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江蘇頻道>>經濟

“行進中國”調研行

創新江蘇丨一個小鎮,“刷”遍全球

人民網“行進中國”江蘇調研採訪團
2024年07月14日18:20 | 來源:人民網-江蘇頻道
小字號

江蘇揚州市區向東,驅車半小時,跨過京杭大運河支流廖家溝,就到了杭集鎮。街上貨車裡裝載的,十有八九是發往全國各地乃至跨境出海的牙刷。

航拍杭集牙刷產業集聚區。受訪者供圖

航拍杭集牙刷產業集聚區。受訪者供圖

就是這樣一個40平方公裡的小鎮,年產牙刷75億支,佔據全國80%以上、全球35%以上的牙刷市場份額,遠銷近100個國家和地區。

一支小牙刷,何以“刷”遍全球?

今年4月,中國第40次南極考察圓滿結束。隨雪龍號極地科考船往返南極的,就有一批“杭集造”的定制牙刷。

在揚州三峰刷業有限公司的展覽室裡,記者見到了一支同款。該公司總經理李楊介紹:“直徑僅有0.1毫米的刷絲,在極地低溫環境下能更好地護理科考隊員的牙齦﹔此外考慮到環保因素,使用聚乳酸材料生產的刷柄可以在3個月內實現生物降解。”

“杭集的牙刷走遍全球,靠的就是不斷地推陳出新。”李楊說。

當地制刷可追溯至清道光年間,農民劉萬興用牛骨做柄,先用馬尾、后改豬鬃做絲,制成牙刷。到了1976年,杭集鎮上出現第一家牙刷廠。改革開放之初,杭集牙刷作坊一度接近萬家。

“十幾年前,牙刷還是作坊式生產居多。”2009年,張德鋼辭職回鄉,接手父親瀕臨倒閉的牙刷廠,踏上“牙刷二代”的創業之路。

張德鋼測試牙刷單絲壓力。人民網 張瀚天攝

張德鋼測試牙刷單絲壓力。人民網 張瀚天攝

一支牙刷從原材料到成品,大致經過注塑、注膠、植毛、磨毛、包裝等工序,現在大多已由機器完成。和張德鋼一樣,每位親歷杭集牙刷產業變革的從業者眼中,作坊式生產、同質化競爭等問題,在產業升級中逐步得以解決。

如今,杭集近百家中小型牙刷生產企業中,智能化設備和數字化系統業已扛起牙刷生產線的大梁。

三笑集團綠色智能工廠生產場景。人民網 余樂攝

三笑集團綠色智能工廠生產場景。人民網 余樂攝

“10年前,這條路兩側都是我們的生產廠房。”站在三笑路的路牌下,江蘇三笑集團副總經理沙繼業感慨,當年廠房連片近千畝、用工超過8000人的景象不再,取而代之的是眼前的綠色智能工廠。

走上工廠二層,透過參觀通道的玻璃,全自動化的生產流程井然有序,藍色的機械臂來回騰挪,注塑機頂通過管道自動注料,熱熔后的塑料顆粒,按照預設程序被按壓成一根根牙刷柄﹔綠色的機械臂梢旋轉,抓起刷柄半成品塞進注膠磨具,再拿出時,棒棒糖造型的粉色刷柄嶄新“出爐”。

這是一間“黑燈工廠”,一名熟練工人可以管理4台自動化注塑注膠機,維持產線24小時運轉,保証一天至少150萬支牙刷的產能。

而今的杭集,從產線精進到產品更新,牙刷行業在數字化浪潮中不斷刷新著產業場景:

秸稈改性后制作成牙刷柄,百分百可降解的環保小牙刷打入德國、瑞典等歐洲牙科診所市場﹔

採用蓖麻油提取物質生產的刷毛,比傳統尼龍刷毛更加細密綿軟,更有韌性的竹制牙刷敲開了迪拜高端酒店的大門﹔

前不久,當地又有一款“兒童AI互動牙刷”新品發布,顯示屏和傳感器的結合,不僅可以做到數據分析直傳,還能進行AI互動。

“最近這些年產品創新的步子確實大。”採訪臨近結束,沙繼業送調研團一行到智能工廠門口,他感慨道,“我這個在牙刷行業干了20多年的老兵也得緊跟時代的步伐!”(呂騫、李闊、李楠樺、王仁宏、謝地、許崢、張玉峰、張瀚天、余樂、郜超)

(責編:耿志超、吳紀攀)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