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社會

傍“老”啃“老”不斷,江蘇老字號又有新煩惱

2024年04月18日07:18 | 來源:新華日報
小字號

  老字號,承載著一座城市的記憶和底蘊。電商時代,對老字號的侵權行為變得更具攻擊性和不可預測性,一些老字號退無可退,起身應戰。

  元大昌是首批“江蘇老字號”之一,在蘇州名氣不小。與電商交鋒幾次后,元大昌酒業有限公司總經理卞克亞最近一直在忙商標保護的事。他認為,亡羊補牢,為時不晚。

  老字號的新煩惱——

  不屬於“強商標”,難以跨類保護

  冬至夜喝冬釀酒,是蘇州人的傳統。冬至前,男女老少帶著塑料壺、飲料瓶,甚至不鏽鋼鍋,排長隊打幾斤冬釀酒,是延續多年的蘇州一景。

  談起本地人到元大昌打酒的盛況,卞克亞心裡美滋滋的。去年冬至前,店面門前排了近700人隊伍,卞克亞嚇了一跳。

  “就是守一份情結。”卞克亞說,元大昌已經賣了上百年冬釀酒。一斤冬釀酒5.4元,比黃酒更便宜。每年漲幅在一兩毛錢間,是門傳統生意。

  然而,電商經濟下,老字號關於商標的煩心事接二連三。

  卞克亞說,他從父輩手裡接過元大昌生意,一心想擴大經營。去年,他查詢商標注冊情況發現,元大昌被其他經營主體注冊了21次。正版的“元大昌”商標,三個漢字是從右往左排列的。2021年起,當地一家網絡公司將“元大昌”三個漢字從左往右排列,搶注了19個類似商標,有的字體與元大昌完全相同,並在網購平台開了旗艦店。還有一家企業在兩個類別注冊類似商標,賣蜜餞和啤酒。

  “經專業人士核對,兩家‘元大昌’商標字體幾乎一樣。”蘇州市姑蘇區檢察院檢察官吉亞輝說,根據反不正當競爭法,經營者不得擅自使用他人有一定影響的企業名稱以及相同或近似的標識。檢察院審查認為,這家公司實施的混淆行為屬於不正當競爭。

  很快,姑蘇區檢察院對老字號等文物和文化遺產保護問題以行政公益訴訟立案,向市場監管部門發出磋商函和檢察建議書,建議依法查處損害老字號保護傳承的違法經營行為。經整改,該企業在公司簡介和商品信息中做出醒目標注,說明公司及其產品與元大昌無任何關聯。

  然而一波剛平一波又起。去年12月,某外賣平台出現一家叫“元大昌(蘇州)”的店鋪,提供冬釀酒外賣服務。“這不是我的店。2.5升瓶裝冬釀酒我們賣30元,外賣要價308元,價格是我們的10倍,簡直離譜。”卞克亞至今氣憤不已。

  相關部門調查發現,這家店用了元大昌的招牌和門店照片,營業執照卻是一家棋牌室所有。經營10多天,外賣商鋪被平台下架。卞克亞說,平台審核太鬆,這種行為明顯欺騙顧客,敗壞老字號聲譽。

  元大昌的遭遇並非個例。蘇州市姑蘇區擁有中華老字號19家、江蘇老字號39家。近年來,58家老字號中,16家老字號存在商標、字號被濫用、冒用情況,超過半數的老字號企業遭遇商標“碰瓷”。

  記者發現,網購平台上“老字號”專賣店、旗艦店不少,消費者往往隻能通過店鋪標識、商品介紹、留言評價等,猜測店鋪是不是真正的“老字號”。

  江蘇智擇律師事務所律師趙勇說,老字號品牌不屬於“強商標”,法律上保護力度不及“馳名商標”,難以跨類保護,在電商等平台上維權尤為困難,而經濟發展還可能催生各種新型商標品類,極易形成保護漏洞。

  維權路漫漫——

  保護意識不夠,不懂如何維權

  乘著互聯網飛速發展的東風,一些老字號憑借匠心技藝成功翻紅,成為新晉“網紅”,蹭流量、傍名牌的情況也隨之增多。然而,多數老字號都是家族傳承或獨資經營,規模較小,風險防范能力低,在知識產權體系布局、維權意識和能力上還比較薄弱,處於被動維權的情況。

  2003年,卞克亞的父親曾以“元大昌”申請第33類(酒精飲料類)商標。“我們當時認為夠用了,也沒研究相關法律。現在發現稍有不慎,我們就可能侵權。”卞克亞嘆息道。

  一面向類似商標提出異議、申請撤銷,一面緊急注冊新商標,卞克亞現在每年至少投入1萬多元辦理商標相關事務,后續還要追加。

  互聯網經濟下,老字號“違法”風險正在被放大。吉亞輝說,大多數老字號企業知識產權意識不強,不知道是否被他人侵犯知識產權,更不懂得如何維權。他發現,當地一家餐飲老字號商標被搶注,搶注者是一家生產餐椅餐桌的家具廠。有的老字號不經意踩到違法邊緣,甚至被惡意起訴。

