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社會

徐州娃的“寶藏技能”,不止燒火做飯

人民網記者 馬曉波
2024年05月08日06:58 | 來源:人民網-江蘇頻道
小字號

小小灶台,豐富多彩。饅頭、烙餅、包子、餃子……孩子們掌勺炒菜,燒火做飯,忙中不亂,有板有眼。

江蘇徐州徐海路幼兒園的小朋友,在網上爆火已經不是第一次。你所不知的是,徐州娃身上的“寶藏技能”還不止這些。

作為歷史文化名城,徐州不少孩子在學校學習書法、剪紙、篆刻、拓印﹔作為國內體育名城,全市10多萬名中小學生掌握了游泳技能。此外,當地已有572所中小學開辟了專門區域用於種植、養殖等勞動教育實踐場所。記者採訪了解到,“會整活兒”的學校之所以受到大部分家長歡迎,除了讓孩子有“一技在身”,還有得益於此的身心全面發展。

朱碩碩帶著孩子們縫制衣服。人民網記者 馬曉波

朱碩碩帶著孩子們縫制衣服。人民網記者 馬曉波攝

“一日生活皆課程”

一隻空的牛奶盒,繞盒底每間隔2.5厘米剪出1個缺口,一個簡易的編織工具就做好了。孩子們將毛線頭用膠帶固定在盒底,再把毛線“逆時針”依次繞過每個缺口,不斷重復,很快就能得到一條套頭圍脖。

這在徐州雲龍區明正幼兒園大二班,是每位小朋友人人都會的小技能。不久前,班上的薛宥桐和幾名小伙伴不再滿足於簡單的編織,有了自己動手做衣服的想法。

“我們班之前在‘小樹林’學過印染,看著白布上印出花花綠綠的色彩,孩子們的創作欲就來了。”班主任朱碩碩說,她索性結合孩子的“興趣”向園裡申請美工經費,為班級添置了一台兒童縫紉機,給想做衣服的還在有施展空間。

朱碩碩提到的“小樹林”,原本是幼兒園旁的一塊城市“邊角地”。園方和社區溝通,將其打造為孩子們戶外活動的場地,林間新添了滑索、攀爬架,開了小菜園,孩子課間來此養雞養鴨養兔。春日花繁壓枝,他們還在林間學做植物拓印、布匹印染。

順應“幼兒園課程游戲化”導向,徐州市不少幼兒園將課程搬進大自然。明正幼兒園通過優化勞動教育課程設置,打造“一日生活皆課程”。“我們每個班級的課程都有所不同,孩子們是生活技能課程的直接發起人,倡導踐行‘所愛即所學’。”在該園園長邢傳峰看來,勞動教育本質在於融合,在潛移默化中激勵孩子們崇尚勞動、辛勤勞動、創造性勞動。今年以來,這所幼兒園已接待全國各地的“同行”學習調研60余次。

城東小學去年開展游泳進校園活動。新沂市教育局供圖

城東小學去年開展“游泳進校園”活動。新沂市教育局供圖

“游泳進校園”

周末午后,新沂市城東小學四年級學生艾霈琳喊上同學,結伴前往離家不遠的新沂市游泳館。蛙泳、仰泳、自由泳,水中的她們像魚兒一般歡快。

2022年,徐州在全市啟動“游泳進校園”活動。新沂市城東小學搭建了移動式支架泳池,操場秒變水上樂園,兩年來該校已教會近700名孩子游泳。通過系統訓練,艾霈琳在10天內學會了蛙泳,她還利用假期自主學習了自由泳和仰泳。

“游泳是一項全身性的運動項目,平時強身健體,必要時還能自救救人。”艾霈琳的媽媽對學校開設的這項活動“舉雙手贊成”。她說,家長對教育的期待,除了學業上的進步,還希望通過家校共育讓孩子多學一些必備的生活技能。

據徐州市教育局體衛藝處處長付桂忠介紹,2023年暑期,徐州全市113所中小學參與到“游泳進校園”活動中來,10多萬名中小學生掌握了游泳技能。當地在培養學生游泳技能的同時,還鼓勵各校將學游泳與防溺水相結合,加強安全教育、急救知識教育。

耿紫菡在學校練習篆刻。人民網記者 馬曉波攝

耿紫菡在學校練習篆刻。人民網記者 馬曉波攝

傳統技藝成特色課程

“舞的時候舉高點,要舞得圓潤”“螺旋跳轉時不要弓腰”……4月20日,登上淮海經濟區舞龍舞獅爭霸賽的舞台,11歲的劉菁妍每每做到關鍵動作,就在心中默念指導老師教過的技術要領。

今年,由徐州市牽頭組織的淮海經濟區舞龍舞獅爭霸賽,共吸引了43支代表隊參加。最終,憑著出色的團隊配合,劉菁妍所在的徐州賈汪區實驗小學教育集團夏橋校區隊獲得兒童組舞龍自選動作組別特等獎。

徐州傳統文化資源豐富,當地不少學校將舞龍舞獅、香包、拓印、泥塑、剪紙、篆刻等傳統技藝納入課后服務,發展成學校的特色課程。

備好砂紙、印泥,在青田石上起筆設計印稿,再用篆刻刀來刻……在泉山區奎山中心小學,每周二、周四下午4點,六年級2班的耿紫菡會雷打不動在校練習1小時的篆刻。

通過小小一方石印,耿紫菡認識了小篆,有時她還會隨性構思一些生肖圖來刻。“老師說‘執刀如筆’,刀石相碰的聲音很好聽。我喜歡篆刻,每次完稿后都很有成就感。”耿紫菡說。

“別看這些孩子年齡小,耿紫菡等5名同學參加徐州市第三屆篆刻、刻字作品展,與成年人同台競技,他們的作品還受到了專家的好評。”奎山中心小學校長吳媛媛說,學校還邀請了徐州市篆刻、書法名家田密等校友來校指導,給學生們帶來更多體驗感足、適用性強的實踐課程。

(責編:張鑫、吳紀攀)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