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所不知道的徐州⑥︱杠杠的“徐州造”

提起徐州,你會想起什麼?
如果你沒去過徐州,印象裡或許還是那個曾經的“一城煤灰半城土”。但你所不知的是,它通過產業、城市、生態“三大轉型”,如今已成為“一城青山半城湖”的蘇北“江南”。
如果你沒去過徐州,腦海裡可能對它還停留在老工業基地的固有認知。但你所不知的是,它還是“淮海糧倉”,連續多年實現糧食產量過百億斤﹔作為冠軍之城,它先后培育44人獲得110次世界冠軍﹔浸潤在千年文脈裡的它,正通過打造“彭城七裡”呈現歷史文脈,煥新示人。
如果你沒去過徐州,或許隻知道,它不過就是一座蘇北城市。但你所不知的是,這座沖刺“萬億俱樂部”的淮海經濟區中心城市,一座城聯結九座城,成為盤活全國區域協調發展大局的戰略“棋眼”。
徐州到底還有多少不為人知的“寶藏”?其實,還有很多。
今天,我們走進這座錨定萬億目標的城市,領略當地工業強市的風採。
茫茫無邊的西北礦區,如何實現巨型卡車的無人駕駛?
極度嚴寒的南極,如何搭建全裝配式鋼結構建筑?
日常生活中,人造牙齒、假肢關節、心臟支架如何使用金屬粉末3D打印出來?
隨身攜帶的身份証、銀行卡、IC卡等如何延長使用壽命?所需的特殊材質又產自哪裡?
......
解決上述難題的“黑科技”,在“中國工程機械之都”都能找到答案,因為它們都有一個共同名字,叫“徐州造”。
在不少人的印象裡,徐州或許還只是個老工業基地。殊不知,徐州早已重塑產業格局,正聚焦工程機械、綠色低碳能源、新材料等10大產業,全力打造“343”創新產業集群。
無人駕駛礦用卡車。人民網 俞楊攝
“黑科技”不斷刷新產業記錄
徐州是一座與煤炭資源緊密相連的城市,許多產業曾因煤而興。
900多年前,蘇軾在徐州擔任知州期間,在城西南50裡的白土鎮發現了品質優良、儲量豐富的煤田,拉開了當地使用和開採煤炭歷史的序幕,奠定了徐州“百裡煤城、千年煤業”之基。
改革開放后,依靠豐富的煤、鐵資源及區域優勢,徐州打造了鋼鐵、焦化、水泥等傳統支柱產業。
隨著資源的枯竭,徐州加速產業轉型。徐州市工信局數據顯示,截至目前,徐州的化工企業數量從原來的400多家壓縮到了55家,18家鋼鐵廠關了15家,市區的焦化廠全部關掉,全市70多家水泥廠剩下15家。騰籠換鳥間,鮮為人知的產業“黑科技”,培育了支撐徐州未來發展的新動能。
在茫茫無邊的大西北和內蒙古礦區,有人駕駛礦用卡車時危險性較高,需要與其他多種設備配合。一旦發生安全事故,將導致礦區停產,損失高達上億元。
“我們數年前攻關研發了一套露天礦山無人化解決系統,主要是為了解決礦方的安全性和效率性問題。”徐工集團技術研究工程師閆旭說。
如今,從駕駛艙轉到調度室,西北露天煤礦礦用卡車司機吳師傅的工作環境發生了大變化。原先他要坐在駕駛艙裡轉方向盤,現在經過業務磨合,指揮僅車輪就有兩人高的礦用卡車,吳師傅隻需手指輕輕一敲。
類似的“大國重器”,徐州還有很多。比如“神州第一挖”700噸液壓挖掘機、國內最大35噸裝載機、1.5萬噸米全球超大塔機……就在上個月,徐工XCA4000輪式起重機完成首吊,這台4000噸級輪式起重機系我國自主研制的“全球第一吊”。
起步於上世紀50年代,經過70多年的發展,工程機械已是徐州的“一號產業”,集聚了徐工集團等一批世界500強企業。目前,徐州工程機械產業規模超過2100億元,佔全國市場超1/5。
江蘇恆久參與南極秦嶺站的搭建工作。吳兆兵攝
“專精特新”培育隱形冠軍
很多人都玩過搭積木,也目睹過城市裡蓋房子的場景,但一定想象不出極寒環境下,在南極搭建科考站的艱難情景。江蘇恆久鋼構股份有限公司項目經理吳兆兵就是一位現場參與者和見証者。今年3月,他從中國第五個南極科考站——秦嶺站撤離,輾轉半個月時間回到家鄉徐州。
此次全裝配式鋼結構的構件數量多、零件數量大,總計構件4134件,零件數49989件。“我們組織技術攻關,將全裝配式鋼結構建筑體系、大模塊化建筑體系、大溫差環境節點設計技術等都派上了用場,最終,花了13天時間接卸了約9000噸鋼材,又花了近兩個月時間在南極‘搭積木一樣’造出了科考站。”吳兆兵說,此前的加工工藝無法參考,南極地區搭建鋼結構建筑一直是國內行業空白。
