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經濟

提效降本 江蘇“新”“老”醫藥企業紛紛入局AI領域

2024年04月25日07:17 | 來源:新華日報
小字號

  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興起,智慧醫療有了更多想象空間。

  去年年中,位於蘇州的一家年輕生物醫藥科技企業——英矽智能宣布,全球首款AI藥物完成Ⅱ期臨床試驗首例患者給藥。而在今年4月18日,恆瑞醫藥發布的2023年年報中,一段關於“以AI+技術賦能新藥研發和臨床試驗”的自述,同樣引發行業內外高度關注。

  隨著AI大模型正加速邁入規模應用新階段,“AI醫療”“AI制藥”日趨火熱,也賦予生物醫藥新的增長點。去年以來,江蘇年輕的生物科技企業和傳統頭部藥企們紛紛加碼競逐這一“黃金賽道”。“AI+”如何重塑生物醫藥產業?又能為我省生物醫藥產業發展帶來哪些新動能?

  “AI+”,讓制藥、治病更“省時省事”

  在蘇州工業園區金谷路99號生物醫藥產業園裡,有一支由20多人組成的AI制藥研發團隊,他們來自英矽智能科技(蘇州)有限公司。

  去年6月份,這支團隊宣布公司自主研發的抗纖維化小分子候選藥物“INS018_055”已完成Ⅱ期臨床試驗首例患者給藥。這標志著全球首款由生成式人工智能完成新穎靶點發現和分子設計的候選藥物,已推進至Ⅱ期臨床試驗階段。

  什麼是“AI制藥”?過去,一款新藥進入臨床試驗前,需要大量研發和驗証工作,開發一款新藥普遍要超過10年時間,而“AI制藥”可能會顛覆傳統方式。在藥物研發早期階段,憑借數據和經過整理的多組學數據庫,運用機器學習、深度學習、大型語言模型等人工智能技術,進行藥物靶點發現與挖掘、藥物分子虛擬篩選、藥物分子設計與優化等,可縮短研發周期、降低成本、提升早期藥物發現成功率。

  去年1月,英矽智能在蘇州開設了名為Life Star的人工智能自主機器人實驗室。團隊負責人告訴記者,目前公司正在推進多個管線相關實驗輔助工作,力爭未來2至3年時間,在“AI制藥”上探索出一條更為清晰的道路。

  除了制藥,AI也應用到醫療診斷中。在位於南京江北新區的南京醫藥谷內,一家名為拓微摹心數據科技(南京)有限公司的企業專攻“AI+結構性心臟病”的治療應用。

  “我們的產品和服務,主要聚焦於結構性心臟病——心臟瓣膜介入治療這一領域。”該公司副總經理王源告訴記者,以往瓣膜植入手術,術前要先給患者拍CT片,因為是二維的,有經驗的外科醫生要花幾個小時,將一張張CT片層層疊加,“重建”成一個立體模型,再制定治療方案,浪費大量時間和精力。該公司開發的醫學AI神經網絡算法,達到國際領先水平,通過其打造的人工智能瓣膜手術規劃軟件,用AI算法自動識片,幾分鐘就可以重建好一個患者心臟瓣膜的三維模型。經測試,“Dice系數”達到0.94—0.95,該指標用於度量兩個樣本相似度,其值范圍在0到1之間,值越大表示兩個樣本越相似。目前該技術已應用於全國140多家醫院。

  “AI醫學影像是當前醫療AI應用落地的前沿陣地,未來,從診斷到手術,AI完全可以發揮臨床價值。”王源說。

  提效降本,新老藥企紛紛入局AI賽道

  不久前,英偉達CEO黃仁勛在公開演講中再次斷言——“AI醫療”就是下一個黃金賽道。根據不完全統計,我省目前有十幾家生物醫藥企業宣稱涉及“AI制藥”,這些企業成立時間大多在3—5年。

  位於南京市江寧區的南京三迭紀醫藥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處於創業階段的企業,成立之初就定下將人工智能與生物醫藥產業相結合的願景。作為智能制藥企業,該公司主要從事3D打印藥物工藝的研發,致力於實現藥品數字化開發與連續化生產,改變藥物遞送、開發和生產方式。“傳統藥物每個生產環節可能在不同的時空,3D打印藥物工藝可以通過人工智能植入過程分析技術,實現連續生產制造,提高藥物質量。”該公司技術人員介紹。

