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灌南:連片“稻蝦田”勾勒水上“春耕圖”
“我馬上安排給塘口使用乳酸菌加紅糖,降低水源的PH值。”4月9日,在江蘇省連雲港市灌南縣新集鎮夏庄村小龍蝦養殖基地,看到了技術人員出示的水源檢測結果,正在投放蝦苗的養殖戶馬丙富連聲道謝。
這幾天,隨著氣溫的逐漸升高,又到了小龍蝦養殖戶投放蝦苗的時節。“一定要選擇活力強、規格整齊的蝦苗,蝦苗脫水時間不能太長,投放時應盡量均勻分散下塘,千萬不要集中在一個點投放蝦苗……”。在養殖塘口,灌南縣水產技術指導站站長韋娟給當地稻蝦種養大戶詳細講解投放蝦苗的技術要點,並安排技術人員幫助養殖戶測量養殖用水的PH值、氨氮比等指標,檢查水草的生長情況,為今年的小龍蝦豐收打好基礎。
“我們根據不同塘口的水質,及時指導養殖戶調整水的PH值、溶氧量、氨氮比以及亞硝酸鹽濃度,促使水草生長旺盛,確保本地小龍蝦能夠在5月中下旬上市銷售。”在韋娟看來,養殖小龍蝦不僅要種好水草,還要適時關注水質,這就離不開科學的檢測數據。根據部分水草長勢較差的塘口,她建議養殖戶分批投放蝦苗:“一次性投放完容易妨礙水草的生長,一旦水草長不好,那小龍蝦產量和品質也會大幅度降低。”
“這兩年不管是小龍蝦還是水稻,產量高、品質好,都不愁銷路,去年我這200多畝地,淨賺了好幾十萬塊錢呢。”馬丙富說,平日裡,稻蝦田如何施肥、用藥,縣裡技術員都會上門來教。
自2017年示范推廣“稻蝦輪作”模式以來,灌南縣在江蘇省克氏原螯蝦產業技術體系的支持下,通過大力推廣科學養殖技術,小龍蝦平均畝產150公斤以上,畝均增效2000多元,經濟效益顯著。持續向好的市場行情也推動了灌南縣小龍蝦產業的迅猛發展,經示范推動,灌南縣已推廣稻蝦面積近7萬畝。“稻蝦輪作”模式改變了傳統單一種植模式,使農戶實現糧食、水產雙豐收。
“今年蝦苗規格大,預計到5月20日左右開始起捕,一般畝產在350斤左右,根據往年的行情,畝產值可達到4000元左右,刨去各項成本,純收入一般在2500元左右。”灌南縣井如家庭農場負責人溫井如說,“等龍蝦起捕結束后,正好趕上栽水稻。我們的蝦田米不僅產量高、口感好的重要原因之一,市場價格更是普通大米的兩倍以上。”
“‘稻蝦輪作’模式讓土地更肥,集資源節約利用、綠色生態、富民增收於一體,所以特別受老百姓的青睞。”韋娟表示,針對越來越多的養殖戶們的技術需求,灌南縣農業部門將充分發揮技術優勢,加大“線上”和“線下”的培訓力度,進一步做大稻蝦綜合種養產業,以提高稻田綜合生產能力為基礎,促進農業產業高質量發展和農民富民增收。(孫蓀 殷開軍)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