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沿江街道:37.04平方公裡的生態實踐
早上7點,泡一杯茶,提上二胡,老任慢悠悠地走出家門,往杏湖公園走去。“配上這公園美景,拉上一曲,別提多美了。”他說。
老任名叫任加芝,一直住在南京江北新區沿江街道,退休后,家門口的杏湖公園成了他的固定去處。看著不遠處正在玩滑梯的孩子們,他感慨不已,“我們童年的時候,哪能想到現在環境這麼好。”
這個因沿長江而得名的街道,面積37.04平方公裡,轄內流淌著19條河流,總長約43公裡。近年來,當地以生態環境整治為抓手,統籌建設生態新家園、產業新高地,正在發展成為宜居宜業的“江北明珠”。
由電廠貯灰廠改造而成的杏湖公園。人民網 楊維瓊攝
城園相融
老任說,杏湖公園所在地原本是個電廠的貯灰廠,裡面有大大小小的灰池和沉澱池,“那時候一呼吸都是煤灰的味道”。2022年6月,“灰渣場”變公園的設想,從圖紙變成了現實。
“灰渣場”變身,一難在粉煤灰處理,二難在引水。項目技術負責人陳重陽介紹,為解決粉煤灰運輸可能產生的粉塵污染,他們對其進行二次封存,通過高低錯落的地勢設計,打造成山坡、景觀湖、步道等不同景觀。
居民們看到的水景,其實是橋北污水處理廠處理后達准的尾水,既為公園增色,也不斷提高淨水率。據統計,杏湖公園日淨水量可達近10萬噸,淨化后的水,作為補水水源流入到噸糧河、朝陽河等,最終匯入長江。
杏湖公園往西約5公裡的幾何樂園,老舊步道、休閑座椅改造升級后,搭配了小型健身器材、燈光互動裝置及兒童游樂設施。“小公園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安全、有趣的環境,孩子最喜歡玩這裡的滑梯和秋千。”路西社區居民張女士說。
“利用城市邊角‘零碎地’,見縫插針地打造‘口袋公園’,既實現了土地資源的精細化利用,又改善了城市人居環境,讓居民共享愜意的生活。”沿江街道黨群服務中心黨支部書記任雋媛說,今年,沿江街道還將新增2個口袋公園,預計年中開放。
整治后的學府渠,兩岸環境變好了。人民網 楊維瓊攝
與水共生
五一假期旅游回來,家住旭日學府的李清玉發現,小區門口的學府渠臭味沒了。再一看河岸邊,景觀亭、水榭、文化牆、廊架和健身器材等一應俱全。
“健身卡剛到期,一直沒去續,現在看來,完全可以在家門口‘免費的健身房’鍛煉,空氣又好。”李清玉說,經過前兩天下班后觀察,沿途有步道燈和草坪燈,完全不用擔心夜跑照明問題。
居民們看得見的變化,背后是看不見的“整治”。“學府渠全長1.4公裡,主要功能是泄洪。廚余廢水經雨水管道排入江湖,既損害生態環境,又影響市民生活感受。”沿江街道城市管理辦環水組副主任陳康介紹,這次改造通過規劃雨污分流排水管,溯源上游雨水管網,並對河道現有攔水堰進行了改造。
如今,在沿江街道,“與水共生”的文章比比皆是——京新社區的引水河、小外江河等建成河道主題公園﹔馮牆社區金庄河在進行河道整治的基礎上,沿河兩岸建成了停車場﹔啟新社區噸糧河兩岸,先后打造了雙擁廣場和新時代文明實踐廣場……
產業提質
生態環境向美向好,也為產業發展向新向綠打下了堅實基礎。
沿江街道的產業以先進制造業為主。沿江街道黨工委委員、辦事處副主任李昳娜介紹,街道緊鄰研創園、生物醫藥谷、南鋼集團等特色園區和大企業,坐擁杏湖碳中和產業園發展大空間,目前正在大力發展高端裝備制造、新材料和現代服務業等。
數據顯示,2023年,沿江街道規上工業總產值增速12.60%,新增規上工業企業1家、規上服務業企業2家、省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2家、培育獨角獸企業1家、瞪羚企業3家。
作為當地新產業板塊新材料、綠色環保領域的代表性企業,南京金瀚環保科技有限公司通過深耕南京鋼鐵集團節能環保管理、技術和項目,其余熱煙氣焦炭烘干節能環保技術已經在南鋼集團5座高爐上得到廣泛應用。
“隨著人口的大量遷入,現代服務業得到了快速發展。”任雋媛告訴人民網,沿江街道曾是河道密布、鶯飛草長的長江漫灘,隨著本世紀初南京跨江發展戰略的實施,當地人口從2002年的2萬人增長到現在的31萬人。“未來,我們還將大力推動商業綜合體等配套設施建設,帶動生活性服務業快速發展。”她說。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