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海外版丨“碳票”變“鈔票” 江蘇省農業碳匯拍出第一單
《人民日報海外版》2024年4月18日10版 版面截圖
圖①:江蘇省南京市高淳區東壩街道和睦澗村稻穗茁壯成長。劉 列攝
圖②:高淳區椏溪街道蕪太村芮家山生態竹林。高曉平攝(人民視覺)
圖③:俯瞰高淳區,滿眼青綠,生機盎然。劉 列攝
原題:江蘇省農業碳匯拍出第一單——
“碳票”變“鈔票”
近日,江蘇省南京市高淳區在東壩街道舉行了一場與眾不同的拍賣會,紅寶麗集團和其他兩家企業競拍激烈,標的則是來自有機稻田的碳減排量,起拍價每噸60元。
經過4輪競拍,來自東壩街道和睦澗村的130.67噸碳減排量最終由紅寶麗集團以每噸75元、9800.25元的總價成功拍下,成為江蘇首張交易成功的農業碳票。
農業碳票是什麼?為何能賣錢?企業獲得后有什麼用?
農業碳匯如何形成?
碳票是以憑証的形式,通過第三方機構監測評估,對權屬清晰的農作物出具報告,用來統計一定范圍內農業碳匯量的証明。此次拍出的江蘇首張農業碳票經省農村產業交易中心備案認証,由高淳區碳達峰碳中和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簽發,所有者為淳和水稻專業合作社。
一個水稻合作社為何能獲得碳票?
原來,和睦澗村的淳和水稻專業合作社從2009年開始種植有機水稻,目前規模2600畝左右。2022年5月,農業農村部、國家發改委共同印發《農業農村減排固碳實施方案》,提出了實施稻田甲烷減排等行動。同年7月,高淳區與生態環境部南京環境科學研究所、南京農業大學、南京國環有機產品認証中心有限公司合作,將淳和水稻專業合作社500畝有機水稻田作為試驗田,通過構建有機水稻溫室氣體排放和土壤固碳計量模型,啟動了有機水稻田固碳減排項目。
記者在試驗田裡看到,目前這片區域正處於休耕狀態,為今年的種植做准備,田裡有墒情監測、虫情監測等裝置,可以通過傳感器自動採集信息傳回合作社的管理平台,工作人員隻要在手機端就能看到田裡的情況。固碳減排項目啟動后,項目組構建了有機水稻固碳減排種植關鍵技術,建立了有機水稻溫室氣體排放計量模型、土壤固碳計量模型。
按照項目要求,500畝有機水稻田通過綜合土壤檢測進行精准施用生物質炭。生物質炭是秸稈高溫碳化后形成的肥料,施用到水稻田裡,不僅能減少溫室氣體排放,還可以改良土壤。通過改善土壤物理、化學和生物學性質,抑制產生甲烷菌的活性。
生態環境部有機食品發展中心主任張紀兵介紹,對項目結果分析發現,2022年11月30日至2023年11月30日,稻田病虫害發生率平均下降15%,土壤固碳量平均增加89%,稻田溫室氣體直接排放平均減少16%,淨排放量平均減少51%,共產生碳匯130.67噸二氧化碳當量,固碳減排效果明顯。
“稻米實現增產10%,口感更好了,銷量明顯增加了。”和睦澗村黨總支書記、淳和水稻專業合作社理事長魏統田告訴記者,“去年合作社銷售額增長100萬元,每位社員增收1700多元。”
企業競拍有何用?
紅寶麗集團是當地成長起來的一家本土化學新材料企業,在硬泡組合聚醚、異丙醇胺兩個細分行業名列前茅,在多地擁有工廠。紅寶麗集團黨委書記、總裁芮益民告訴記者,在“雙碳”大背景下,集團願意積極主動通過環境管理戰略提高環境績效,此次競拍是為公司以后的項目建設儲備碳排放指標。
據記者了解,中國碳市場由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和全國溫室氣體自願減排交易市場組成,強制和自願兩個碳市場既各有側重、獨立運行又互補銜接、互聯互通,共同構成了全國碳市場體系。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的參與主體主要是具有控制溫室氣體排放法律義務的排放企業,由政府向這些企業分配碳排放配額,並規定企業向政府清繳與其實際排放等量的配額。清繳完之后,配額盈余的企業就可以在市場上通過交易出售獲益。配額不足的企業需要從市場上購買配額,從而實現激勵先進、約束落后的政策導向,降低整個行業乃至全社會的降碳成本。今年1月啟動的全國溫室氣體自願減排交易市場,則是鼓勵各類主體自主自願地採取額外的溫室氣體減排行動,產生的減排效果經過科學方法量化核証后,通過市場來出售,從而獲取相應的減排貢獻收益。
記者了解到,針對市場技術更新快的特點,企業在搶抓市場機遇上等不起,如果受碳排等指標約束,可能會導致產品上市延后,或上市時已成為落后產品。而農業碳匯通過自願減排產生出的碳指標不但成為了企業獲取碳減排量的新渠道,並且可以一直儲備,沒有過期不用作廢的風險,能為企業的技術產品及時上市作保障。
據了解,碳票上核定的碳減排量可以用於江蘇省市區三級農村產權交易中心碳減排市場交易,也可以用於自願碳抵消、自願碳注銷、公益捐贈或者生態環境損害賠償等。
碳匯交易有何新意?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當淳和水稻專業合作社收到紅寶麗集團通過中國銀行數字人民幣錢包完成碳匯交易款的轉賬支付時,這一感受更加真切。
2023年11月,《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范區農業碳匯交易試點工作方案》印發,方案提出要鼓勵探索農業碳匯交易機制、推動農業碳匯產品價值評價體系建設、推廣農業減排固碳技術。高淳區作為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省級試點地區,搶抓農業碳匯交易市場空白點先行先試。
目前,生態環境部制定發布了造林碳匯、並網光熱發電、並網海上風力發電、紅樹林營造等4項溫室氣體自願減排項目方法學,農業碳匯暫未納入國家核証自願減排量市場。生態環境部南京環境科學研究所所長劉國才表示,此次高淳區溫室氣體自願減排交易有償競價,是全國首次基於生物質炭在有機水稻上應用產生的額外碳匯進行有償競價“第一拍”,是“雙碳”在農業領域落地的重要探索,對江蘇未來溫室氣體自願減排交易具有重要借鑒作用。
此次農業碳匯交易標志著高淳區在生態產品價值轉化上實現突破。記者了解到,2020年,高淳區率先在全國啟動GEP(生態系統生產總值)核算先行試點,形成了一套核算指標、一項核算標准等“五個一”體系,通過GEP核算把環境與經濟有機結合,推動生態價值轉化,並成為唯一參與GEP核算國家標准制定的區級地方政府。
高淳區委常委、常務副區長胡學藝表示,高淳區將以此次農業碳匯交易為契機,積極推廣農業減排固碳技術,努力為長三角農業碳匯交易項目開發及調節服務類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構建示范樣本。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