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數智賦能讓“幸福教育”看得見
“老師對題目的解法可以同步到自己的屏幕上,錯題整理也更便捷,學習效率更高了。”近日,徐州沛縣中學高二年級的數學課上,學生劉宇飛熟練地使用平板電腦對題目進行標注記錄,所有題目的解法、錯題歸納一目了然。日前,沛縣完成了初高中兩學段智慧課堂建設,為師生提供了微課、教案、導學案、習題和模擬實驗等豐富的教學資源,開展基於大數據學情分析的精准教學,減輕學生的作業負擔,已取得一定成效。
今年是國家數字化戰略行動實施第三年,也是數字教育“擴優提質年”。日前,教育部啟動國家中小學智慧教育平台全域應用試點工作,不斷擴大優質資源覆蓋面,推動教育變革創新,示范引領區域教育均衡與教育質量提升,以數字化助力基礎教育擴優提質。在徐州,市教育局正在打造以無源全光網為基礎的教育專網建設、管理與應用的綠色生態體系,依托“徐州市智慧教育公共服務雲平台”,實現區域智慧教育“用戶通、數據通、應用通”,深入推進省級智慧教育樣板區建設,輻射帶動全市智慧教育創新發展,助力教育優質均衡發展。
搭建優質資源共享庫
破解教育資源不均衡難題
打造智慧教育基座平台,需要海量數據支撐。雲龍區建設智慧教育雲平台,集成網絡備課、教研、督導、管理、人人通空間等數十個系統應用,實現數據融通。創新開展“雲碼雲學”行動,系列“活碼”打破學習空間、賦能個性化學習,可謂“一碼在手,學習不愁”。2023年,“雲碼雲學”入選國家智慧教育平台應用試點十大創新案例,得以全國推廣。
“過去,城鄉教育資源不均衡的問題較難解決。當前,在智慧教學平台的加持下,優質教育資源得到充分流動擴散。”雲龍區電教裝備與信息化中心負責人說,雲龍區全面推進智慧校園建設,利用互聯網、物聯網等信息技術升級改造校園環境,依托雲教育資源開展一對一數字化學習研究以及創客教育活動,實現無線網絡全覆蓋、多媒體交互設備全配備、裝備使用管控智能化。目前,全區所有學校均已通過省智慧校園評估驗收,青年路小學、雲興小學、經十路小學三所學校被評為省智慧校園示范校。
區域精准教學研究與改革實驗持續推進,覆蓋全區中小學校36所、班級549個、教師1302名、學生26173名。利用平台動態收集學生學習過程數據,進行針對性分析,教師基於平台上記錄的各項日常教學數據進行有效診斷,反思各個教學環節的設計及效果,不斷改進教學方式,布置靶向作業,促進教與學模式的變革,支撐了區域“雙減”工作落地。經驗做法成功入選教育部“利用信息技術加強作業管理典型案例”。
豐富智慧教育應用場景
教學質量提質升級
徐州市東華小學校園內有一棵數十年的桑樹。近幾年,學校圍繞這棵桑樹深挖桑蠶文化,搭建親子交流平台,並通過區育人平台制定“家校聯動作業”,讓學生將養蠶經歷、課堂變化、自身感受等與家長實時溝通,家長及時給予反饋,促進親子互動、家校聯動。
近年來,鼓樓區教育局牽頭,借助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技術,聯合本地紅色教育基地及區域學校、省內外兄弟單位組建了校家社協同育人創新實踐共同體,並搭建了“鼓樓區網絡思政教育平台”。
依據共建共享的互聯網精神,平台匯聚了高質量的電子圖書、案例、微課等新型數字育人資源,既包括支撐教師專業成長課程、在線研討活動,也涵蓋支持學生自主學習的各學科內容,還有面向社會的高質量家長培訓課程,滿足校家社三方協同育人的時空同步性,實現資源庫的多點聯動、多元協同、多方支持與資源共享,為建設校家社協同育人實踐共同體提供重要載體。
