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教育

江蘇印發《關於構建優質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務體系的實施方案》

2024年06月12日07:10 |
小字號

省委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印發《關於構建優質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務體系的實施方案》的通知

各市、縣(市、區)黨委和人民政府,省委各部委,省各委辦廳局,省各直屬單位:

《關於構建優質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務體系的實施方案》已經省委、省政府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

中共江蘇省委辦公廳

江蘇省人民政府辦公廳

2024年5月7日

(此件公開發布)

關於構建優質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務體系的實施方案

為深入貫徹落實《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構建優質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務體系的意見〉的通知》,持續縮小區域、城鄉、校際、群體教育差距,提供更加公平優質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務,高標准建設教育強省,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確保到2025年初步建立優質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務體系,到2030年義務教育學校辦學條件、師資隊伍、經費投入、治理體系適應教育強省需要,適齡學生享有公平優質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務,結合我省實際,制定如下實施方案。

一、修編教育設施布局專項規劃。科學研判城鎮化進程、學齡人口變化趨勢等,結合當地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國土空間規劃和人口集聚等情況,統籌當前任務和長遠發展,“一縣一案”修訂編制教育設施布局專項規劃,建立學位供給動態調整機制。省級制定城鎮義務教育學位配置標准,各地結合學齡人口預測與教育資源需求預警,精准布局義務教育資源,強化中心城區學位供給,在城鎮人口聚居地區留足教育空間。探索跨學段資源共享共建模式,鼓勵建設鄉鎮九年一貫制學校。辦好必要的鄉村小規模學校,規范、穩妥、有序做好小、散、弱等小規模學校整合撤並工作,學校撤並后閑置校舍校園優先用於教育。

二、提升義務教育學校標准化建設水平。統籌實施義務教育薄弱環節改善與能力提升項目,指導各地持續改善義務教育學校辦學條件,逐步縮小城鄉和區域差距。修訂省義務教育學校辦學標准,開展義務教育學校標准化建設動態監測,及時掌握校園建設、教育裝備、教師隊伍、教育教學等狀態信息,推動全省義務教育學校標准化比例達90%以上並持續提升。鼓勵各地結合實際適當擴大教室學習活動空間和體育運動場地,為非寄宿制學校提供學生就餐和午休條件。省級和設區市資源配置重點向經濟欠發達縣(市、區)傾斜。

三、實施義務教育強校提質行動。完善集團化辦學管理運行機制,鼓勵採取優質學校+新建學校、農村學校、薄弱學校等多種方式,促進校際間管理、教學、教研緊密融合,著力擴大優質教育資源覆蓋面。推進城鄉學校結對共建和鄉鎮中心學校教師走教,確保鄉村小規模學校開齊開足國家課程。促進新優質學校成長,指導各地制定新優質學校建設行動方案,加快辦好一批條件較優、質量較高、群眾滿意的“家門口”新優質學校。對有條件的、辦學水平和群眾認可度較高的學校,合理制定挖潛擴容工作方案,增加優質學位供給。適應出生人口下降形勢,鼓勵有條件的地區適當縮小義務教育班額,探索小班化教學。

四、加強寄宿制學校建設。在中心城區、縣城和人口集聚鄉鎮新建改擴建一批可長期保留的公辦義務教育寄宿制學校,全面做好住宿、生活和安全保障,控制每間宿舍住宿人數上限,鼓勵採取政府購買服務方式配齊配好安保、宿管等工勤人員及衛生人員。完善學業輔導和生活幫扶機制,加強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發揮教科研引領和優質教育資源輻射作用,助力寄宿制學校教育質量提升。推動各地將寄宿制學校規劃建設和質量提升納入區域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重點事項。

五、推動教育數字化轉型。鼓勵中小學校積極探索未來學校發展的新樣態,促進校園有線、無線、物聯網三網融合,建設高速校園網絡,實現班班通。優化江蘇智慧教育平台,加強基於虛擬現實、人工智能等技術的新型資源供給。推進互聯網+教育政務、督導、助學、評價等創新實踐,以數字化賦能提升教育治理水平。開展人工智能助推教師隊伍建設行動試點,強化師生數字素養與應用能力培訓。深化智慧校園和“三個課堂”建設應用,積極培育省智慧教育樣板區,打造一批高水平、有特色、可推廣的數字教育應用場景。

六、健全優質均衡推進機制。依據全省縣域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督導評估規劃,因地制宜確定實現優質均衡發展的時間表、路線圖。大力推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工作,重點推動蘇北部分基礎薄弱縣(市、區)加快建設進程,到2030年,絕大多數縣(市、區)實現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強化設區市資源統籌配置,探索在市域內更大范圍推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的路徑。

七、嚴格落實教師編制標准。落實中央關於中小學教職工編制標准和統籌管理相關規定,實施城鄉之間、學段之間、學校之間、集團之間動態管理,推動師資貫通使用,調整優化教師配置,提高編制使用效益。加大緊缺學科教師培養和補充力度,加強思想政治、科學、體育、藝術、綜合實踐活動、勞動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特殊教育等教師配備。持續擴大中小學優秀骨干教師總量,省內發達地區不得從蘇北地區搶挖優秀校長和教師。

八、完善教師培養培訓體系。根據基礎教育課程教學改革要求,強化師范生綜合素質和全面育人能力培養,實施鄉村教師定向培養。鼓勵教師特別是小學教師一專多能,兼任不同崗位教學工作。開展教師需求導向的課程實施能力、教研能力培訓,健全5年一周期不少於360學時的教師全員培訓制度。加強師德師風建設,支持教師創新教學方式,依托省基礎教育內涵發展項目,推廣應用優秀教學成果,注重培育新教學成果。推進“四有”好教師團隊建設,建好用好名師工作室。推進智能研修平台應用,提高教師數字素養和信息技術應用能力。