  “我們希望將智能制藥作為一種新手段,為藥物研發和生產帶來顛覆性改變。”該公司創始人、CEO成森平展望說。

  除了年輕的生物醫藥企業“入局”,近期江蘇上市醫藥企業發布的年報顯示,包括藥明康德、恆瑞醫藥等在內的部分江蘇知名醫藥企業也已涉足“AI+”領域。

  作為連續3年上榜全球制藥企業TOP50榜單的江蘇老牌藥企,恆瑞醫藥在不久前發布的2023年年報中特別提到:“以AI+技術賦能新藥研發和臨床試驗,助力產品和臨床開發差異化創新,不斷深化新認識、形成新經驗。”恆瑞醫藥副總經理、研發負責人張連山介紹,恆瑞與全球領先的人工智能公司展開深入合作,並在公司內部構建AI輔助藥物設計平台,未來還會通過“引進加自研”方式完善和發展該平台。“我們相信,人工智能技術將為我們帶來更多創新機會和競爭優勢。”

  隨著全球和中國AI制藥市場規模迅猛增長,截至2023年,全球有897家人工智能生物技術企業加入這一領域,同比增長28.14%。資本市場上,國內許多年輕的“AI制藥”企業已完成D輪融資,晶泰科技、英矽智能兩家國內AI制藥企業已在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請。

  為何新老藥企紛紛“入局”?“AI制藥最核心的作用,是提高藥物研發成功率,即在藥物‘早研’階段發揮作用,讓國內醫藥企業更有信心參與‘早研’創新。”英矽智能聯席CEO任峰表示。相關數據顯示,使用AI技術能夠將藥物發現時間縮短40%,藥物臨床試驗時間節約50%至60%。

  “AI技術有望幫助生物制藥產業解決投資回報率低的問題,通過提高藥物研發效率和成功率,提升整個行業的景氣度。這也是許多傳統藥企願意加入的原因。”受訪企業負責人透露。

  落地與應用,“新賽道”上面臨新挑戰

  去年3月,國務院辦公廳下發《關於進一步完善醫療衛生服務體系的意見》,提出要加快推進人工智能等在醫療衛生領域中的應用。目前,各大生物醫藥企業陸續在人工智能藥物研發領域與科技巨頭開展合作,“AI醫療”迎來名副其實的“風口期”。

  江蘇是生物醫藥大省,產業產值規模、研發綜合實力、產品創新水平均保持全國領先。2023年,江蘇省新獲得藥品批准文號296個(按藥品注冊批件計算),其中創新藥品9個(按藥品品種計算),均位居全國第一﹔獲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批准三類醫療器械429個,位居全國第一﹔江蘇省藥品監督管理局批准二類醫療器械1819個,位居全國第二﹔現有藥品生產企業650家,醫療器械生產企業超過3500家,均位居全國第二。

  隨著政策紅利不斷釋放、企業創新持續走強,全省生物醫藥產業正加速邁入“快車道”,醫藥產業集成化、精准化、智慧化程度不斷加深,“AI+”無疑為醫藥產業帶來新的增長點。

  然而,“AI制藥”雖然被致力於創新的生物醫藥企業所熱捧,但就發展現狀來說,還面臨著諸多挑戰。

  到目前為止,尚未有AI輔助研發的新藥上市。有數據顯示,全球有超80款AI藥物進入臨床試驗階段,大多數處於臨床早期階段,僅有少數進入Ⅱ期臨床試驗,還有部分AI輔助研發的藥物因臨床表現不佳而終止。

  “數據的獲取是一大難題。目前我們使用的絕大多數數據都是公開的,但是一些數據是無法獲得的,這會直接影響一些藥物‘早研’進度。其次是發展模式,什麼樣的模式更好,我們還在摸索和嘗試。”任峰坦言。

  江蘇在這方面有不少優勢。江蘇生物醫藥產業發展早、產業鏈健全、企業創新動力強、集群效應好,且大數據建設意識領先,這是許多年輕的“AI制藥”企業願意落戶的原因。

  東吳証券分析師朱國廣認為,人工智能發展及其引發的資本關注,有望加快醫療行業與AI融合與發展。當然,“AI+”醫療尚處於起步階段,目前更看好AI在新藥研發、病理診斷等領域率先應用。這些也為江蘇醫藥企業布局提供了方向。(胡春春 付奇)

(責編:黃竹岩、張鑫)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