期工作並於6月初開工建設﹔宿連航道全線僅用3個月時間就完成“准二級預留”全部變更手續,全面開工。

  “水運在我們集團的運輸體系網絡當中佔了很大的比例,尤其是從總部發來的原料幾乎100%要通過水運,可以說江蘇水運的建設對我們企業的發展是非常大的利好。”中天鋼鐵淮安項目常務副總經理萬文華告訴記者。作為一家總部位於常州的鋼鐵制造企業,大運河維系著中天鋼鐵無法替代的運輸鏈、產業鏈和物流鏈,中天鋼鐵集團(淮安)新材料有限公司生產產品的原材料往往需要在總部生產,運至淮安的工廠制造完成后,再通過水運發往膠東半島等市場。“公司一半以上的產品是靠水運運送,運費隻有陸路運輸的十四分之一。”萬文華表示。京杭運河蘇南段“三改二”完成后,常淮兩地間的運輸將更為便利。

  記者獲悉,今年江蘇將全面推進“水運江蘇”建設,全線開工京杭運河蘇南段“三改二”項目以及金寶航線淮安段、德勝河航道、東灶新河航道整治等工程。加快宿連航道、諫壁一線船閘擴容改造等項目建設,建成京杭運河江蘇段綠色現代航運綜合整治工程、通揚線高郵段。2025年,計劃建成蘇南運河鎮江諫壁一線船閘擴容改造、蘇南運河全線航道疏浚,蘇南運河達到准二級,實現2000噸級船舶全天候暢行。

  創新技術應用

  優化企業降本增效之路

  來往的貨輪頻繁停靠在碼頭,高聳林立的龍門塔吊把集裝箱穩穩裝上貨船,而與傳統船運不同的是,這裡的船隻不再是露天運貨,取而代之的是色彩各異的集裝箱,貨物也從砂石建材擴展到機電設備等更多品類。在淮安新港,這裡的集裝箱吞吐量近年來穩居江蘇內河港前列。

  與京杭運河蘇南段航道正在全力開工“三改二”不同,作為全省乃至全國重要水運交通要道,流經淮安新港的京杭運河蘇北段是京杭運河全線航道條件最優、船舶密度最大、運輸最為繁忙、航運效益最好的航段,現均為二級航道,在維護江蘇省及流域內物流供應鏈安全穩定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為實現航道貨運能級持續提升,近年來,京杭運河蘇北段大力推進運輸技術創新應用和航運智慧化改造,發展內河集裝箱運輸就是舉措之一。

  “我們是江蘇水運發展的受益者,不僅水運運量大、成本低,而且因為有運河沿線尤其是蘇北運河的支持,集裝箱船舶能免費快速過閘,還能享受‘綠波通行’‘准點必達’服務。”淮安江淮漕運集裝箱有限公司總經理陳應銘告訴記者,運營著淮安至周口、連雲港、太倉、上海4條內河集裝箱航線的江淮漕運,年運量達到8萬多標箱,糧食、鹽化產品、鹼、化肥、元明粉、機電設備等物資都在其運輸名單上。以上海航線為例,公司通過水運運輸一趟,相比陸運能節約70%—80%的成本。在省政府出台打造“水運江蘇”意見后,江淮漕運又借勢開辟了到淮河上游的集裝箱航線,拓展集裝箱運輸市場。

  記者獲悉,2023年,全省已完成內河集裝箱運量145.5萬標箱,同比增長19.9%,形成了“達海、通江、內聯”的內河集裝箱運輸網絡。首艘120標箱內河純電動集裝箱船“江遠百合”號投入運營,《非船載傳導式充電機與電動船舶之間的數字通信協議》團體標准發布,內河集裝箱運輸實現高質量發展。

  立足資源稟賦

  打造內通外聯的江蘇水運

  水運江蘇的全面建設正在路上。位於蘇北運河南大門的施橋船閘,2023年船舶通過量達3.21億噸,繼續位列蘇北運河船舶通過量第一位。而高通過量對機電養護保障提出了更高要求。今年3月,為期6天的施橋船閘三號閘機電改造工程項目順利結束,四月底五月初船閘還將對一、二號閘進行機電改造。“船閘機電改造后,泵站運行更平穩﹔PLC控制系統部分功能進行了升級,升級后操作畫面進一步優化,控制精度更高﹔增加了防夾船檢測設備,系統安全性也提高了。這些技術改造為下一步的單一船閘控制轉向區域集中船閘控制,實現遠程集控、統一調度、智能監測做好了准備。”施橋船閘管理所所長呂祥斌表示。按計劃,蘇北運河船閘機電設備、液壓泵站更新改造項目將於2024年6月完成,對全線27座船閘機電設備、液壓泵站更新升級,現已進入全面沖刺階段。

  在江蘇省金融研究院副院長蔣昭乙看來,發展內河航運不僅是高效發揮江蘇自身的資源稟賦優勢,還可切實把江蘇水運資源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競爭優勢,有力促進長三角區域經濟一體化發展,服務產業布局的建設。如提升蘇南運河為二級航道,實現2000噸級貨船全線通行,對溝通長江干線、降低物流成本、推動運輸結構優化調整、促進區域協調發展和推動江蘇“1+3”重點功能區緊密融合有著重要意義。

  而內河集裝箱貨運的推廣,則為“江河經濟”向“海河經濟”發展奠定了基礎。相比傳統的運輸方式,集裝箱水運是外貿出口最主要的途徑。“淮安港二期集裝箱碼頭建成后,為淮安企業的集裝箱運輸提供了新的通道,目前初步統計每年可為淮安企業節約成本近3億元。”淮安新港相關負責人表示。如當地的井神鹽業,過去集裝箱運輸由公路運至長江邊的揚州、南京等港口,現在通過淮安港直接水運,成本降低近一半。下一步,圍繞貨物出海,港口將加快開發新航線,尤其是淮河、鹽河航線,為中西部地區打造一條新的水陸出海通道。“江蘇通過優化集裝箱國際海運網絡、大力發展內河集裝箱運輸、打造特色化多式聯運體系等措施,加快打造經濟開放的水運物流網,以全球輻射更廣、國際聯通更暢的航線網絡,有效服務江蘇外向型經濟發展。”蔣昭乙說。(孫煒杰)

(責編:黃竹岩、張鑫)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