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政治

“雙一流”高校,為何爭相布局蘇南縣城?

俞楊
2024年04月06日14:41 | 來源:人民網-江蘇頻道
小字號

乘坐無錫首條市域軌道交通S1線,從主城區抵達江陰,緊鄰S1線青陽站,江南大學江陰校區已基本建成。今年9月,這裡就將迎來第一批新生。

縱觀縣域,一般以職業院校布局為主。事實上,辦大學對地方經濟實力的要求較高,唯有高質量發展,才能辦好高校、留住人才。

蘇南,是新質生產力的重要策源地。不少“雙一流”高校擇地於此,成為地方發展的中堅力量。在中國百強縣榜單中,常年位居前十名的昆山、江陰、張家港、常熟、太倉、宜興,都“藏”有全國知名大學。隨著滬寧沿江高鐵的開通,經濟強縣的聯動更為緊密,“縣域大學群”的作用愈發凸顯。

一流的高校,匹配一流的縣城,這是專屬江蘇的“雙一流”。“雙向奔赴”的背后,有著哪些不為外界所知的故事?

南京理工大學江陰校區教學樓。圖片來源:學校官網.webp

南京理工大學江陰校區教學樓。圖片來源:學校官網

引進名校

布局蘇南縣城的知名高校,已有10多所,近幾年布局還在加速。如今,不少大學選擇校區,都落戶在“蘇錫常”的下轄區縣。

從前五年來看——

2023年,河海大學金壇校區啟用﹔

2022年,西交利物浦大學太倉校區啟用﹔

2021年,西北工業大學太倉校區一期啟用﹔

2020年,南京理工大學江陰校區啟用﹔

2019年,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天目湖校區啟用。

其中,2019年正是西北工業大學太倉校區開工奠基的時候。太倉,成為全國首個擁有“雙一流”高校的縣級市。

再看五年后的今天,隨著江南大學江陰校區即將啟用,這座縣級市會同時擁有兩所“雙一流”高校。

在“最強縣級市”昆山,中外合辦高校昆山杜克大學已在當地耕耘十余年,“雙一流”廈門大學也在當地布局建設研究院。

“縣城辦大學,其實也就是在江蘇存在,其他地方都較少,或者說基本上沒有。這些年大學建設局限在地級市范圍內,縣城引進名校辦校區,江蘇是目前是比較突出的。”21世紀教育研究院院長熊丙奇分析。

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儲朝暉向人民網介紹:“上世紀八九十年代,著名社會學家費孝通先生就曾認為,在一些經濟發展比較好的縣,應該去辦大學。”

上世紀八十年代初,費孝通等人來到沙洲縣(現江蘇省張家港市)考察,發現當地鄉鎮企業發展迅猛,但人才奇缺,遠不能滿足對技術人員的需求。

在費孝通等人的倡議下,沙洲縣決定自己出錢創辦沙洲職業工學院。該校被稱為“全國第一所縣辦大學”,費孝通為其題寫了校訓。

如今,在這座蘇南縣城坐落著江蘇科技大學張家港校區,該校區創建於2005年,由江蘇科技大學與張家港市政府共建。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天目湖校區校園風光。圖片來源:學校官網.webp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天目湖校區校園風光。圖片來源:學校官網

呼應發展

高等教育是一門“費錢”的事業。昆山、江陰、張家港、常熟、太倉、宜興常年位居中國百強縣榜單前十名。2023年,昆山、江陰、張家港GDP均超過3000億元,昆山的GDP甚至超過一些省會城市。

儲朝暉認為,高等教育已步入普及化時代,深受外部社會環境影響,與城市之間的互動關系越來越緊密。“從微觀上來看,高校的辦學行為肯定與當地經濟強烈呼應,高校擴展背后已不是專業驅動,而是經濟發展驅動。”他說。

