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經濟

海安:變文化軟實力為發展硬支撐

2024年05月20日16:49 | 來源:南通日報
小字號

  5月17、18日,參加“發現江蘇·一起觸摸非遺的脈動”系列活動的20余位外籍友人走進海安,在青墩遺址博物館、泛書房非遺工坊、523文化產業主題公園、鑫緣繭絲綢集團等文化場所,感受江海大地特色文化、體驗非遺技藝獨特魅力,增進對中華文明和江蘇文化的了解。

  近年來,南通持續放大江海優勢,高起點、大手筆建設江蘇開放門戶,已與17個國家的28個城市結為友好城市,聚集3800多家外資企業,累計實際利用外資超500億美元。2023年外貿進出口總值3500.3億元,跨境電商貿易額增長55.5%。海安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發掘於這裡的青墩文化是江淮東部原始文化的重要代表,海安花鼓等多姿多彩的民間藝術是觸摸江蘇非遺脈動的重要載體。

  海安市委書記譚真說,在習近平文化思想指引下,海安將更加注重以文興業、以文聚力、以文化經,努力把文化“軟實力”轉化為推動發展的“硬支撐”。

  用心呵護歷史遺存

  面朝大海,韶光照野。海安的先人在此農耕、漁獵、紡織、飼養、制陶,萌發江海文明的第一道曙光。在青墩遺址博物館,看到5000多年前青墩人生活的場景,外籍友人十分感慨。來自剛果(布)的李黨對青墩先民們擇一處而居的生活很感興趣,他說:“我們的先人過著游牧生活,是完全不同的生存方式。”

  把老祖宗留下的文化遺產精心守護好,讓歷史文脈更好地傳承下去。海安不斷深挖歷史人文資源,並將零散的文化資源整合起來,形成點、線、面相結合的整體文化脈絡。青墩遺址自1973年被發現后,一直處於被保護狀態,2006年被列入全國文物保護單位。2019年5月18日,青墩遺址博物館建成開放,對其文化價值進行全面展示和解讀。2023年,海安對韓公館進行修繕並重新對外開放。還有平倭塚記碑、聯合抗日座談會會址、蘇北第一屆參政會會址等一批歷史遺存得到保護。

  英國的麥克勞德來中國已經14年,他的妻子杰奎琳兩年前也來到中國南京。這次,夫婦倆一同來到海安,感受中國文化的魅力。海安非遺館陳列的羅漢龍、勾針衣、紅木雕刻、剪紙等傳統藝術品讓他們深深震撼和著迷。

  2020年,江蘇省慧源文化傳播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賁友蘭創辦泛書房非遺工坊,呈現刺繡、竹編、剪紙、印染、中醫、燈彩、葫蘆畫等百余種品類的非遺文創,通過手作大賽等形式,讓大家在美好體驗中銘記海安故事。海安教師朱興明每月都到非遺工坊參加燈謎沙龍,在非遺傳承人錢舜華老師的悉心傳授下,很快學會了燈謎創作,時有作品發表於專業謎刊,還從學員變為老師,在非遺工坊主持了多場謎會。

  文明互鑒融通世界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鑒而豐富。

  在2024年“發現江蘇·一起觸摸非遺的脈動”活動啟動儀式上,海安非遺傳承人唐虎以葫蘆為紙、烙鐵為筆,不到兩分鐘烙下了“發現江蘇”四個字。外籍友人也興奮地畫起香蕉、蘋果,體驗了一把在葫蘆上作畫的樂趣。

  “左手持鼓,右手拿棒,敲一下,再把腰扭起來!”海安花鼓非遺傳承人楊波余、吉佳紅現場示范,台上台下的外國友人手拿花鼓跟著學了起來。來自亞美尼亞的錢來走上舞台,與老師面對面跳了起來。她說:“我們國家的傳統舞蹈有活潑的節奏和優美的編排,這一點與海安花鼓舞很像。一邊跳,一邊敲,真是‘鼓舞’人心,讓我感受到文化無國界的快樂。”

  近年來,海安通過搭建國際文化交流平台,促進國際文化與海安文化交流互鑒,推動海安文化產業、文化事業高質量發展。2019年10月23日,中國·海安“一帶一路”523絲路國際文化交流系列活動“中白丹青絲路情”書畫名家作品聯展在523文化產業園開展。

  江蘇省最美公共文化空間——吳田玉美術館坐落於523文化產業園,該館由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悅式水墨”創導人、海安市美術家協會主席吳田玉獨資創建。來自委內瑞拉的羅納德是專業視覺藝術家和平面設計師,他與妻子戴娟在南通定居了8年。參觀了吳田玉美術館后,他說,海安文化讓人驚艷,吳田玉作品的細節激發了他創作的靈感。

  523文化產業園創建於2009年,是南通唯一的國家級文化產業示范基地。該園幾乎每年都有大型活動。2020年,523“一帶一路”國際文化交流中心在此揭牌,至今已與5個國家開展文化合作,交流人數達到5000人次。

  文化經濟激情共舞

  在鑫緣集團的絲綢展示中心內,精美的綾羅綢緞、精致的絲綢畫、醇香的雄蠶蛾酒、黑科技美白面膜等文化類產品令人目不暇接。

  世界首創的“生物型接骨空心螺釘”由天然蠶絲制作而成,應用於外科手術中的“骨固定”,可被人體自然吸收,使患者免受二次手術的傷痛。產品目前已經進入大規模注冊臨床階段。

  “絲綢有著美麗的顏色、高貴的氣質,我喜歡絲綢封面的書,還有絲綢制成的衣服,更驚訝於它在醫療領域的應用。”來自法國的馬丁說。作為南通老字號企業,鑫緣繭絲綢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將“一縷絲”做出大文章,創新開發絲綢文創產品、絲綢裝修材料等,不斷開辟多元化發展路徑。2023年,該集團實現銷售收入129.5億元。

  經過3小時的燉煮,早上7點20分,海安南莫鎮沙崗豬頭肉出鍋了,散發著濃郁的香氣。店主徐正江說,他制作鹵味豬頭肉用的是祖輩傳下來的老鹵汁配方,加入了28種中草藥,還在湯中加了一隻草雞一起煮,增其鮮味。沙崗豬頭肉獨特的制作工藝是南通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不圖千人吃一次,隻謀一人吃千次,燒制出讓人百吃不厭的豬頭肉才是我們這個店的生存之道。”傳承人徐正江說,父輩做的豬頭肉只是方圓幾十裡有名,他借助非遺文化的影響力,在網上賣到新疆、廣東、深圳等地,年銷售額在260萬元左右。

  海安立足當下文旅消費新特點新需求,從更高層次、更寬領域系統謀劃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發展的新路徑,放大花鼓、扎染等地方特色文化品牌效應,設立的青墩文化藝術節、河豚節、523文化藝術節、梨花節等已經成為招商引資的文化名片。 (趙勇進)

(責編:黃竹岩、張鑫)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