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項目建設” 南京江北新區構建開放樞紐新優勢

南京北站“雙光谷”設計效果圖
南京江北新區
地鐵11號線浦口萬匯城站建設現場
開展廉政文化教育
7月10日,新建上海至南京至合肥高速鐵路南京北站站房、客服信息系統及相關工程施工總價承包招標資格預審公告正式發布。公告顯示,南京北站將於9月正式開工建設,計劃工期3年。南京北站是南京三大樞紐客站之一,規劃引入滬渝蓉高鐵、寧淮城際鐵路、寧滁蚌城際鐵路、京滬鐵路、寧啟鐵路等,建成通車后,對於江北新區全面建設交通樞紐、大力發展樞紐經濟將帶來新機遇。
加強對外開放,正在成為江北新區發展的重要動力。作為新區樞紐建設的“主力軍”,今年以來,江北新區樞紐經濟發展管理辦公室聚力新區“四大行動”,持續推進南京北站、地鐵4號線二期、地鐵11號線一期等重大項目建設提速增效﹔聚焦黨建引領,強化黨風廉政建設,以高質量黨建工作深入服務“四大行動”實踐。
把一項項戰略部署細化實化為一個個具體行動,江北新區樞紐辦正加速構建開放樞紐新優勢,為推動江北新區高質量發展,打造南京擁江發展版圖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撐。
北站建設
科學謀劃加快推進
作為江北新區乃至全市的頭號工程,南京北站的建設時刻牽動著外界的目光,每一點進展的背后,都凝聚著新區樞紐辦工作人員的付出。
南京北站將於2027年與北沿江高鐵同步通車運營,作為南京唯一集高鐵、城際、普速鐵路為一體的鐵路樞紐,南京北站具備全向發車能力,站場設3場16台30線。其中高鐵場5台9線,引入北沿江高鐵﹔城際場6台12線,引入寧淮城際、寧滁蚌城際、上元門鐵路過江通道﹔普速場5台9線,引入京滬鐵路、寧啟鐵路。
換乘最高效,是南京北站設計的一大亮點。為實現旅客的快速換乘,創造性採用“雙光谷、井字形”換乘空間結構,讓旅客“站外提升”調整為“站內提升”。地鐵旅客可通過光谷空間內設置的多組扶梯,垂直抵達地上4層的高架候車層,同時地上1層也設置了快速進站廳,大大減少了旅客的步行距離﹔道路交通方面,H形快速路中的“一橫”中橫線,直接連通高架落客平台,可以讓乘坐汽車抵達的旅客直達高架候車大廳﹔出站旅客換乘社會車輛、出租車、網約車,可利用南北光谷4個“立體換乘核”快速到達各停車場,乘車后通過管道化通道實現快速離場。
“雙光谷”設計不僅實現了多點落客、合理分流,而且讓北站站房內有採光、有通風,整個空間顯得更加寬敞明亮。
結合“雙光谷”空間集約布置北站快速路及地鐵3號線,地鐵換乘廳與地鐵3號線站台同層組合﹔配套停車場由地面、地下雙層布置調整為地面層集約布置,這些因地制宜的舉措都經過反復的推敲與改良,進一步優化了空間布局,節約了建設成本。
值得一提的是,為實現多點進站,設計方案預留了四角開發進站通道﹔為實現快速出站,方案加強了疏散流線設計﹔為強化以人為本,方案還加強了無障礙設施、母嬰室、兒童活動區等配套。
區域發展,交通先行。一座現代化的高鐵樞紐,不僅能大幅提升區域交通運輸能力,對於完善城市功能和推動經濟發展,也將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根據南京北站的遠期建設目標,規劃了14.4平方公裡的高鐵樞紐經濟區,依托“一帶+兩廊+四軸”的總體結構和“三核+九節點”的特色空間,打造高質量樞紐經濟產業體系和多樣化城市功能體系。
據介紹,為貫徹落實國鐵集團“暢通融合、綠色溫馨、經濟藝術、智能便捷”的新理念,南京北站樞紐核心區將堅持一體化設計、一體化批復、一體化施工、一體化運營的總體思路。
今年以來,江北新區正全面開展“四大行動”,前期根據“項目建設”行動要求,為滿足南京北站設計方案報批條件,江北新區完善重大事項決策流程,實現國鐵審批與地方審批流程的並聯推進,新區相關部門全力保障南京北站地方審批服務,全力聚焦南京北站依法合規開工,做好屬地服務。
新區樞紐辦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樞紐辦上下將聚力“四大行動”,盯節點、搶進度,狠抓“拔釘清障”﹔控投資、嚴支出,確保“開源節流”﹔強管理、重品質,打造 “典范工程”,把南京北站建設成為高質量“站城融合”的示范樣板。
地鐵建站
全力以赴提速增效
交通是城市發展的骨架,而軌道交通則引領城市發展的新格局。因此,地鐵的建設不僅是民生工程,對於江北新區強化“樞紐功能”、放大“樞紐效應”,也都有著非同尋常的意義。
