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江蘇頻道>>經濟

“一顆咖啡豆”的昆山之旅

王繼亮 徐晨曦
2024年06月29日07:04 | 來源:人民網-江蘇頻道
小字號

上午10點,青石板路上行人漸多,柴王弄裡飄出陣陣咖啡的香氣。

“這些豆子來自埃塞俄比亞,昆山本地烘焙,味道輕盈有果香。” 22歲的周煒軒一邊介紹著自家豆子的來歷,一邊手上動作不停,磨豆、沖泡、調味……一杯手磨拉花咖啡制作完成。

周煒軒去年在老家江蘇昆山開了這家咖啡館,這裡現已成為周遭商務洽談、朋友小聚的首選地。你或許不知的是,這樣的咖啡館當地多達500余家。不僅如此,昆山如今還囊括了全國約六成的生豆進口量和生豆烘焙量,星巴克、路易達孚、瑞幸、諾丁頓等一眾咖啡頭部企業集聚。

就在上個月,昆山國際會展中心舉辦了2024昆山國際咖啡產業展覽會。會上,昆山被授予了“國際咖啡產業之都”的稱號。自7年前決定發展咖啡產業,昆山是如何從無到有確立其“咖位”的?

亞太咖啡生豆分撥中心內工人將咖啡生豆裝車,准備送往當地烘焙企業。人民網 徐晨曦攝

亞太咖啡生豆分撥中心內工人將咖啡生豆裝車,准備送往當地烘焙企業。人民網 徐晨曦攝

一個關鍵項目的補位

四五月咖啡豆進口的旺季過后,來自埃塞俄比亞、哥倫比亞等地的遠洋貨輪還會時不時地駛入上海洋山港、外高橋,集裝箱裡一袋袋咖啡生豆裝車后便馬不停蹄“踏”上京滬高速,奔赴昆山綜合保稅區。

咖啡生豆對存儲條件頗為苛刻,濕度高了容易發霉,低了則減損風味。“過去,因為沒有生豆倉儲配套機構,進口的基本上是成品、半加工品。”諾丁頓咖啡產品研發總監洪未坦言。

2022年,由當地政府牽線、企業商洽,昆山兩家企業將兩個低效地塊轉讓給昆山綜合保稅區投資開發有限公司,用於建設咖啡生豆倉儲分撥中心項目,由此補齊了昆山綜合保稅區咖啡產業發展的關鍵功能。

作為我國首個專業化、高標准的咖啡生豆恆溫恆濕庫,總投資約3.8億元的亞太咖啡生豆分撥中心在去年6月啟用,儲存量可達5萬噸。進口咖啡豆在此物流通關、高標倉儲、分撥轉運后,配送至昆山的咖啡烘焙工廠。

“對於我們這類中小咖啡企業來說,自建恆溫恆濕倉儲太昂貴,不劃算。”洪未直言,分撥中心建成前,昆山隻有少數龍頭咖啡烘焙廠有自己的生豆存儲,僅可滿足自身產能。而現在,中小企業不再依賴進口成品,直接在分撥中心交易生豆,成本下降了9.5%。

據昆山綜合保稅區管理局局長吳韜介紹,目前,轄區內有100余家國際咖啡頭部企業,亞太咖啡生豆分撥中心能滿足近八成保稅生豆烘培量的倉儲、物流調配需求。“產品的質量、定價權、品牌的深挖逐步掌握到了我們自己手中。”他說。

昆山咖啡產業園。人民網 徐晨曦攝

昆山咖啡產業園。人民網 徐晨曦攝

“缺什麼,補什麼”

咖啡生豆從分撥中心出倉,半小時車程以內到達本地烘焙廠進行下一步的烘焙加工。在這裡,生豆將褪去原有的澀感,形成獨有的香氣。

說起昆山咖啡烘焙,億政咖啡與真金咖啡是兩家繞不開的企業。7年前,它們相繼在昆山建起烘焙廠。目前,其年產量均已過萬噸,穩居國內咖啡烘焙第一梯隊。

隨著咖啡產業有了一定根基,當地著意打造一條咖啡產業鏈。過去,昆山人拆開筆記本電腦,緊盯1000多個主要零部件逐一開展招商,成功建立了完整的筆記本產業鏈。“缺什麼,補什麼。”吳韜說,如今,當地正以同樣的決心打造咖啡產業鏈。

隨著產業鏈招商的推進,昆山正逐步被咖啡企業巨頭“包圍”。去年9月,星巴克中國咖啡創新產業園在昆山開園,這是其在美國市場之外產能最大的工廠。落戶昆山以來,星巴克已先后追加兩輪投資,總投資額達2.2億美元。

國內咖啡巨頭瑞幸亦不示弱。今年4月,年產能超3萬噸的瑞幸咖啡(江蘇)烘焙基地在昆山投產,預計年產值15億元,佔全國咖啡烘焙產能近20%。

“從一顆生豆到一杯咖啡”,昆山咖啡構建起了集生態貿易、平台交易、研發烘焙、品牌銷售於一體的全產業鏈生態。據當地官方推算,2024年昆山可實現年烘焙咖啡豆12萬噸,預計明年可達20萬噸。

2024昆山國際咖啡產業博覽會現場。昆山市委宣傳部供圖

2024昆山國際咖啡產業博覽會現場。昆山市委宣傳部供圖

“本土化”大勢所趨

國內咖啡市場規模明年或將突破萬億,龐大的消費帶動產業大步向前,中國咖啡的本土化已成為“大勢所趨”。

逐漸成熟的咖啡產業鏈,正悄然滋潤著昆山這片並無“咖啡基因”的土地,使之慢慢“長”出本土化的“幼苗”。目前,昆山共有大大小小、各類風格的咖啡館超500家。

今年35歲的謝櫻斐在國外留學時接觸到咖啡,回國后選擇回到昆山老家,成立了“登機口”咖啡品牌。“不僅僅是喝咖啡的人變多了,顧客的口味也從普通的美式、拿鐵,慢慢轉變成精品SOE、手沖咖啡。這是市場成熟的標志,以往隻能在上海這種大都市看到。”在謝櫻斐看來,已連續舉辦三年的昆山國際咖啡節的舉辦,是給這片土地注入咖啡文化基因的開始。

從不喝咖啡,到習慣每天喝上一杯﹔從不了解咖啡,到熟知各種口味——在昆山,咖啡這一年輕的新興產業,將更多年輕人帶上了咖啡從業之路。

25歲的“新昆山人”趙英杰來自四川,3年前開始學習咖啡制作,現在是“舍裡”咖啡館的咖啡師,兩次隨店參加了昆山國際咖啡節。“我一開始是學美容美發的,因為感興趣,才轉行成了一名咖啡師。”他說。

未來,趙英杰打算考個Q-Grader咖啡証書,讓自己的職業生涯再上一個台階﹔謝櫻斐計劃專門開一家精品咖啡店,回歸咖啡本身,擺脫“網紅”標簽﹔洪未則期待將“昆山咖啡”品牌打到更廣闊的長三角市場……

一顆咖啡豆,承載了昆山人與美好生活的雙向奔赴,也成就了昆山這座“百強縣”冠軍城市新的“國際名片”。百尺竿頭更進一步,昆山正圍繞“全產業鏈”和“國際化”兩大特色“聚豆成鏈”,發力千億級咖啡產業集群。

(責編:張妍、吳紀攀)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