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門:多級聯動推進生態文明建設

6月下旬,數十頭偽虎鯨現身東灶港,它們在東灶港兩萬噸級通用碼頭附近的黃海海域翻滾跳躍、覓食戲水……海門已連續三年在東灶港附近海域遇見這樣的場景。偽虎鯨如此青睞海門的近海水域,這是海門生態環境保護舉措取得鮮明成效的例証。
今年以來,海門區繼續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定向領航,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和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協同並進,在奮力打造具有江海特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先行區道路上越走越穩。上半年,通過創新舉措,多級聯動,齊抓共管,生態文明建設取得較好成績。截至6月底,全區優良天數比例為86.8%,同比改善5個百分點﹔水環境質量較為穩定,8個省考斷面、6個市考斷面水質均達優Ⅲ類,長江海門段一級支流中5條支流總磷均值達到Ⅱ類要求。
多級聯動
開啟“共治+共護+共建”新格局
“在生態文明建設過程中,我們注重發揮相關部門力量,多級聯動,助力推動全區開啟‘共治+共護+共建’新格局,在優質高效服務企業的同時,真正實現經濟利益與生態利益、監管成效與發展成果之間的雙向共赴。”海門生態環境局局長劉華軍告訴記者。
5月份,南通市首家“藍綠護企驛站”在南通新錦江印染有限公司揭牌,來自南通、海門兩級生態環境部門和檢察院的工作人員聯合屬地政府臨江新區,共同推進檢察護企、環保助企。他們還與當地10多位企業家一起座談,聽取企業在環境保護、公益訴求方面的意見和建議,並作出回應。
6月份,南通市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指揮部辦公室、海門生態環境局、海門區人民檢察院攜手悅來鎮,開展“與愛同行,共赴生態環境之約”活動。他們在悅來鎮生態公益林附近為村民送上檢察聯絡卡、生態環境服務卡,並提供法律咨詢等服務,幫助村民提升愛護環境法治理念。他們還深入悅來鎮企業——南通中高運動器材有限公司,設立悅來鎮首家“藍綠護企驛站”,對企業進行現場指導服務,助力企業合法合規生產經營。
創新監管
賦能服務企業新質生產力
為營造穩定、公平、透明、可預期的法治化營商環境,今年,海門環境保護部門通過實施幫扶式體檢、邀約式體檢,探索企業分級分類管理等模式,監管企業環境行為,打造融“指導、服務、教育、監管、執法”五位一體的環境執法,賦能服務企業新質生產力。
針對大氣污染防治攻堅中的重點環節,3月,海門生態環境局對14家重點涉氣單位開展現場幫扶指導,因企制宜開出“藥方”,這一“幫扶式”體檢,幫助企業找准“病因”。5月下旬,海門生態環境局執法人員上門為南通市機動車檢測行業企業提供一次“邀約式”檢查,會同行業專家,對相關企業環保領域事項進行全面檢查,共發現7處問題隱患,提出具體的整改意見。“幫扶式體檢、邀約式體檢讓我們知道了自身問題所在,這樣使我們更有針對性地進行提升和改進。”海門一企業主對這樣的監管模式表示贊賞。
從二季度開始,海門推行企業分級分類監管,以三廠工業園區和臨江新區為試點,根據排污許可証管理類別,劃分為ABCDE五大類別,這在江蘇省屬於首次探索,通過分類監管減少了對一半企業的檢查頻次。
齊抓共管
打造訴源治理及法治信訪“海門樣本”
前段時間,接到群眾關於三廠街道工房街夜間不時有塑料異味的投訴后,三廠街道“環保管家”和環境監管員立即組織蹲守巡查,查實是某小作坊在夜間加工產生異味后,立即與海門生態環境局、區攻堅辦聯合執法進行取締,四級聯調體系作用得到充分彰顯。
去年以來,海門以黨建“繡花針”穿起信訪控減“千條線”,融合“黨建紅”“生態綠”“網格化”,建立區、鎮、村、企四級聯調體系,將環境信訪納入大信訪范疇,區政府領導分片包案積案信訪、部門領導聯動化解重復信訪、區鎮領導攻堅克難重點信訪。與此同時,在全省首創環境信訪“示范區鎮”創建工作,由於各方力量同心同向發力,今年上半年全區共計受理環境信訪819件次,同比減量14.3%,其中,部級信訪件17起,減量32%,省級信訪件11件,減量26%。
海門還不斷完善多元糾紛調處機制,引導村民參與村居治理,發揮老黨員、老干部在矛盾糾紛化解、社情民意收集方面“人熟地熟”作用,用“圍爐夜話”的形式聽民意,整改民溝黑臭、建房垃圾亂堆放等農村環境問題。邀請鄉賢、有威望的村民建立“環保老娘舅”工作室,聯動調解矛盾糾紛。“圍爐夜話”“環保老娘舅”等村居自治多元化解機制被生態環境部應急辦編入簡報。
環境信訪機制創新是關鍵,社會和美是終點。下一步,我區將以環境信訪工作“示范區鎮”創建為抓手,縱深推進環境信訪法治化工作,打造訴源治理及法治信訪“海門樣本”。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