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煤城”變身“淮海明珠”
提起徐州,你會想起什麼?
如果你沒去過徐州,印象裡或許還是“一城煤灰半城土”。事實上,它通過產業、城市、生態“三大轉型”,如今已是“一城青山半城湖”。
如果你沒去過徐州,腦海裡可能還停留在它是老工業基地的固有認知。
但你或許不知的是,它還是“淮海糧倉”,連續多年實現糧食產量過百億斤﹔作為冠軍之城,它先后培育44人獲得110次世界冠軍﹔浸潤在千年文脈裡的它,正在打造“彭城七裡”以煥新示人。
如果你沒去過徐州,或許隻知道,它不過是一座蘇北城市。
但你未必知道的是,這座沖刺“萬億俱樂部”的淮海經濟區中心城市,一座城聯結九座城,成為盤活全國區域協調發展大局的一顆戰略棋子。
徐州到底還有多少不為人知的“寶藏”?近日,人民網走進這裡,帶你一起了解它鮮為人知的另一面。
徐工集團研發的無人駕駛礦用卡車。人民網 俞楊攝
產業創新展現硬實力
你或許知道徐州過去是靠資源發展的老工業基地,卻未必知道它經歷轉型后,在先進制造業百強市榜單上已攀升至第22位,其背后正是當地產業創新的成果。
近年來,徐州通過關停並轉,推動鋼鐵、焦化、水泥、熱電、化工五大傳統產業轉型,目前正在發力創新產業集群培育體系建設。能源龍頭企業徐礦集團可謂徐州產業轉型的重要參與者。如今,除了煤炭、電力、煤化工三項主業之外,新材料正在成為這家國企發展新質生產力的突破點。
9年前,江蘇威拉裡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由徐礦集團投資組建,主要從事3D打印金屬粉末研發生產。“像人造牙齒、假肢關節、心臟支架都可以使用金屬粉末3D打印,金屬粉末還廣泛應用在工業模具、航空航天、生物醫療等高端制造領域。”該公司總工程師葉國晨說。
工程機械是徐州的“一號產業”,徐工集團則是當地當之無愧的工程機械制造業集群鏈主企業。“神州第一挖”700噸液壓挖掘機、國內最大35噸裝載機、1.5萬噸米超大塔機等均出自它的大手筆。就在上月,徐工XCA4000輪式起重機完成首吊,這台4000噸級輪式起重機系我國自主研制的“全球第一吊”。
從細小的金屬粉末到一件件重型機械,徐州正在聚力打造工程機械、綠色低碳能源、新材料等“343”創新產業集群,在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方面不斷取得新突破。2023年,當地創新產業集群實現規上工業產值5505億元,佔全市規上工業總產值比重87%。
賈汪區種糧大戶鹿呂要操控的植保無人機在撒藥。 劉冰攝
“淮海糧倉”守護“中國飯碗”
你或許對“蘇湖熟,天下足”耳熟能詳,卻未必知道“彭城收,養九州”。
徐州古稱“彭城”,自古便是產糧重地。徐州博物館內現藏有明代“徐州廣運倉記”碑。廣運倉依山傍水,地勢高亢,既利糧食貯藏,又有舟楫之便,是當時四大漕運糧倉之一。而今,坐擁沃野良田的徐州,正為端牢“中國飯碗”,守護大國糧倉貢獻一份力量。
80后鹿呂要,是賈汪區紫庄鎮的一位種糧大戶,耕種著500畝高標准農田,使用的是徐州市自主培育的高產良種。眼下正值小麥破口出穗關鍵期,他正忙著組織無人植保機施肥打藥。“現在種地有勁頭也有盼頭。”鹿呂要說,得益於良田良種良機良法的“組合拳”,耕種管收實現了全程機械化,“畝均成本降低200多元不說,畝產也提高到1200斤左右”。
