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秦淮區筑牢“安全堤” 打好防汛“主動仗”
7月16日凌晨3點,南京市秦淮區光華路街道高橋楊庄管理辦副主任唐志剛開著強光手電筒,走在外秦淮河護堤上。從承天大道到上坊橋的3.2公裡,他走一趟要1個多小時。這一晚,他和另外3名工作人員輪流巡堤。
“根據水文部門預測,南京主要江河湖水位繼續回落。雖說防汛應急響應由Ⅲ級調整為IV級,相關工作依然馬虎不得。”唐志剛說,經過長時間高水位浸泡,堤壩安全在退水期更加面臨考驗,巡堤查險是防汛工作的重中之重。
入汛以來,秦淮區各級各部門時刻繃緊安全度汛這根弦,以“汛”為令,嚴陣以待,狠抓各項防汛備汛措施落實,全力打好防汛“主動仗”。
唐志剛正在巡堤。人民網記者 馬曉波攝
搶在險時
南京天氣連日放晴,外秦淮河肖家盤泵站附近,親水步道還淹沒在水下,步道上的垃圾桶隻露出大半。
電瓶車裡帶著鐵鍬、手電筒、救生衣、反光背心,這是唐志剛巡堤用的裝備。“雖然已經出梅,巡查卻比平時更細,不僅要看堤坡、堤腳,有沒有水泡、水波,還要聽有沒有異常流水聲。”他說。
巡堤查險落得細,問題才能早發現。對此,唐志剛有切身體會。2016年7月4日,秦淮河水位突破警戒線,高橋門河頭地區曾出現管涌,全區緊急啟動秦淮河流域防汛I級響應。當時就是他們最早發現管涌險情,問題得到及時解決。
“河湖長時間處於高水位,會造成土壤鬆軟,可能出現滑坡、滲水、管涌甚至潰堤等險情。”秦淮區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南京市主要江河湖水位仍然較高,該區加強沿河巡堤查險,設置沿河人行道警戒線、安全警示標識,防止意外事件發生﹔同時加派巡查人員,全面排查堤防迎水坡、背水坡、穿堤涵閘,加密節制閘泵站等流域設施巡查頻次。
為應對強降雨帶來的老城積淹問題,區屬企業南京御河環境工程有限公司防汛應急搶險隊隨時待命。“7月11日,南京持續大到暴雨,秦淮區國際路9號院內出現較為嚴重的積淹水。區防辦調度我公司搶險隊趕赴現場協助排水,及時緩解了險情。”御河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他們管養秦淮區排澇泵站25座,總裝機77台套、配套配電房14座。自5月進入汛期以來,累計開機1200小時,累計排澇1.5億立方米。
截至目前,秦淮區共出動搶險人員1100人次,車輛265台次,移動泵車4台。針對明匙路、中山東路等積淹水點,協同責任單位對現場進行交通管制,出動3輛泵車和24名應急搶險隊參與現場排險﹔針對秦淮河(秦淮區段)的穿堤建筑物等重點點位,預置沙袋、編織袋共2700個、水泵30台,組織30支應急搶險隊伍進入臨戰狀態,隨時待命搶險救災,守護堤防安全。
秦淮區屬企業現場協助排水。秦軒攝
備在平時
這個夏天,秦淮區往年最容易發生內澇的南衛巷附近沒有絲毫泡水跡象。原來,秦淮區水務局和南京安城建設集團早早打出了源頭減排、管網排放、蓄排並舉、超標應急的“組合拳”。
秦淮區水務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說:“去年8月22日朝天宮街道雨量站數據顯示,南衛巷及其周邊地區7小時累計降水量約155毫米,最大小時雨強超過62.5毫米,積水平均深度20—30厘米,退水時間約1小時。”
隨后,當地組織現場調研,發現該區域雨水管徑不足,且雨水管道出現多處結構性及功能性缺陷,長年失修的管道被污水佔滿。地勢低窪、管徑不足、有障礙物等多個原因交織,導致該地段在雨季經常出現積淹水的問題。
周邊居民許紅霞對積淹問題感觸頗深。往年一到雨季,她家中必漫水,有的時候能沒過小腿。“我們住一樓,內澇嚴重時,隻能住賓館。”許紅霞說,三年前她家重新進行了裝修,門前備了擋水板,還購入了石板等物件,但到了梅雨季,還是被淹,家具墊高才能減少損失。
為解決這一問題,政企攜手啟動了南衛巷積淹水整治工程。通過新建檢查井等手段破題,過去難以清除的管道內障礙物得到了清理,一批管道還進行了開挖更換。
今年梅雨季,許紅霞家順利通過考驗,“困擾我們多年的積淹問題終於解決了”。
“防汛不隻在險時,功夫更在平時。”秦淮區水務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近兩年來,當地已對觀門口北村、四方新村、南衛巷等易澇區域實施積淹水改造工程,相關區域在今年汛期均未出現明顯的雨水積淹。
此外,今年在汛前排險工作中,秦淮區完成中山南路、中華路、升州路等45條道路共9000余株行道樹排查,消險修剪長樂路、楊公井、永樂南路、洪武路等18條道路268株法桐等﹔協調街道、交管、電力、人武部等多部門共同筑牢防汛戰線,組織90余人參與防汛防台應急演練,進一步提高防台防汛實戰水平。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