  “這主要是保護意識不夠和制度不完善導致的。”江蘇久宣律師事務所負責人沈農認為,老字號管理者往往更注重技術層面,不清楚自己能夠申請哪些權利,如商標、外觀專利、實用發明專利等,從而沒有事先整理、布局、申請相應權利,直到出現侵權或被侵權行為才后知后覺。

  部分老字號企業表示,維權要耗費大量時間、精力,成本過高,“力不從心”。商標一旦發生糾紛,一般都要調查取証。有的訴訟周期長,取証和維權費用較高。

  沈農告訴記者,很多老字號是消費品類或精巧器物類,面對的侵權者是個人或者小公司,都是小而分散的,搜集証據和維權需要花費大量精力。“銷售下游是普通消費者,侵權規模、侵權獲益也難以查清。”

  蘇州津津食品有限公司擁有“津津”和“葉受和”兩個中華老字號,作為省非遺的“津津”鹵汁豆腐干經常出現外包裝被模仿等侵權情況。“案件涉及到具體侵權細節,需要我們到當地調查舉証。即使一場官司打贏了,我們還可能面臨重復侵權。”公司總經理堵潔說,隻要侵權影響不大,他們一般選擇發律師函。身邊不少老字號同行都有這樣的想法。

  2010年起,蘇州稻香村在全國發起維權打假行動達100起之多,深切體會到維權之難。蘇州稻香村食品有限公司法務部經理鄭艷杰說,侵權單位一般生產、銷售、財務入賬等各環節相互剝離,侵權行為隱蔽,加之單品案值較低,倉儲、售賣分離,往往通過商標侵權刑事立案困難較大。一些案件即便進入執行階段,又出現執行難。

  “百年牌子,肯定要守住。我會依法依規申請,一步步來。”卞克亞告訴記者,最近,他正在注冊幾個與“元大昌”高度關聯的商標,還打算用幾年時間把已被注冊的與“酒”相關的“元大昌”商標拿回來。

  化被動為主動——

  完善跨部門服務管理,引導強化維權能力

  光靠老字號經營者見招拆招,並非長久之計。

  為此,相關部門想了很多辦法。去年9月至12月,姑蘇區開展“藍天護航”知識產權執法專項行動,查辦侵犯老字號商標權或專利權違法行為96次。吉亞輝說,姑蘇區老字號協會設立江蘇省首個商標品牌工作指導站,推動46家老字號進入省市商業標識保護名錄。“進了這個名錄,相當於多了一個‘保護層’,便於適用反不正當競爭法進行保護。”

  提升老字號知識產權保護意識,是主動維權的第一步。姑蘇區檢察院與蘇州大學合作編發《老字號企業合規指引暨檢察服務指南》《知識產權保護指引綱要》,引導老字號在強化維權意識和維權能力、合規經營的同時,提高品牌價值。

  “從實際情況看,目前商標法和反不正當競爭法難以完全規制老字號商標權屬與侵權問題。”沈農表示,法律對老字號的概念尚無明確規定。雖然部分老字號企業將商標作為馳名商標申請進行保護,但馳名商標具有嚴格個案適用性,無法從根源解決其商標權益歸屬中的矛盾。針對老字號知識產權保護,現行知識產權保護制度還有待完善。

  如何長效維護老字號企業的知識產權?沈農建議,老字號企業應及時注冊商標、域名、登記版權、申請專利、加強商業秘密保護等,對其獨有的商業標識、產品配方、工藝、服務等進行知識產權體系布局,盡早建立保護預防機制,從而化被動為主動。同時,還要做好市場監控工作,當市場上出現仿冒、假冒等侵權行為時,及時維權,防止產品名成為通用名稱,從而影響品牌價值,使自身處於不利的被動局面。

  趙勇認為,保護老字號應多部門聯動,完善跨部門的服務管理體系建設,實現統一調度,打通法律和行政的邊界。同時,督促電商平台強化對老字號保護,建立快速維權通道,簡化投訴流程,減輕老字號企業維權成本,淨化網絡消費環境。

  “好的預防遠大於事后補救。”蘇城公証處公証員陳康告訴記者,目前,“蘇城存証”APP可以通過“區塊鏈+公証”技術強化對老字號企業制作技藝、授權銷售、侵權証據固定等環節的全流程保護,老字號企業可在線進行數據存管、在線公証、懸賞取証等服務。比如,一幅蘇繡設計作品的存証成本隻要幾毛錢,但保護效力很高。

  老字號是時代的印記,也是很多人心底的“白月光”。要讓老字號迸發更強生命力,業內人士呼吁,對一些老字號中的代表性商標,應給予馳名商標同等保護。(徐睿翔 倪方方)

(責編:黃竹岩、張鑫)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