目前,徐州市已累計建成高標准農田714.27萬畝,擁有農民合作社和家庭農場2.8萬家,有力保障了當地糧食穩產高產。數據顯示,2023年,徐州全年糧食總產量達101.01億斤、實現“二十連豐”。
主糧之外,徐州產出江蘇全省1/5的生豬、1/3的蔬菜和水果,食用菌、奶業、肉鴨產量也在全國名列前茅。徐州還是著名的“四辣”——大蒜、辣椒、生姜、大蔥種植之鄉。邳州市作為全國3個大蒜主產區之一,形成了集種植、加工、貿易、研發等為一體的完整產業鏈條,黑蒜、蒜片、大蒜素等產品暢銷100多個國家和地區。
“淮海糧倉供全國。對徐州而言,這是責任,也是榮光。”徐州市農業農村局局長黃浩說。
航拍徐州歷史文脈——“彭城七裡”。 孫博宇攝
千年文脈裡的徐州
你或許知道徐州是兩漢文化發源地,出土有“漢代三絕”之稱的漢墓、漢俑、漢畫像石,卻未必知道當地還有一條集萃了千年文脈的歷史軸線——“彭城七裡”。
據了解,“彭城七裡”是徐州正在打造的文化IP,其以彭城路為中軸,南起雲龍山腳下的下圓墩遺址,北到故黃河畔的黃樓。“你看地圖上的城郭街道,雖然歷經滄桑,這段3.5公裡的‘軸線’卻幾乎未變。”在徐州博物館,副研究館員陳釗指著明嘉靖年間的《徐州府志》介紹說。
這裡,既有徐州漢代至明代“城下城、街下街、井下井”的城疊城景觀,也有文廟、大同街、城隍廟、回龍窩、快哉亭、戶部山等重要歷史文化節點,分布著2片歷史文化街區、12片歷史地段、45處53點文物保護單位、8處歷史建筑,楚漢文化、運河文化、黃河文化等均有呈現。
值得一提的是,這條文脈裡的黃樓、快哉亭等名勝古跡都與北宋文豪蘇軾有關。他在徐州擔任知州兩年間,留下了探煤冶鐵、勸農耕桑、筑堤抗洪等歷史佳話和諸多遺存。黃樓乃是蘇軾當年帶領百姓成功抗洪后,取“土能克水”之意所建。歷史長河漫漫,黃樓幾經興廢,1988年重建后於去年迎來大修,如今巍然挺立,成為這座城市不屈的象征。
眼下,隨著“彭城七裡”梯次煥新,千年文脈裡的徐州將更加值得細細品讀。
航拍徐州中心商圈。人民網 范堯攝
一座城聯結九座城
你或許知道徐州是江蘇省域副中心城市,卻未必知道徐州在國家區域協調發展實踐中也擔負著重要角色。
徐州地處蘇魯豫皖四省交界,素有五省通衢之稱。包括江蘇徐州、宿遷、連雲港,山東臨沂、棗庄、濟寧、菏澤,安徽宿州、淮北,河南商丘在內的淮海經濟區,以徐州為中心,一座城聯結九座城。
2023年,徐州GDP總量8900億元,增長7.1%。在奮力進擊“萬億之城”的過程中,徐州城市首位度不斷提升,對周邊城市的輻射力與日俱增。
——以徐工集團為龍頭,徐州發起組建淮海經濟區工程機械產業聯盟,2023年徐工集團整體營收超千億,帶動區域內3000多家上下游企業,實現約500億元銷售額﹔
——徐州有24家三級醫院,居淮海經濟區之首。今年一季度,異地到徐州就醫的患者參保地城市中,排在前三位的是宿州、淮北、棗庄,總費用佔比合計超過六成﹔
——江蘇省內,徐州中心商圈是僅次於南京新街口的第二大商圈。今年清明假期,徐州中心商圈客流中,來自淮海經濟區徐州市外的游客佔比超過1/3,其中安徽的客流最多……
在2024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的主要任務中,制定淮海經濟區高質量發展規劃綱要,被列入長三角促進區域協調發展和融合發展的政策舉措﹔江蘇省政府明確把積極打造淮海經濟區與南京都市圈、蘇錫常都市圈並列﹔2024年徐州市政府工作報告則提出,高質量建設淮海經濟區中心城市。
時在勢在,徐州被寄予厚望。
相關專題: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