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經濟

破繭化蝶,“江蘇制造”老字號繪出新圖景

2024年05月20日07:25 | 來源:江蘇經濟報
小字號

  散布在江蘇大地的老字號“萬花園”中,加工制造業領域的老字號企業是重要的組成部分。其傳承的產品雖然可能不是快消型的高頻消費品,但同樣與群眾日常生活息息相關。面對新技術的不斷突破和消費熱點的持續涌現,從歷史中一路走來、不斷爬坡過坎的老字號如何才能在風雲變幻的市場和品牌競爭中依然引領行業的發展?日前,記者走進我省紡織、醫藥、金屬等多個制造業老字號企業,挖掘他們克服時艱、擁抱新生的故事。

  爬坡過坎迎新生

  用植物中提煉出的靛青作染料,採用傳統的“小青缸”工藝技術,從制版、印花到染色全部手工操作,這樣染出的藍印花布雖隻有兩種色彩,卻變幻出眾多栩栩如生的圖案……這款被用於旗袍、挂飾、藝術品等的藍印花布面料出自南通本藍工藝品有限公司,其前身通州二甲曹裕興染坊於清代道光年間設立。170多年來,染坊歷經五代傳承,將藍印花布的生產工藝完整承襲,形成了鮮明和諧的藍白之美,至今研發的藍印花布新花型已達數百種,深受本地及周邊地區客戶的喜愛。

  “在整個藍印花布行業,我們染坊最大的特點就是傳承脈絡非常清晰,技藝保留原汁原味。不過,雖然技藝的傳承沒有斷代,我們多年來的發展思路也並非一成不變。”曹裕興染坊第五代傳承人江榮告訴記者,1956 年公私合營后,染坊的家庭成員全部進入國營二甲印染廠繼續從事藍印花布生產制作工作。隨著改革開放的大幕拉開,尤其是當時間邁入20世紀90年代,體制改革不斷深入,自幼耳濡目染藍印花布生產的染坊第四代傳承人曹建雄愈發感受到企業體制對於保護傳承老字號工藝的重要性。“經過家庭會議表決,大家集體同意恢復染坊,做自己所理解的藍印花布。”

  解決了企業體制問題,新的考驗又擺在了這家老字號染坊的面前。江榮告訴記者,由於多年來身處國有企業,當染坊重新面向市場時,所擁有的固定資產以及花版、花型等生產資料幾乎為零,可以說是“空有一身技藝無處施展”。如何破解難題?曹家人發動整個家族的力量,各司其職復興染坊。“岳父是技術業務的核心,因而主要負責技術研發。其他成員則從生產、營銷、協調管理等方面給予支持。”江榮表示,一次偶然的機會,他們得知當地一家供銷社的棉花倉庫正在拍賣,當即舉全家之力籌措資金買下倉庫,以此作為藍印花布生產制作的工坊。在此基礎上,經過近10年的磨礪,曹裕興染坊終於又重新在藍印花布行業站穩了腳跟。

  鏡頭轉向無錫,作為百年傳承的“蘇鍋”發源地的老字號,王源吉是中國民用鍋業的代表企業,迄今已有近400年的歷史。正如其名,王源吉的發展過程伴隨著多次的“逢凶化吉”。1949年以前,由於戰爭及其引發的社會動蕩,王源吉可謂是“在夾縫中生存”。依靠老一輩傳人不斷應時應勢調整經營發展策略,“蘇鍋”的冶鑄技藝得以代代相傳,企業生產規模不斷擴大。至1985年,由王源吉改名的無錫市鍋廠年產鐵鍋數已達到132萬隻,刷新了王源吉歷史上的最高產量紀錄,成為全省最大的鐵鍋廠。

  1994年,新的變數再度來臨。由於無錫市產業結構調整,無錫市鍋廠被整體劃撥給無錫壓縮機股份有限公司。然而,該公司對生產經營鐵鍋等日用金屬品的熱情和動力並不高,王源吉再一次站在了何去何從的“十字路口”。“得知這一情況后,時任長安冶金廠負責人的王漢倫陸續有償接收下廠裡的民用鐵鍋生產原料、生產設備、庫存成品以及30多名有制鍋經驗的技術骨干和老工人,其中便包括王源吉第八代傳承人李燮鑫、原無錫市鍋廠廠長楊九皋等,並以此為班底重新組織生產、銷售。”無錫王源吉冶坊有限公司總經理、第十一代傳承人王鵬飛回憶道。得益於該廠利用原無錫市鍋廠的人財物發展鐵鍋制造這一主營業務,百年鐵鍋品牌的產品、技藝、服務和文化得到了全面搶救傳承,因而免於品牌滅失的結局。2001年9月,錫山市長安冶金廠經工商登記核准變更為無錫市王源吉鍋廠,“王源吉”的老字號招牌得以全面恢復。其后,王源吉發展迅猛,產品暢銷海內外,制鍋為民的文化也得到了進一步傳承和弘揚。

  主動轉型聚人氣

  隨著年輕消費群體的崛起,老字號若想讓自己的產品被更多消費群體所接受,還需要把握好傳承與創新的“變與不變”,打破固有的產品和品牌形象,通過年輕化的產品和傳播形式,吸引年輕消費者的關注和喜愛。