智慧教育樣板區建設,關鍵在於應用新技術,突破新難點、解決新問題,推動教與學的方式變革,實現教育質量的提升。互動課堂、精准教學、彈性作業改革等應用場景,能否從源頭推進教育教學提質增效?鼓樓區教育局副局長張艷說,最近,鼓樓區正在推動智慧作業系統升級,改進作業設計,同步嘗試以“錯題本”為載體,實施彈性作業改革,推動個性化作業的設計、分析、糾偏﹔同時,打造智慧體育教學應用場景,目前已經在區實驗初中實施操場及體育教室的智能化改造,實現體育訓練科學化、教學個性化、測試規模化以及體育中考標准化。
智慧教育,不僅外顯於“形”,還要內化於“學”。智慧創客“夢工廠”、智慧體能“加油站”、智慧“閱讀”評價、智慧“京劇體驗館”、智慧心理護航等項目在我市各校層出不窮,指向勞動、科學、體育、綜合實踐、心理健康、傳統文化等學科教育。
作用不可替代
智慧教育著眼未來
徐州市礦山路小學借助人工智能的AI課堂數據分析,用智能工具診斷自己的課堂,發現問題,靶向發力,用智能教研來助推教學的持續改進,從而帶動教學質量的不斷提升。
強教必先強師,隨著教育數字化轉型的深入推進落實,制約教育轉型加速的關鍵,已轉變為更深層次的問題,即如何推動區域教師隊伍數字化轉型?
在泉山區智能精准教研是教研發展的新樣態,借助“智能研修”平台,努力探索人工智能技術與教師教育融合的路徑,全力打造“懂智能,懂數據,懂應用”的“種子教師”隊伍,深入推進“基於區校協同的智能教研實踐共同體”項目,走出了以智能精准教研助推區域教師數字化轉型的特色發展之路。
泉山區依托基於問題解決的項目研究機制,通過自主申報、專家初審和現場答辯,共立項13個“智能研修項目工作室”。去年還投入近300萬元購買68套智能研修設備。升級央館智能研修平台,由原來的1.2版本升級到2.0版本。被省教育廳確定為“江蘇省智慧教育樣板區”培育區域。相關工作人員表示,今年繼續投入270萬元增擴人工智能錄播設備,由原來的98間擴充至155間。
據了解,我市持續推進數字技術與教育教學、教育管理的深度融合。全市省級智慧校園達標率92%,17所學校被評為省智慧校園示范校,位列全省第四。鼓樓、雲龍、泉山三區被確立為省智慧教育樣板區培育區域,數量超全省平均水平。將“智能研修”與“雙減”政策下的提質增效工作有機結合,實現智能研修平台推動下的“人工智能+教師教育”改革,激發一線教師深度參與教研活動的主動性,助推教師專業發展。“智慧教育不僅是教育技術的革新,更是教育理念的升級。因此,我們注重將智慧教育融入日常教學,使其成為教師和學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努力構建一個充滿活力的教育生態系統,讓教師和學生能夠在這個環境中自由探索、創新和學習。”徐州市電教與裝備發展中心辦公室徐捷說。
“2024,我們堅持走集成化道路。構建以‘徐州市智慧教育公共服務雲平台’為基礎,以‘國家中小學智慧教育平台’‘江蘇省名師空中課堂’為支撐的新型優質教育資源供給、服務與應用體系,鼓勵學校、老師用好用活資源。推動省、市兩級智慧教育樣板區建設,放大‘打造空中課堂、振興鄉村教育’品牌效應,激發數字技術在促進優質均衡、提升教育質量等方面的巨大能量,引領教育創新變革。”市教育局局長石啟紅表示,“下一步,我們要以智能化賦能教育治理。實施教育專網綠色生態建設工程,筑牢網絡安全防護屏障。做亮‘陽光招生’‘施教區查詢’等應用品牌,賦能教育服務提質增效。同時,開展教師信息素養應用能力提升培訓,探索信息化助力教師發展新路徑。實施青少年網絡素養提升工程,教會學生科學高效利用數字資源、實現自主學習。”(魏欣)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