九、推進教師有序交流輪崗。完善義務教育學校教師“縣管校聘”管理機制,立足學區內、集團內和城鄉間為主實施骨干教師交流輪崗計劃,支持開展團隊式交流,促進思想政治、科學、體育、藝術、心理健康等緊缺學科教師校際共享。對培養、輸送優秀骨干教師的學校給予獎勵支持,對作出突出貢獻的校長、教師在相關評優表彰中予以傾斜。將到鄉村學校或辦學條件薄弱學校任教1年以上作為申報高級職稱的必要條件,3年以上作為選任中小學校長的優先條件。推動建立新招聘教師在辦學水平較高的學校跟崗實習制度。

十、深化考試招生改革。持續鞏固義務教育免試就近入學和“公民同招”改革成果,全面落實“兩為主、兩納入、以居住証為主要依據”的隨遷子女義務教育入學政策。完善“一依據、一結合”的中考改革模式,穩步推進綜合素質評價在招生錄取中的使用,深入開展命題質量評估,推進依標命題、難易適度、教考銜接,不斷提高中考命題質量。推動落實《義務教育質量評價指南》,完善縣域和義務教育學校質量自評實施辦法,強化評價結果的應用,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實施為師生減負“五項規范”,全面規范中小學辦學行為。

十一、加強弱勢群體教育保障和關愛工作。完善孤兒、事實無人撫養兒童、農村留守兒童等困境兒童精准摸排機制,健全控輟保學長效機制,優先保障寄宿、交通、營養需求,建立教師“一對一”幫扶制度。積極發展學前教育和高中階段特殊教育,推動特殊教育與普通教育、職業教育、醫療康復和信息技術等相結合,完善面向視力、聽力、言語、肢體、智力、精神、多重殘疾以及神經發育障礙、情緒行為障礙等有特殊需要的兒童少年的服務機制。重視差異化教學和個別化指導,建立學習困難學生幫扶制度。加快推進專門學校建設,加強對有嚴重不良行為未成年學生的教育矯治。

十二、做好學生資助服務工作。構建保障型資助與發展型資助並重的資助服務體系。全面落實國家和省各項學生資助政策,完善資助標准動態調整機制。殘疾學生從學前教育到高等教育實行全免費。對遭遇重大變故和突發性災害的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提供教育救助。依托政務數據共享交換平台,加強教育與民政、殘聯、工會等部門(單位)間數據共享交換,提升學生資助精准化水平。針對家庭經濟困難同時疊加身心發展、學業修習、素養提升、入學就業等困境的學生,搭建發展平台,配備育人導師,實施預警監測,做到資助與育人相結合。

十三、加強學生衛生健康和心理健康服務。推動中小學校配齊專兼職醫務人員,根據省定標准建好用好學校醫務室和保健室。積極做好青少年學生近視防控、飲用水衛生、傳染病防治、校園食品安全、健康教育等工作,定期開展學生體質健康監測。開齊上好心理健康教育課程,中小學確保所有班級每兩周不少於1課時。推動城區中小學校和鄉鎮中心學校100%配備專職心理健康教育教師,並按照師生比1︰500配備兼職心理健康教育教師。健全干預體系,每學年至少開展1次學生心理測評。建立醫教協同機制,設區市衛生健康部門至少確定1所學生精神(心理)健康定點醫院。深入推進“成長導師制”。

十四、推進校家社協同育人。依托城鄉社區公共服務設施,建設覆蓋城鄉社區的家長學校等家庭教育指導服務站,鼓勵中小學建好數字家長學校。加強中小學生社會實踐基地建設,推動有條件的公共體育設施、各類科普教育基地和圖書館、博物館、文化館、美術館、紀念館、科技館等面向中小學生免費或優惠開放,開展各類寓教於樂的科技、文體活動,保障中小學生每學期至少觀看2次優秀影片。推動形成政府統籌協調、學校積極主導、家庭主動盡責、社會有效支持的協同育人格局,落實各方相應責任及溝通機制。

十五、強化學段銜接整體提質。推動幼兒園與小學科學銜接,提高入學准備和入學適應能力,合理設計小學一至二年級課程,注重活動化、游戲化、生活化的學習設計。幫助義務教育學段學生了解高中階段學科特點,為學生進一步學習做好准備。嚴格落實熱點普通高中招生指標按規定均衡分配到區域內初中的規定。增加普通高中學位供給,推進綜合高中試點,有序擴大普通高中招生規模。推進高品質高中建設,促進普通高中多樣化發展。健全完善分階段、全覆蓋的畢業生職業生涯規劃和就業指導體系。

各級黨委和政府要高度重視基本公共教育服務體系建設,將其列入重要議事日程。教育部門要加強學校管理,深化教育教學改革,提高教育質量和育人水平。機構編制部門要做好學校編制保障工作。發展改革部門要將基本公共教育服務體系建設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財政部門要加大財政投入,優化支出結構,嚴格落實“兩個隻增不減”要求,把義務教育作為教育財政投入保障的重中之重。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要牽頭做好教師待遇政策保障,為學校招聘教師提供支持。其他有關部門按照各自職責抓好任務落實。

來源:新華報業網

(責編:黃竹岩、張鑫)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