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經濟

上市公司扎堆 “專精特新”集聚

無錫高新區“高”在哪裡?

張玉峰 俞楊
2024年05月28日14:40 | 來源:人民網-江蘇頻道
小字號

1月24日,無錫盛景微電子股份有限公司在上海証交所主板上市﹔3月21日,江蘇蘿貝電動車有限公司在美國納斯達克挂牌上市。

不同的是,一家是無錫今年“境內第一股”,一家是江蘇今年“境外第一股”﹔相同的是,它們雙雙來自無錫高新區(新吳區)。

這並非偶然,企業上市在這裡蔚然成風。截至目前,該區上市公司總數達到37家,上市企業數量居全國高新區第一方陣。此外,當地還有4家企業在証監會及交易所問詢審核,15家企業在江蘇省証監局輔導備案。

這裡還勝在“人均GDP”“畝均論英雄”,2023年全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515.69億元,按常住人口計算人均達到34.58萬元,繼續保持江蘇省縣市區第一﹔就無錫市而論,它以不到全市1/20的土地面積,創造了全市1/7的地區生產總值、1/4的規上工業總產值。

這也是無錫高新區叫響高質量發展的硬核底氣。

被喻為“工業醫生”的X射線源檢測設備。 受訪者供圖攝

被喻為“工業醫生”的X射線源檢測設備。 受訪企業供圖

專精特新成現象

X射線智能檢測,被業界稱為“工業醫生”。這是無錫日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殺手锏。

“就像人體檢一樣,拍個片子能查出問題所在。”拿起一塊電腦主板,日聯科技工程師周鑫良形象地比劃著,經過X射線掃描和三維重建圖像,可以准確測出芯片內部有無氣泡、斷裂等缺陷。

10多年前,X射線檢測設備的核心零部件還要從國外採購。“進口設備不僅在價格上受制於人,一旦外方停止供應,影響就更大。”日聯科技先進檢測應用技術研究院院長周立說,破題之道在於自主創新。

2018年,日聯科技研制出國內首款封閉式熱陰極微焦點X射線源。“這解決了一項‘卡脖子’難題。”周立說,目前這項技術被工信部認定為“國際先進、國內領先”。

扎根無錫高新區15年,日聯科技是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去年成為我國 "工業X射線"第一股。這家公司1/3以上都是研發人員,研發比例保持在10%左右,實現100%自主技術可控。從技術引進,到技術出海,4月25日,日聯科技首個海外生產基地在馬來西亞落成開業。

專精特新,在當地不是個案而是現象。僅2023年,無錫高新區就獲評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33家,數量居無錫市第一。在現有37家上市公司中,19家是“專精特新”企業,另有90多家“專精特新”企業列入上市后備企業。

今年初,無錫高新區提出力爭用3年時間,上市(過會)企業每年新增5家、總量突破50家,成為全球有影響力的產業科技創新高地和新型工業化強區。

特色園區”中國物聯網國際創新園“。 人民網 俞楊攝

特色園區微納園。 人民網 俞楊攝

特色園區筑風景

無錫高新區微納園的眾創空間裡,一張辦公桌、四台電腦是盛景微的創業起點。

8年時間,這家企業從小微起步到做大上市,得益於它在民用爆破器材行業電子控制模塊領域的專注,也離不開這裡創業環境的沃土。

“我們把自己定位為科技企業的超級長期合伙人。”微納園負責人楊淵斌介紹說,園區針對科技企業不同發展階段提供解決方案,形成了“眾創空間-孵化器-加速器-產業園”一體化的培育體系。

據了解,2017年,也即盛景微成立的第二年,其辦公環境就從眾創空間的一個工位擴大到100多平米,員工也增至10余人﹔2019年,政策利好疊加市場爆發,盛景微迎來增資擴產,園區幫助拿到區級人才項目1000萬的立項資金,又協調銀團貸款解決了約1000萬元的資金缺口﹔之后,由園區牽頭爭取了在房租、稅收、公寓等方面的一系列支持。

“創業初期,每天忙著搞研發、試制,僅一塊小小的電子雷管芯片就修改了40多個版本。”盛景微董秘潘敘說,公司核心團隊都是技術出身,一心想著攻克技術瓶頸,培育上市的前期工作基本無暇顧及。

“企業專心技術攻關,上市的工作交由專業人士來做。”無錫高新區發改委主任韓建中說,區裡形成了與街道、園區屬地共同服務企業上市的“雙軌服務機制”,滿足區內上市后備企業政策支持、融資對接、指導協調、特殊事項處理等多方面需求。目前,盛景微的產品市場佔有率國內第一。

前不久,無錫(國家)軟件園天鵝座C棟旁舉行了一場網球賽,選手來自園區裡的企業。活動策劃人是無錫軟件產業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鄭江偉,理工科出身的他總愛琢磨如何在園區營造與眾不同的創業氛圍。

戶外音樂、電競比賽、體育賽事、人才沙龍……作為“無錫Park模式”的發源地,無錫(國家)軟件園共有四處載體,現已建成投用86萬平方米,其中70%為科研辦公用房,約30%為商務生活配套,那裡早已成為年輕人創新創業的“幸福iPark”。

“類似微納園、無錫(國家)軟件園這樣的特色園區,我們區裡共有49家,每家園區都聚焦1-2個主打產業。”無錫高新區工信局副局長賀齊東說。

航拍蓬勃發展的無錫高新區。 無錫高新區宣傳部供圖

現代化園區上,發展載體林立。 無錫高新區宣傳部供圖

畝均績效論英雄

“我們企業在這裡歷經十多年發展,需要擴大規模時,無錫高新區拿出100畝地,讓我們在兩年前得以建成科技產業園。”說這話的,是朗新集團副總裁楊苗仁。

2012年初,在對比了長三角多座城市后,朗新集團把總部遷到了無錫高新區,當地即在用地、資金、人才等方面給予朗新集團優先保障。

“為確保朗新集團科技產業園項目(二期)順利竣工投用,區裡配套提供‘拿地即開工’服務舉措,編制服務流程圖和服務計劃表,協助企業加快辦理備案、審批等相關手續。”該區科技創新促進中心分管招商負責人說。

朗新集團由此迎來了高速發展的窗口期。從初到無錫時的年營收3億元,發展到去年已接近50億元。“前十年公司累計納稅11.7億元,2022年我們納稅6.9億元,2023年納稅9.48億元。”楊苗仁算了這樣一筆賬:從畝均稅收來看,2012年公司畝均稅收約270萬元﹔2022年,畝均稅收增至1200萬元﹔2023年,畝均稅收達到1880萬元。以有限的土地資源發揮更大的綜合效益,朗新集團可謂“畝均論英雄”的成功案例之一。

3年前,無錫高新區出台了《產業園區“三優化三提升”三年行動計劃(2021-2023年)》,目標是到2023年全區街道產業園區實現畝均銷售、畝均稅收增長30%以上,讓無錫高新區“寸土寸金”的價值進一步彰顯,為產業高質量發展賦能。如今,新一輪“三年行動計劃”提出了連片騰退低效用地、著力打造示范園區、顯著提高畝均績效三大發展主目標。

聚焦傳統產業升級、戰略性新興產業壯大和未來產業布局,當地逐步形成如今的“6+2+X”產業集群。目前已經上市的37家公司,89%集中在這個產業集群中。

無錫高新區黨工委書記、新吳區委書記崔榮國表示,土地資源有限,提高資源利用績效勢在必行,將來的工業用地要側重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

(責編:張鑫、吳紀攀)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