  初夏午后,在蘇州的李良濟國醫館,不少年輕人正在進行身體調理。隨著現代人養生意識的不斷覺醒,過一個“養生系”的周末成為新趨勢。中華老字號李良濟,最初為蘇州藥農李金寶在當地開設的一家“李記藥鋪”。百余年來,每一代傳承人都堅持以匠心種植炮制藥材,嚴格遵循八道標准化流程、十幾道工序,以求得到最優質的上品膏方。

  進入21世紀后,國內消費環境日新月異,身處傳統中醫藥行業的李良濟若不積極擁抱新消費,極有可能被年輕一代消費者所舍棄。百年老字號應如何走出新時代傳承發展之路?“醫、養、購、游”這四個看似互不相關的詞匯成為解題思路。

  “為了更好地傳承和弘揚中醫藥傳統文化,我們成立了中醫藥文化公益服務中心,通過文化宣講、理療體驗、工藝展示、親子活動等豐富多彩的形式,向社會公眾傳播中醫藥文化和健康養生知識。”李良濟第四代傳承人、蘇州市李良濟健康產業有限公司總經理李夢琦說。隨著養生年輕化成為當下大趨勢,李良濟在產品研發中,將年輕人的生活方式列入重要的考慮范疇,在丸、散、膏、丹、露、酒、茶等傳統劑型產品的基礎上,推出更為年輕人喜聞樂見的調理滋補品,比如與網紅咖啡店“代數學家”合作推出“梨梨限定系列”養生拿鐵咖啡,與品牌奶茶“另茶”合作推出非遺膏方飲等。“跨界融合讓養生變得時尚且多元,傳統中醫藥也可以很‘潮’很‘酷’。” 李夢琦告訴記者,目前,李良濟已發展成為集中藥飲片生產、共享智慧中藥房、中醫診療、大健康產業、工業旅游為一體的綜合性企業,其所開設的李良濟中醫藥文化公益服務中心每年吸引8000多組家庭來學習打卡,有10萬人次社會各界人士來體驗中醫藥文化。

  在曹裕興,擁抱新消費群體也是當下發展的主題。“這是我們今年年初為了迎接龍年春節而特別設計的‘龍寶’,用了7種色階的藍印花布縫制,在形象上一改龍穩重、威嚴的形象,轉而有意將其設計得又‘丑’又‘萌’,希望借此迎合年輕人的審美觀。”江榮向記者展示的這款龍形藍印花布玩偶,身長不過15厘米,頂著一顆圓圓的大腦袋,頭上兩隻龍角豎立,大眼睛圓瞪,既頗有氣勢,又憨態可掬。“這款‘龍寶’的制作融合了藍印花布、刺繡、拼布等傳統工藝,每一隻都是手工精心縫制而成。第一批制作的近千隻,一經開放預訂便被搶購一空。”在江榮看來,年輕一代的消費群體雖然可能沒有特別強大的消費能力,但依然會為喜歡的東西買單。正是瞄准了這樣的消費新趨勢,近年來,曹裕興著重研究藍印花布如何適應現代人群的需求,在彰顯藍印花布地域特色、民族特色和技藝特色的同時,在花型款式上融入現代時尚元素,使品牌更具特色和差異化。經過多年磨合,曹裕興吸引了一批穩定優質的消費群體。

  多點布局闖出圈

  除了聚焦產品與服務本身的創新,積極開拓新的銷售渠道也是老字號企業布局出圈的重點。採訪江榮前,他剛剛從南通市在上海舉辦的一場文旅推介會上回來。“上海與南通相鄰,將上海的文旅資源引流至南通有很大的潛力。因此,我們積極參與這樣的推介,搭設展位展示具有曹裕興鮮明特征的產品,希望借此不斷增加品牌對年輕消費者的吸引力。”他表示,為持續拓寬銷售渠道、推動營銷服務不斷升級,公司積極調整創新經營方式和策略,將曹裕興經營門店從原產地二甲擴展到南通市區,並同南通濠河風景區、南通狼山風景區、中國珠算博物館等本地文旅景點合作設立曹裕興藍印花布專櫃,先后在南京博物院、蘇通大橋高速公路服務區設立老字號專櫃,展售藍印花布產品。得益於此,百年老字號的品牌影響力不斷增大。

  2017年起,王源吉將銷售渠道從線下轉向線上,圍繞傳統烹飪文化,借助新媒體、新渠道進軍新零售。截至2022年,王源吉已有80%以上的銷售額來自線上新渠道,且近3年的年銷售額增長都超過了100%,從一家以手工作坊為主體、輻射江浙一帶線下小店的工廠型加工企業,轉型成為以品牌為核心,線上下、海內外齊發力的現代公司。打通線上銷售渠道后,更大線下市場的開拓成為可能。“我們在亞馬遜銷售鐵鍋產品,目前已開通美國、加拿大、法國、意大利等站點。2023年我們重點布局北美市場,在北美入駐線下商超,並初步進入歐洲以及東南亞市場,全年實現海外銷售額300萬美元,比上一年增長150%。”王鵬飛透露,今年,王源吉將進行全球化戰略布局,針對不同地區、不同市場推出不同的產品,並在海外社交媒體上加大營銷推廣力度,塑造立體的王源吉品牌形象,爭取實現全年銷售額翻倍增長。(周凱航)

(責編:黃竹岩、張鑫)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