作為地鐵4號線二期項目、地鐵11號線一期項目的業主單位,今年以來,新區樞紐辦充分發揮統籌協調作用,全力服務保障項目推進。
近日,地鐵11號線一期項目傳來最新進展,浦洲路站主體結構封頂。據介紹,一個標准地鐵站長度大約為200米,而浦洲路站車站總長約644.6米,相當於三個多標准地鐵站的長度,體量大,施工難度大。“這是地鐵11號線一期最長的車站。”項目現場負責人介紹,隨著整個車站主體結構的封頂,目前正在進行內部二次結構施工。接下來,還將進行車站的附屬結構施工及站台板的施工。
今年6月,地鐵11號線一期項目臨滁路站—浦口萬匯城站克服了施工難點,實現雙線貫通。據介紹,從臨滁路站到浦口萬匯城站區間隻有1.59公裡,該區間隧道與浦濱路隧道的最近距離僅有7米多,而與地鐵10號線的距離隻有3.5米。為保証施工安全,左線和右線盾構機採用先后始發的方式,避免了同時始發對地層的擾動,同時確保了安全間距。
不僅是地鐵11號線一期項目加速推進,作為連通江南江北的又一條過江通道,地鐵4號線二期項目也是快馬加鞭。
不久前,地鐵4號線二期項目過江盾構機“新征程號”完成組裝,盾構機始發進入倒計時階段。值得一提的是,不同於普通的盾構機,過江盾構機長度為120米,總重量為2100噸,是普通盾構機重量的兩倍,組裝完成后,盾構機將從江心洲的中間風井始發,向江北掘進。從中間風井到江北市民中心站盾構區間線路全長3062米,設計為單洞雙線隧道。盾構機在江心洲始發時,頂部覆土是26.4米厚,跨越長江時,最深處位於江下68米,為長三角地區最深過江地鐵線。
“目前,兩條地鐵線路的建設克服重重困難,加快進度,均按照全年投資及建設時序推進。”新區樞紐辦相關負責人介紹,截至目前,地鐵11號線一期項目全線19座新建車站已全部開工,其中18座車站完成圍護結構,12座車站完成主體結構,17條盾構隧道始發,其中15條盾構隧道貫通﹔地鐵4號線二期項目全線6座車站和中間風井均已開工,3座車站和中間風井已完成圍護結構和主體結構,6條盾構隧道始發並貫通。
黨建引領
夯實根基領航定向
樹高葉茂,系於根深。在江北新區樞紐辦,每一項工作的落實、每一個項目的推進,都得益於強化黨建引領的“指揮棒”作用。
冬訓作為廣大黨員一年一度的“必修課”,對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創新理論、提高黨員素質有著重要作用。今年基層黨員冬訓以來,江北新區樞紐辦將理論學習教育與開創發展新局緊密結合,有力抓牢江北新區“四大行動”與樞紐建設任務鏈接點,打出系列“學”“干”組合拳,為年度重大項目建設開足馬力。
3月初,江北新區樞紐經濟發展黨工委舉辦基層黨員冬訓骨干暨“四大行動”業務培訓班,為貫徹落實新區“四大行動”決策部署,聚焦重大項目建設和靶向招商、精准招商等重點工作,本次培訓設置招商引資、項目建設和輿情管理3個專題課程,邀請相關專家作主題分享,幫助全體干部職工讀懂政策、增長經驗、運用方法。本次培訓以理論政策宣講為指導,以核心業務培訓為牽引,為全體干部職工積極投身新區“四大行動”鼓足了干勁。
5月中旬,樞紐辦下屬的江北鐵投公司黨支部,與南京寧新普迪混凝土有限公司黨支部舉行黨建共建簽約儀式,實現資源共享、優勢互補、雙向提升。通過推動黨建工作和業務發展深度融合,雙方將攜手破解項目建設中安全環保、建設管理、材料供應、物資保障等難點堵點,為新區樞紐建設保駕護航。此外,樞紐辦下屬國有企業以“黨建共建 服務發展”為線索,開展為民服務系列活動,策劃“感知片區發展 強化社企融合”專項行動,邀請屬地社區幼兒園小朋友參觀樞紐經濟區規劃展示廳,激發小朋友熱愛新區、建設新區的火種﹔聯合社區黨員共同參觀南京長江大橋橋史館,以地區紅色資源及實境課堂感染人、教育人、鼓舞人﹔組織志願服務進社區,通過向社區居民普及生活安全知識、倡導垃圾減量舊衣回收再利用、開展志願服務等主題行動,為群眾辦實事、解難題。
針對工程項目體量大、影響廣、特色鮮明的特征,樞紐辦緊密結合新區推進“四大行動”的目標要求,結合工作實際,持續深化正風肅紀反腐,堅決糾治“四風”,進一步突出紀檢工作“樞紐特色”。
今年以來,樞紐紀工委聚焦“項目建設”行動,全過程監督保障項目推進。督促全面落實任務挂包,將樞紐辦今年所有工程建設項目按照建設類型、資金來源、審計權限等進行摸排梳理,實行“清單化”管理,建立健全清單化明責、痕跡化履責和台賬化落實工作機制,緊盯項目推進、資金籌措、質量安全、廉政風險防范等內容,全過程跟進監督,確保南京北站、軌道交通等省、市重大樞紐項目廉潔高效建設。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