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經濟

蘇州緣何“雙第一”還有危機感?

俞楊
2024年05月14日16:14 | 來源:人民網-江蘇頻道
小字號

近日,江蘇13個設區市一季度主要經濟指標出爐,蘇州以5549億元的地區生產總值和7.9%的增長率實現全省“雙第一”。不止在省內,蘇州的經濟增速在全國26座萬億城裡也處於領跑位置。

對於蘇州當季經濟表現,蘇州市統計局、國家統計局蘇州調查隊表示,全市經濟延續回升向好態勢,生產需求穩定好轉,市場預期不斷改善,創新轉型持續推進,疊加去年同期低基數效應,一季度經濟運行實現良好開局。

在江蘇省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研究員侯祥鵬看來,這得益於蘇州工業增速強勁和外貿出口恢復,是內外需回暖的結果。

作為一座典型的現代工業城市,蘇州去年工業總產值超過4.4萬億元,僅次於深圳位居全國第二。數據顯示,蘇州規上工業增加值去年一季度同比下降2.7%,今年一季度則同比增長11%。

蘇州還是一座典型的外向型城市,外貿依賴度位居全國第四。去年一季度,蘇州進出口總額為5410億元,同比下降15.4%﹔到今年一季度,蘇州實現進出口總額5934.8億元,同比增長9.6%,佔同期全省進出口總值的45.8%,在全國主要外貿大市中列第4位。

身為江蘇省唯一GDP超過2萬億元的經濟重鎮,蘇州開年的經濟表現可謂搶眼。與此同時,這座城市勇挑大梁的責任感、緊迫感不曾放鬆。

在“新年第一會”上,蘇州提出用3年左右時間,力爭形成電子信息、高端裝備、先進材料、新能源四大萬億級主導產業,並推動GDP邁上3萬億元。長江產業經濟研究院蘇州研究中心主任、蘇州科技大學商學院教授徐天舒參加了這場會議。“推進新型工業化,蘇州明確了加快構建‘1030’產業體系,即構建由10個重點產業集群和30條重點產業鏈組成的現代產業體系。”他說。

據2023年蘇州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電子信息、裝備制造兩個萬億級產業去年產值分別達13441.1億元和14241.9億元。新能源產業,是蘇州重點打造的下一個萬億級產業。

蘇州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顧海東曾表示,各地都在大力發展新能源產業,必須增強危機感、緊迫感,積極借鑒兄弟城市新能源產業發展的路線圖。眾所周知,同為蘇南城市的常州正在全力打造“新能源之都”,在特定領域形成了獨特優勢。據了解,常州2023年實現新能源領域制造業產值7680.7億元,增長15.0%。

蘇州新能源產業的家底如何?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底,該市擁有新能源相關企業637家,其中規上企業430家,實現工業總產值3576.42億元,同比增長20%。目前,蘇州明確了光伏、風電、智能電網、動力電池及儲能、氫能和智慧能源的“5+1”新能源產業發展體系。

“要保持發展優勢,就要開辟新賽道,塑造新動能。”侯祥鵬說,新能源產業之外,跨境電商也將是蘇州的重要發力點。

蘇州進出口規模居江蘇第一,佔到全省近乎“半壁江山”,跨境電商卻是蘇州的短板。在2023年外貿十強城市中,深圳跨境電商進出口額超過3000億元,上海、寧波、廣州在2000億元以上,蘇州僅為124.7億元。

今年4月,蘇州專門召開跨境電商發展大會暨全市跨境電商工作推進會,會上出台的《中國(蘇州)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24-2026年)》提出,到2026年,跨境電商進出口額力爭達到1500億元。

3年增長10倍以上,蘇州對於跨境電商的心切可見一斑。當地媒體引用一位與會嘉賓的話說,“參加這次的蘇州跨境電商發展大會,有一個感受特別強烈,那就是蘇州在這件事上的危機感、緊迫感,扑面而來。”

經濟壓艙,項目為王。一季度,蘇州新簽約億元以上項目481個,新開工億元以上項目301個,新投產投用億元以上項目248個。“五一”剛過,當地緊鑼密鼓召開了二季度重大項目“雙比雙看”競賽活動,奮力實現“前高、中穩、全年進”。

(責編:張鑫、吳紀攀)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