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經濟

神舟十八號問鼎蒼穹,背后有哪些“江蘇創新力”?

2024年04月26日07:03 |
小字號

“三、二、一,點火!”北京時間4月25日20時59分,神舟十八號載人飛船在長征二號F運載火箭的有力托舉下,從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點火升空,搭載著葉光富、李聰、李廣蘇3名航天員直沖雲霄。

此次任務是中國空間站應用與發展階段第3次載人飛行任務,也是載人航天工程第32次飛行任務。新華日報·交匯點記者了解到,神舟十八號載人飛船發射取得圓滿成功的背后,多項江蘇創新科技為此保駕護航。

智能雷達再革新,煉就“慧眼”護征途

火箭穿越雲層,漸漸消失在人們視野中。此時,測控系統工作的舞台才剛剛拉開序幕。

火箭在發射階段具有極高的風險性,直接關系到整個航天發射階段的成敗,對火箭發射階段檢測有著重大意義。中國電科第14研究所(以下簡稱“14所”)經過多年的技術沉澱和發展,上升段測量雷達採用了多種方式,極大提升了裝備執行任務的可靠性。針對火箭飛行過程中存在的級間分離和拋棄物體現象,14所研制的雷達採用智能化處理技術,確保雷達會始終跟蹤有效目標而不受掉落殘骸的影響,全力保障發射任務完成。

“青島USB、雷達跟蹤正常!”歷次載人航天飛行任務,人們總能從電視直播中聽到這清晰洪亮的調度口令。

在飛船上升階段,青島測控站多套設備同時參試,為船箭分離、飛船入軌等關鍵動作提供重要測控保障,這其中,離不開14所雷達的“默默守望”。

28年前,作為神舟飛船發射段陸上測控最后一站、青島測控站應運而生,“我參加的第一次任務就是‘神五’首飛”,當時既興奮又緊張。那段時間,為了執行好保障任務,就加班加點解決技術難題、鑽研技術細節。” 駐守在青島測控站的14所工作人員說。

隨著測控技術的不斷躍升,團隊進行了百次技術驗証,認真分析數據,精細完善跟蹤方案,保証任務萬無一失。“青島跟蹤結束!”聽到這句口令,就意味著神舟飛船已經真正脫離地球懷抱,奔向浩瀚蒼穹。

天地通訊“高速路”,核心元器件保通暢

在神舟十八號任務中,中國電科第55研究所(以下簡稱“55所”)作為參研單位充分發揮了自身在核心基礎元器件領域的技術優勢,深入參與保障了包括二極管、射頻芯片、功率模塊和封裝外殼等在內共計十五款元器件的研制任務,這些器件廣泛應用於神舟十八號載人飛船、運載火箭和地面測控站的測控系統。

其中,55所參與研發的多款二極管產品應用於測控通訊系統。該款產品具有耐功率強、工作頻帶寬、環境適應性強等特點,在太空環境下能夠長期穩定可靠地工作,可有效保証相關電路始終處於最佳工作狀態,保障天地可靠通訊,為在軌交會對接的順利實施起到重要作用。

為了在天地測控和信號傳輸搭起“高速路”,就要借助負責信號發射、接收的射頻芯片。射頻芯片是深空信號的“放大鏡”,配套的射頻芯片性能優異、質量穩定可靠。

同時,55所參與研發的多款功率模塊,能夠對火箭位置和姿態回傳信號進行放大,實時傳遞運行狀態數據。封裝外殼為器件內部電路提供信號傳輸、支撐、散熱和保護,具備輕量化、集成化、性能好、可靠性高、易於使用等特點,成為芯片的一層“鐵甲金盔”。

配套電路強支撐,能源動力無擔憂

在整個飛行任務中,中國兵器工業第214所蘇州研發中心(以下簡稱“兵器214所”)提供的壓力傳感器、步進電機驅動電源電路、直流有刷電機驅動電路等3款關鍵元器件充當了重要角色,為載人飛船的成功發射保駕護航。

其中,兵器214所研發生產的壓力傳感器,主要用於測量驅動機構在工作期間氣體壓力的變化,為飛行器的驅動安全提供監測支撐。步進電機驅動電源電路用於載人飛船的電源分系統,主要功能是驅動步進電機,控制太陽能帆板的姿態,精確調整太陽帆板與太陽照射方向的相對方位角,為飛船提供高效的電能。此外,直流有刷電機驅動電路用於對接機構系統的驅動器中,為對接工作提供動力保障。

“空天產業作為未來產業,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重要賽道。而作為空天產業發展基礎性支撐的MEMS智能傳感器,則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關鍵要素。”兵器214所相關負責人表示,自20世紀90年代起,兵器214所就承擔了神舟系列飛船配套電路的研制工作,先后為“神舟”“嫦娥”“天宮”“天舟”系列等20多項國家重點航天工程的“問天之旅”提供可靠支撐。(張宣 楊易臻)

來源:交匯點

(責編:黃竹岩、耿志超)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