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經濟

畝均論英雄 南京探索以工業化思維鍛造8條農業產業鏈

2024年04月07日07:15 | 來源:新華日報
小字號

  3月下旬,南京市高淳區禾田越光農業種植專業合作社的千畝油菜花進入盛花期。合作社理事長魏清利用1000多畝冬閑田種植油菜,油菜籽加工成菜籽油銷售,畝均效益比簡單賣油菜籽翻一倍。“我們種的是菜油兩用品種,開花之前的菜薹能賣10元一斤,一季油菜能有兩重收入!”魏清說。

  魏清對一棵油菜“吃干榨盡”,是南京以產業鏈布局推動農業高質量發展的新注腳。三年前,南京打破傳統農業思維,以工業化思維、市場化導向推動農業產業鏈發展,從追求畝產到以畝均效益論“英雄”。如今,南京農業將一整套工業運行體系初步建立起來,走出一條特色鄉村產業振興之路。

  市場為先,土裡“長”出產業鏈

  700多畝魚塘裡養著龍蝦、鱸魚,農園裡迎來一撥撥摘菜、釣龍蝦的孩子們……南京簡諾種植專業合作社理事長張思洋最近又“不安分”起來,他謀劃著把400多畝櫻花園再擴種60畝,既能吸引游客,又能當作苗木銷售。

  張思洋不是一個固守一畝三分地的傳統農民,他始終保持著敏銳的市場嗅覺。大家都養小龍蝦那會,他引進全自動深加工流水線,提高商品附加值﹔做蔬菜基地,打造都市農園,吸引孩子來鄉間研學﹔南京發展特色魚產業,他又熱情高漲地養殖鱸魚、做起鱸魚預制菜……做農業一產“不過癮”,從地裡、水塘裡延伸出二產、三產,打破季節局限,“一年忙到頭”,去年年產值超3000萬元。

  傳統農業是一個自給自足的封閉體系,隻關注生產環節。如果說種業、化肥、農藥、機械等工業元素在生產端改造了傳統農業,那麼“張思洋們”開始用產業化思維改造整個農業。他們既做生產又做加工、銷售,發展農旅融合,還打造品牌、開發需求,實現效益層層疊加。與傳統農業相比,現代農業的經營思路不斷在變。

  “農業要‘改頭換面’,要以市場化導向、產業化思維來發展。”南京市委農辦主任、市農業農村局局長張屹分析,“南京城鎮化率超過87%,具備典型的都市現代農業發展特征。延伸產業鏈,農民進入到農產品加工、流通、銷售等環節,能獲得更多附加值、提高收入。農民要從賣原料走向賣產品,從種得好轉向賣得好,開始追求質效轉變。”

  2021年起,圍繞農業主導產業發展產業鏈,南京篩選確定優質稻米、多功能油菜、綠色蔬菜、現代茶、都市花卉、精品蟹蝦、特色魚、南京鴨8大產業鏈。如今,8條產業鏈發展格局初步形成,產業規模持續擴大,去年農業主導產業三產融合總產值達398億元,較2020年增長62%,農業發展從傾向生產向布局農業產業體系轉變。

  科技“生根”,撐起產業“金鐘罩”

  江寧谷裡現代農業示范區,一座座現代化大棚裡蔬菜長勢正好。這裡是南京近郊最大的蔬菜生產基地和保供基地,蔬菜復種面積達5.94萬畝,年產近14萬噸。

  與工業標准化生產不同,傳統農業生產容易受天氣、環境、技術水平等因素影響。但在這裡,農業規模化、標准化、專業化初顯成效。園區相關負責人介紹,園區有3500畝標准化菜地、33萬平方米鋼架大棚、4萬畝玻璃溫室,不僅從硬件上改變蔬菜產業怕澇怕旱、“靠天吃飯”的命運,而且為孵化主體提供全產業鏈“一條龍”服務。這裡有全省首家“蔬菜機械化生產服務隊”,不僅可推薦本地最適宜品種,還提供全程生產技術和農機社會化服務。目前園區綠色蔬菜比重超90%,市場價格比同類產品更高,以矮腳黃、韭菜為主的葉菜類蔬菜效益位居全市前列。

  受制於高風險,農業獲得科技創新的支撐有限。科技在農業生產中實現集成應用,才能鍛造農業抗風險能力、提升競爭力。張屹分析,南京科教資源多、消費力強、市場需求大,通過科技賦能,提高單元面積的農業投入,增加畝均效益,可以用事實來改變做農業就是低投入、低產出的刻板印象。

  去年,南京圍繞突出關鍵領域和重點環節進行新技術、新品種、新裝備、新模式的推廣和應用,支持農業科技產學研合作創新和重大技術協同推廣項目70多個。“種地”“養魚”向機械化、智能化、數字化轉型升級,全市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超過74%,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超87%,獲評全國率先基本實現主要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示范市。

  政府牽頭,匯聚要素“聚寶盆”

  “發展空間受限,有什麼新的農業用地政策?”“人工太貴,能不能引進替代人工採茶的農業機械?”“企業要發展,能不能擴大農業貸款優惠力度?”

  南京市農業農村部門牽頭舉辦的“科金興農”服務日對接會上,十多家受邀農業主體代表,向政府部門、科研院所、金融機構拋出求助信息。這些問題帶著泥、冒熱氣,有些在現場得到解答,現場解答不了的后續有關業務處站分頭負責跟進解決。不少主體代表告訴記者,“明顯感覺到我們受到政府重視,不是自己一個人單打獨斗。”

  以問題為導向,推進各類資源與鏈條有效對接。這樣的“科金興農”會議,南京3年舉辦了41場,協調幫助農業主體解決困難和訴求近500個,成為推動農業資源高效對接的平台。

  張屹介紹,南京市農業農村部門拿出政策“大禮包”強化對經營主體錢、地、人等要素保障。金融方面,優化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貸款貼息和“金陵惠農貸”政策,累計為主體節省利息支出超1.05億元,農業經營主體綜合融資成本不超過2%﹔用地政策上,會同南京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建立產業融合用地協作機制,建立三產業融合發展用地項目庫清單,目前入庫項目276個,面積約2200畝,這將有效緩解經營主體用地難問題﹔針對農業人才,實施“智匯三農”人才工程,培育300名農業農村“頭雁種苗”,300多名大學生“新農人”享受全額學費補助,1217個主體享受創業創新補助。

  “讓農業實現從抓產品向抓產業、重一產生產向重三產融合等一系列轉變,建立健全全產業鏈產業體系,這正是南京農業走向現代化、建設農業強市的關鍵。”張屹說。(王麗華)

(責編:黃竹岩、張鑫)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