根據高等教育的一般規律,縣城以職業院校布局為主。在西北工業大學到來之前,蘇州健雄職業技術學院是太倉僅有的一所高等職業院校。

2018年10月,太倉市政府與中國商飛民用飛機試飛中心、西工大太倉長三角研究院簽訂了政校企人才全域合作協議。次年8月,太倉市發布《太倉市航空產業發展規劃》,同一天,西北工業大學太倉校區一期開工建設。

看地利,太倉是離上海最近的縣級市,西北工業大學太倉校區所在的太倉婁江新城科教創新區,位於上海、昆山、太倉三城交匯的中心地帶。觀產業,利用上海航空產業集群的溢出優勢,太倉重點布局航空產業。清晰的發展目標,讓縣域與高校有了更多“聯姻”的可能。

同樣,南京理工大學江陰校區設置的新能源學院、智能制造學院、網絡空間安全學院等,以及新能源科學與工程、智能制造工程等專業,呼應了江陰打造的“345”現代產業體系。自2021年啟動“345”現代產業體系建設以來,江陰正引導新能源、集成電路、高端裝備、生物醫藥四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強鏈補鏈延鏈。

此外,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天目湖校區簽署合作協議之初,即依托天目湖通用機場,打造以航空為主的人才培養基地﹔宜興環保產業發達,江南大學把環境學科最強團隊布局在宜興﹔汽車制造是常熟的支柱產業,作為“本土高校”,常熟理工學院在新能源汽車領域開設了動力、控制、底盤等6個模塊……

“蘇南縣城本身,它的經濟、產業實力比較強,而且地處長三角發達地區,無論是招生還是就業方面都有一定優勢。現在不少地級市的高校遷往資源更富集的省會城市辦學,高校向蘇南縣城擴散是比較少見的現象,這有利於改變高等教育資源過於集中在省會城市的現狀。”熊丙奇說。

轉型升級

在蘇南,大學與城市相互成就。尤其是以“雙一流”為代表的科研型高校,也在助力縣域經濟的高質量發展。

江蘇經濟發達,產業轉型升級的步伐也在加快。今年江蘇“新春第一會”即聚焦產業科技創新,重點做好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兩篇大文章。

高校院所是科技創新的主力軍。3月27日,江蘇省委書記信長星主持召開高校院所座談會,指出江蘇要成為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重要陣地,就必須牢牢抓住科技創新這個根本。

蘇南縣域經濟一枝獨秀,也處在轉型發展的關口。江蘇省社科院社會政策研究所副所長程俊杰認為:“蘇南縣域是產業發展的重要空間載體,隨著轉型升級步伐的加快,需要更具有科研優勢的高校與職業院校一道,協同支撐其產業發展。”

對於高校而言,面對科研成果與產業應用場景相結合的需求,在縣域布局中會有針對性的匹配當地特色產業,教學也多以應用學院為主。“這是產學研結合的需求,因此可以說是一場雙向奔赴。”程俊杰說。

縱覽布局蘇南的大學,常熟理工學院的聲學、西交利物浦太倉校區的工業4.0平台、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天目湖校區的碳中和研究院……來到蘇南縣域經濟發展前哨,能深入觀察產業創新前沿。

人民網注意到,“串聯最富縣域朋友圈”的滬寧沿江高鐵去年開通后,進一步推進了江陰、張家港、常熟、太倉等蘇南強縣融入滬寧“1小時交通圈”。

區域優勢進一步顯現,轉型升級腳步在加快。對高校而言,協同創新,更能發揮1+1>2的效能﹔對蘇南縣城而言,無論是地理還是心理空間,都隻有咫尺之距,這也讓各高校可立足城市群一體化布局教學科研資源,助力區域整體聯動發展。

“隨著滬寧沿江高鐵開通,區域同城化、一體化進程加快,要素跨部門、跨區域流動將更加順暢、頻繁,蘇南縣域對高校的吸引力也將會更大,真正形成優質高等教育資源的集聚、聯動、放大效應。”程俊杰說。

(責編:蕭瀟、張鑫)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