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門:科技賦能讓農業生產更“智慧”
前幾天連續的陰雨天,容易讓收割的小麥受潮發霉,為此,臨江新區紅紅家庭農場的烘干房夜以繼日忙碌著。“小麥收成這麼好,千萬不能在進倉的節骨眼上出問題。”負責人黃華邊干活邊說道。
小麥是我區夏糧結構中的“重頭戲”,隨著小麥陸續顆粒歸倉,我區夏糧豐收局面基本已定。據初步統計,今年,我區夏糧總播種面積32.95萬畝,同比增長2.3%﹔總產量8871萬公斤,同比增幅達13.8%。
良種先行助增產
“一粒良種,萬擔好糧。”南通峰光農機服務專業合作社負責人張濤特別認同這個道理。今年,該合作社獲得區裡糧油高產競賽小麥單項第一名。
南通峰光農機服務專業合作社是我區大型小麥種植主體,種植稻麥已有16年。今年,峰光農機合作社共種植小麥5500畝,畝產高達685.4公斤,產量一年比一年高。究其原因,種子質量提升是關鍵。“我們今年主要選用的品種是‘鎮麥12’,由鎮江農業科學研究所選育,該品種穩定性好、抗倒性好、抗病性強。”張濤告訴記者。
多年前,峰光農機合作社是自行在市場選購小麥種子,價格高了不說,種子質量參差不齊,給糧食生產帶來不小影響。同樣的情況,也存在於其他種糧主體中,我區相關部門了解情況后,在悅來鎮普新村建設糧食品種評比試驗田,將精心挑選的各類優質糧食品種全部放在試驗田統一標准種植。“現在試驗田裡光小麥品種就有14個,通過兩到三年的對比種植,種植主體們就能觀察出品種間的差別,選種風險大大降低。”區農技推廣中心副主任黃金金介紹。
與此同時,我區定期組織種植主體前往省裡舉辦的大型品種觀摩會,了解市場行情和前沿信息。“省裡觀摩會通常展示的是全省各大科研院所、種子龍頭企業的最新、最優質成果,這讓我們的種植主體不僅選擇范圍更廣,而且採購對接也更安全。”黃金金補充道。
在我區相關部門持續推動下,全區僅優質專用小麥品種的佔比就已超95%,加之高標准農田建設不斷向縱深推進,各地的耕地質量有了顯著提升,良種與良田相配套,夏糧增產優勢日益顯現。
良機護航促豐收
7月3日,陰雨天氣告一段落,天氣終於放晴,海門街道施成農機服務合作社搶抓時機對水稻田開展無人機施肥作業。“從人工施肥到自走式植保機施肥,再到無人植保機施肥,農機的使用改變了糧食生產效率和生產質量。”合作社負責人施明感慨道。
2018年以前,每到小麥、水稻的施肥、打藥節點,施成農機合作社就會安排工人下田。人工的缺點在於,每個人施肥、打藥的量無法統一,且工作效率較為低下。2018年以后,施成農機合作社購入自走式植保機,工作效率有了明顯提升,但是機器在田間行走,糧食損耗較為嚴重。直到2020年,既能施肥又能打藥的無人植保機上市了,施成農機合作社第一時間採購了一台。“無人植保機一天的工作量能覆蓋800至1000畝糧田,而且作業精准度大大提高,省時省力又高質高效。”施明說。
隨著農業現代化的腳步加快,農機已然成為糧食生產的主力軍。近年來,我區積極出台扶持政策,鼓勵種糧主體採購農機設備,嘗到農機生產甜頭的種糧主體們購買熱情也十分高漲,農機更新速度和儲備數量實現雙提升。今年“三夏”農忙季,我區共投入各類農機具1.35萬台(套),其中聯合收割機近450台,來海跨區作業的收割機200台,80馬力以上大中型拖拉機570台,糧食烘干機271台,為夏糧豐產豐收提供重要保障。
良法運用提收成
“多虧了農技專家的指導,今年,我使用綠色防控技術,小麥赤霉病防治很成功,小麥實際產量比預期高了8%。”7月3日,正在清理糧倉、盤點庫存的悅來鎮同善村戴氏家庭農場負責人戴華告訴記者。戴華屬於“半路出家”闖蕩農業領域的“新農人”,盡管種糧熱情高漲,但專業知識相對欠缺,除了靠自己常年摸索種植積累經驗外,他經常利用專家培訓和技術下鄉等機會學習理論知識。
為了幫助更多的種糧人提高種植水平,近年來,我區常態化開展區鎮村三級農業技術培訓,組織農技專家分片包干下鄉指導,涵蓋精確定量栽培、測土配方施肥、水肥管理、病虫防治等方面的各項技術。2022年起,我區還按照省市相關要求,發布《全區農業重大技術推廣計劃的通知》,並個性化建設科技示范基地,承載我區各類新技術應用場景,讓種糧人通過可觀可感的方式,加強新技術學習和運用。“正是因為種糧戶們在搶墒適播、施足基肥、化除化控等關鍵環節注重新技術運用,夏糧收成才能節節攀升。”黃金金說。(俞蘇華)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