上世紀80年代末至90年代中期,徐州網架行業紅紅火火,幾乎包攬了國內大部分網架工程,並打入國際市場,被譽為“網架之鄉”。正是這樣豐沃的土壤,才培育了徐州一眾優秀鋼結構企業。
金屬粉末3D打印樣品。人民網 范堯攝
日常生活中,人造牙齒、假肢關節、心臟支架都可以使用金屬粉末3D打印。在更多隱秘之處,細小的金屬粉末還廣泛應用於工業模具、航空航天、生物醫療等高端制造領域。
現代工業中,有些產品因其內部構造問題,無法通過傳統機械加工方式實現,需要用到金屬粉末。“金屬粉末鏤空的形態既可以減輕重量,又能增加結構強度。”江蘇威拉裡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總工程師葉國晨舉例說,“如果飛機機翼的一些零部件使用金屬粉末制造,減輕的重量就可以讓飛機裝載更多的燃油。”
幾年前,位於徐州經開區的江蘇威拉裡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聚焦國內市場緊缺的2-3款粉末,其中一款模具鋼粉末強度超過國外同類產品。2022年,該企業入選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
一張薄薄的身份証,你知道需要多少層功能各異的材料壓縮而成嗎?答案是10層。
在徐州新沂經開區內的一家現代化廠房內,一批批第二代居民身份証的專用基材、銀行卡基材、社保卡基材等正在緊張趕制,並從這裡銷往全國各地。
20年前,江蘇華信新材料經過上萬次反復試驗,研制成功了一款新型環保材料PETG,使用壽命達30年以上,成為一種新的証件專用材料,它徹底解決了該技術被國外長期壟斷的局面。
近年來,徐州“專精特新”企業深耕國內外行業細分市場,培育了一個又一個行業“隱形冠軍”。截至2023年底,徐州已累計獲批國家級制造業單項冠軍示范企業(產品)13家、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29家、省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366家。
“沖萬億”底氣十足
今年“新春第一會”上,徐州以一場全市新型工業化暨產業強市推進大會吹響動員號角,打造全國有地位、全球有影響的制造業強市,闊步邁向GDP“萬億城市俱樂部”。
會上,徐州市委書記宋樂偉表示,徐州要聚焦打造“343”創新產業集群和“5+X”未來產業體系,到2025年確保工業規模過萬億、制造業佔比明顯提升。
2023年,徐州“343”創新產業集群規上工業產值5505億元,佔全市規上工業產值比重近90%,成為工業經濟強引擎。
牽住創新“牛鼻子”,“343”創新產業集群助力徐州產業轉型。“產業轉型往往伴隨著技術革新和創新活動的增加,高端產業又是城市經濟的強引擎。”江蘇省社科院社會政策所所長、江蘇區域現代化研究院常務副院長張春龍認為,高端產業通常具有更高的附加值,可以為城市帶來更多的經濟收益。
2023年徐州實現GDP總量8900億元,增速全省第四。
回觀徐州近些年的發展節奏,其經濟總量分別於2015年、2017年、2019年和2021年突破5000億、6000億、7000億和8000億元,每兩年就能躍進一個新的千億級。
今年的徐州市政府工作報告也明確提出:“將錨定‘十四五’邁入萬億級城市的目標不動搖。”
“對於徐州這樣‘沖萬億’城市來說,工業是其傳統優勢,但未來的關鍵在於通過產業轉型,特別是提升工業的智能化水平、發展高端制造業以及吸引高科技企業和人才,進而實現經濟的跨越式發展。”在張春龍看來,產業轉型,特別是向高端制造業、現代服務業和高科技產業的轉型,是提升城市經濟總量和質量的關鍵。
南京、蘇州、無錫、南通、常州等萬億城,均通過積極推進產業轉型和技術升級,高質量發展成果已然觸手可及。緊抓時代轉型發展潮流,徐州的產業版圖也在日新月異。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