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經濟

宜興千畝牡丹爭奇斗艷 “美麗經濟”愈發生機盎然

2024年04月16日15:05 |
小字號

“上喬下灌”的雙油種植模式。

作為蘇南地區最大的牡丹觀賞園區,宜興萬陽牡丹產業園每年4、5月份都會迎來各地愛花之人徜徉花海。而隨著牡丹花產業化的發展,這裡的牡丹不光可賞還可食用,地方“美麗經濟”愈發生機盎然。

千畝牡丹爭奇斗艷,賞花游客絡繹不絕

來到位於宜興張渚鎮芙蓉村的萬陽牡丹產業園,門口停車位已經停滿了車子,聞訊而來的賞花者絡繹不絕。走進牡丹園,陣陣沁人心脾的花香扑面而來,放眼望去,紅一片、紫一群、粉一簇,各色牡丹爭奇斗艷、好不熱鬧,花叢中掩映著不少前來拍照打卡的市民游客。“太美了,看著就心情愉悅!阿姨以前沒來過,今天特意帶她一起來賞花。”施女士一行五人正輪番在喜愛的牡丹花前拍照,因為就住在附近,每年牡丹季都會前來賞花,“永遠看不厭!”

除了是本地人的“寶藏”賞花地外,萬陽牡丹園還吸引了不少無錫市區甚至外地游客慕名前來,其中就有不少攝影愛好者,面對千姿百態、嬌艷欲滴的牡丹,拿著“長槍短炮”的攝影愛好者們不舍得放過任何一幀牡丹的美貌瞬間。“有位60多歲的攝影愛好者每年都會來拍牡丹,而且唯獨鐘情於‘荷包牡丹’,能趴著、躺著各種姿勢守著花拍上一天!”牡丹園營銷部經理陳浩對這位攝影愛好者的印象十分深刻。“看,這就是荷包牡丹!”陳浩指著幾株外貌奇特、小巧玲瓏的小花說。隻見一朵朵粉色的愛心形小花在花枝上相連成串,好似一個個小荷包般隨風搖曳,它的葉片則與其它牡丹相似,因其“嬌貴”難養,數量並不多。

“雙油”模式讓荒山“脫胎換骨”,富了一方百姓

萬陽牡丹園佔地2000余畝,觀賞牡丹隻佔一小部分,真正的主角是以白色“丹鳳”為主的油用牡丹,共有1500多畝、5000萬株。油用牡丹與觀賞牡丹的最大區別就是單瓣的,雖然沒有那麼雍容華貴,但畝產高、營養價值高、含油率高,出油率與大豆相當,約為17%,經濟價值也很高。花可賞、根入藥、籽出油、蕊制茶、瓣提露……“渾身是寶”的牡丹在產業園裡已衍生出多種特色產品,如牡丹籽油、牡丹花蕊茶深受養生人士的歡迎,而將牡丹籽油融入本土特產蔥油餅、桃酥中則別有一番風味。

依山而建的牡丹產業園如今郁郁蔥蔥、花香遍野,很難想象以前這裡只是個“板、貧、臟、雜”的廢棄礦山宕口。十年來,產業園通過對崖面復土、復耕、復綠改造“荒區”,引種油用牡丹和薄殼山核桃等優質農產品,因地制宜建設步行游覽道、宕口景觀、休閑垂釣等功能區域,讓山體“脫胎換骨”,形成了集經濟林木種植、生態旅游、文化體驗於一體的特色近郊生態觀光種植園,以三產融合推動“生產、生活、生態”同步,“農業、文化、旅游”共進。

記者注意到,成片的牡丹花田裡每隔8~10米還種著一棵棵高大的喬木。原來,這是為了發揮土地最大效用,踐行維護國家糧油安全的理念,創新採用的“上喬下灌”的雙油種植模式。“上方的喬木是薄殼山核桃,也就是碧根果,下面灌木就是油用牡丹,這兩種都是可以油用的植物。這樣種植可以充分利用土地空間,而且碧根果的葉子掉落下來還能成為牡丹的肥料。”陳浩介紹。目前,產業園已與國內多家科研機構和大專院校建立了長期合作關系,以先進的技術為支撐,探索開展油用牡丹與七彩花生、黃精、花卉苗木等多種作物套種模式﹔同時積極打造有機農產品品牌、開發生態康養項目等,去年銷售額達8000多萬元。

如今,牡丹花已成為當地開啟鄉村振興的一把金鑰匙。“產業園固定工人約有200人,季節性用工在500人左右,解決了周邊部分村民的就業問題,去年人均增收達3~5萬元。”陳浩介紹,通過“合作社+基地+農戶”的模式,小小牡丹助力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增彩。(潘凡)

來源:江南晚報

(責編:黃竹岩、張鑫)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