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政治

譚真:深化改革試點 高水平建設科創新城

2024年04月29日10:56 | 來源:海安日報
小字號

  “在科技自立自強上走在前”“在科技創新上率先取得新突破”是習近平總書記對江蘇提出“四個走在前”“四個新”的首要任務,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產業科技創新中心是總書記著眼國家創新全局賦予江蘇的重大使命。近年來,海安市委、市政府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加強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以打造可知可感的科創新城為目標,持續深化全省科技創新體制綜合改革試點和國家創新型縣(市)建設,努力探索出一條以創新驅動為主要增長動力的縣域經濟發展新路徑,連續五年被省政府表彰為推動科技政策落實和科技體制改革成效明顯地區。

  堅持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圍繞創新鏈布局產業鏈,以科技創新推動產業創新、賦能新質生產力發展。

  強化企業主體。全面實施高新技術企業培育三年行動,按照“泛科技型企業—科技型中小企業—‘小升高’入庫企業—高新技術企業—重點科創企業培育庫”成長路徑,完善高新技術企業梯次培育機制,支持龍頭企業主輔分離,“裂變”專業優勢,全市高企總數551家。鼓勵中小企業專注細分領域深耕細作、持續創新,加快推進“單項冠軍、專精特新”雙名城建設,先后獲批國家制造業單項冠軍示范企業8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20家。

  強化科技招商。瞄准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科學繪制科技招商圖譜,加強科技招商力量配置,建立“一把手親自抓、一套作戰圖、一支專業隊伍、一個督查考核辦法、一系列活動”的“五個一”推進機制,統籌用好本土企業、產業研究院、在外鄉賢和科技鎮長團等資源,打造科創人才項目集聚區、產業科技協同創新基地,實施科創項目全生命周期服務,促進科創項目落地生根,2023年招引各類科創項目188個。

  強化技術攻關。常態化帶領企業家走進大院大所,發揮龍頭企業牽頭作用,組建創新聯合體,推行“揭榜挂帥”技術攻關新模式,支持企業實施核心技術和重要產品聯合攻關。天楹集團、聯發紡織、鐵錨科技、鵬飛集團4家企業先后入圍南通市產業創新“揭榜挂帥”攻堅計劃項目。

  搶抓南通建設“長江口產業創新協同區”發展機遇,寬領域融入蘇南、深層次接軌上海,引聚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助力企業打通成果轉化“最后一公裡”。

  主動融入長三角創新一體化。積極對接上海全球科創中心、蘇南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建設,加強與上海、蘇南等地全方位科技合作,共建科創載體、協同開展技術攻關、推動科技資源融通,全面融入長三角科技創新生態鏈。與省產業技術研究院、南京大學、江南大學等開展全面戰略合作,建成省產業技術研究院智能制造技術研究所海安分所、省產業技術研究院(海安)技術轉移轉化基地。

  深化大院大所合作。聚焦企業技術、人才、項目需求,連續10年舉辦“創新創業在海安”“兩院專家走進海安”主題活動,組織企業與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和“雙一流”高校開展精准對接,拓展大院大所合作矩陣,集聚高端創新資源,全面提升產學研合作層次和水平,形成校企協同創新良好格局。每年新增產學研合作項目300多個,成果轉化率超75%。

  深入推進招才引智。大力實施“海安英才”“人才強市30條”等人才工程,發揮基礎教育優勢,深挖海安中學、曲塘中學等重點高中優秀畢業生資源,推動人才返鄉、項目回投。近年來,先后引進國家級人才79人、高層次創新創業人才1200余人,34人入選國家級人才計劃,232人入選省“雙創人才”、12個團隊入選省“雙創團隊”。積極探索產教融合、科教融匯發展新模式,率先成立人才學會和青年科技人才服務聯盟,建成“長三角海歸創新創業海安基地”,縣域人才綜合競爭力位列江蘇長江以北第一,被評為“江蘇省人才工作先進地區”。

  始終把鍛造高能級創新平台作為聚力共建科創新城的關鍵抓手,不斷提高科技創新策源能力。

  加快科技園區建設。堅持“高”和“新”發展定位,強化高新區創新主陣地作用,加快創新核心區建設,培育打造創新型產業集群。2022年海安高新區綜合評價位居省級高新區第四、蘇中蘇北第一,當前正全力創建國家級高新區。加快上湖創新區建設,中科創新廣場孵化基地開園運行,黑龍江工商學院長三角產教融合園區、海安太原理工大學產業研究院等科創載體投入運營。大力推動以開發區科創園、高新區科創園等為代表的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建設,積極構建“眾創空間—孵化器—加速器—科技園區”的全鏈條科創孵化育成體系。

  推動產業研究院提質。圍繞機器人及智能制造、電子信息、新材料等重點產業,用好中國科學院、南京大學、上海交大等知名高校院所在海安設立的10家產業研究院,建立健全產業研究院績效管理機制,落實挂鉤聯系研究院及重點科創人才項目制度,創新建立高層次人才事業編制“周轉池”,統籌調劑30名事業編制用於事業單位法人登記的新型研發機構,招引高層次人才。海安南京大學高新技術研究院先后獲批國家中小企業公共服務示范平台、國家級博士后科研工作分站、省眾創空間。

  提升企業研發平台能級。行業龍頭企業聯合大院大所建立21家企業研究院,聯發集團成立了省屬事業性質的現代紡織研究院。推動企業研發平台做深做實,先后建成國家級研發平台5家,省級企業重點實驗室、省級院士工作站各3家,省級研發平台突破150家,總數均居全省縣級市前列。

  積極深化科技體制機制改革,全面營造“如魚得水、如鳥歸林”的一流創新生態,持續打通束縛新質生產力發展的堵點卡點。

  構建“大科創”管理格局。組建書記、市長擔任“雙主任”的科技創新委員會,構建“1+13+1”科創體系,“全域作戰”打造科技強市。圍繞19個國家級產業基地、示范基地設立“定制化”集群科創辦和專家咨詢委員會,落實“1+1+N”組織機制。首創“機關部門服務企業科技行”,53家機關部門挂鉤458家科技型企業,全力幫助企業轉理念、跑高校、找專家、引成果、上項目。

  優化科技金融服務機制。獲批建設南通市金融賦能海安科技創新示范區,在蘇中地區率先成立科技銀行,組建總規模5億元的科創基金,設立總規模1億元的天使投資基金,同步打出“蘇科貸”“高企貸”“科創貸”“知識產權質押貸”和“科技+保險”等科技金融組合拳,多次獲評全省“蘇科貸”績效評價A類合作地區。推動建立科技保險聯盟,先后與人保財險、人壽財險等對接首台(套)保險、科技貸款保險業務,為企業加快開發首台(套)產品保駕護航。

  造濃創新創業氛圍。充分放大人文精神對經濟創新發展的推動效應,倡導尊重科學、尊重人才、尊重創造的創新文化,大力弘揚“七戰七捷”精神、科學家精神、企業家精神和工匠精神,廣泛開展科普教育,不斷提高全民科學素養。牢固樹立保護知識產權就是保護創新的理念,國家級(海安)家具知識產權快速維權中心獲批建設。加大科技創新宣傳和輿論引導,評選表彰有影響力的科技型企業家、優秀科技成果,全力營造改革創新、敢為人先的濃厚氛圍。

(責編:黃竹岩、張鑫)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