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經濟

南京:智造賦能數實融合 加速“領飛”新賽道

2024年04月23日07:15 | 來源:江蘇廣電總台·融媒體新聞中心
小字號

從“新年第一會”的全面部署,到產業強市的新政實施﹔從實驗室裡的前沿性突破,到生產線上的顛覆性產品……發展新質生產力正成為省會南京全市上下孜孜不倦的追求,開辟新領域、創造新價值、塑造新動能,這裡處處涌動著高質量發展的向“新”活力。

江蘇台記者羅聰懿:低空經濟今年首次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這一萬億級的新藍海成為各地競相探索的領域。而無人機就是發展低空經濟的關鍵要素,這樣的航拍器,大家在日常生活中比較常見了。但是,無人機的種類和應用類型可遠不止如此!

走進南京市民用無人駕駛航空試驗區,琳琅滿目的各類無人機讓記者大開眼界。這款名為“飛鴿”的固定翼電動無人機最大時速可達130公裡,2小時的續航時長是同類無人機中的耐力冠軍,可以勝任復雜地形中的探測、救援等工作。這台“鴻雁30”低空探測無人機,突破了多項國際技術壁壘,不僅能實現30米每秒,也就是100公裡每小時高速飛行狀態下,厘米級的定點起降,其超強的抗風能力,使它能夠在七八級的台風中來去自如。這些全部是由南航無人機研究院自主研發,國產化率100%。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無人機研究院型號總師,南京長空科技有限公司戰略發展規劃部部長王陽告訴記者,地面的保障系統、彈射回收的裝置、飛行平台、飛控系統,從設計到研制,所有的關鍵系統全自主,沒有了“卡脖子”的問題。這個飛機也參加了國家的重大應急項目,飛到台風風圈裡面,是國內第一次取得了台風的低空探測數據。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無人機研究院副院長,南京長空科技有限公司常務副總經理楊波告訴記者,長江南京段的海事巡檢,以前用小艇巡檢可能要上萬元,現在用無人機巡檢可能十幾塊錢就能解決問題。低成本、常態化、大規模的飛行技術,能把現有的低空自然資源轉化成經濟資源,產生更大的經濟價值。

南航系“無人機部隊”的百花齊放,得益於南京浦口區對於低空經濟產業的敏銳感知、超前布局。從2018年第一家無人機相關企業——南京長空科技有限公司落地以來,到如今已有40家上下游企業相繼落戶。這裡實現了一系列產業發展重大跨越:全國首批、全省唯一“民用無人駕駛航空試驗區”落地、全國首個低空服務管理平台上線運營、有“飛行汽車”之稱的垂直起降載人飛機試飛成功……在科技引領、政策加持下,這裡正崛起一座低空經濟產業集聚高地。

南京市浦口區民用無人駕駛航空試驗區領導小組專班副主任岳利凡告訴記者,累計投入近2億元用於基礎設施建設和各種應用場景打造,開展了長江海事巡檢、物流配送等多種場景應用。力爭到2025年,相關產值規模超過15億元,開展商業化運營,打造全國低空經濟示范區。

放眼整個南京,這裡充分發揮科教資源優勢,全力打造低空經濟這一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新引擎。在浦口、白下、麒麟,臨空經濟示范區等板塊錯位布局,集聚企業超百家,八成是規上企業。一批公用起降點、飛行服務基地、5G通信等基礎設施相繼落地,一個潛力無限的產業生力軍正在古都金陵加速成長。

與低空經濟同樣活力迸發、引擎轟鳴的還有數字經濟。在南京,這座擁有80余萬名軟件工程師、4300家左右重點涉軟企業、近萬億軟件和信息服務產業規模的城市裡,一批在全國有影響力的數字平台企業正拔節生長、發展壯大,中儲智運就是其中一家。作為專業從事大宗物流智慧運輸的平台企業,不久前召開的2024全球物流技術大會上,企業憑借在數字供應鏈方面的突出成果斬獲兩項大獎。

走進中儲智運,控制中心的大屏上實時顯示的運力圖格外引人注目。在這張圖上,記者能夠清楚地看到全國范圍內的運力分布情況。顏色越亮的地方代表運力越密集,也彰顯了經濟活躍度越高。在增長貨類榜單上,糧食、化工原料、非金屬礦石、有色金屬等排名靠前,而以光伏、鋰礦、新能源汽車配件為代表的“新三樣”產品的增長也十分明顯。

這樣的一份經濟“晴雨表”,是中儲智運基於平台沉澱的300多萬輛貨車貨船,以及超過3.8萬家客商企業的海量數據,在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數字技術集成支持下形成的。作為一家深耕物流大數據十多年的平台領軍企業,近年來,中儲智運不斷升級算法模型,讓貨物運輸像“打車軟件”一樣方便。對於司機來說,可以根據貨源情況規劃路線,減少“空跑率”,一個月能多拉四五單﹔對於貨主企業來說,隻需輕點手指就可以智能匹配運輸方案,價格、運輸時長一目了然。以徐鋼為例,使用平台后綜合效率提升47%,綜合成本降低30%,每年節約上千萬物流成本。

中儲智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戰略研究院院長劉雲飛告訴記者,利用AI的智慧組網路由的能力,可以支持公、鐵、水、空多種的運輸方案。根據大數據算法,根據時效、價格、裡程不同的維度方式提供多種運輸方式選擇,通過全鏈條降本的方式,幫助客戶實現提質增效。

數字賦能,帶動千行百業轉型蝶變。發展數字經濟,南京優勢突出。2023年,南京數字經濟規模超9千億元,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佔比全省第一。今年的“第一會”上,南京因地制宜提出“著力塑造數實融合新優勢”。依托堅實的制造業基礎,南京推動“智改、數轉、網聯”三箭齊發,讓更多制造業企業“數字換腦”,劍指數字經濟名城建設,南京全力以赴。

創新為“核”、產業向“新”。今年,南京把產業強市“頭版頭條”,聚力構建以傳統產業升級、新興產業壯大、未來產業培育為支撐的“4266”產業體系。

南京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副局長唐永實說,加快推動石化、鋼鐵、電子、汽車產業煥新升級,鞏固軟件和信息服務、智能電網先進制造業集群優勢,增強智能制造裝備、新能源汽車、航空航天等產業競爭力,圍繞第三代半導體、基因與細胞、儲能與氫能、未來網絡等領域強化創新應用,支持龍頭企業與高校合作,培育壯大優質企業群體,努力形成一批重大產業創新成果。

讓新質生產力成為南京高質量發展最鮮明的標識,為城市發展拓展新空間。未來已來,讓我們一起期待!

(江蘇廣電總台·融媒體新聞中心記者/羅聰懿 俞銘義 張正 何斐 編輯/胡超)

(責編:張鑫、唐璐璐)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