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江蘇頻道>>經濟

以“綠”為筆,繪就美麗江蘇新圖景

2024年07月25日07:29 |
小字號

盛夏時節,萬物競秀,江蘇各地充滿著生機與活力。從天藍景美的繁華城市到綠意盎然的田間地頭,再到水清魚躍的湖面,處處涌動著綠色發展的浪潮,處處透露著獨屬於江蘇的美。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聚焦建設美麗中國,提出加快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健全生態環境治理體系,推進生態優先、節約集約、綠色低碳發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而“強富美高”新江蘇,是習近平總書記為江蘇省擘畫的宏偉藍圖﹔建設美麗江蘇也是江蘇省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中走在前、做示范的重要任務。在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指引下,近日江蘇發布了《關於全面推進美麗江蘇建設的實施意見》,將通過一批改革政策措施,推動經濟社會綠色低碳轉型,彰顯江蘇綠色發展之美。

綠色驅動,生態與經濟雙飛躍

青山常在、空氣常新、綠水長流、土壤常綠……近年來,伴隨著生態環境治理的不斷改善,我省生產總值連跨7個萬億元台階的同時,全省PM2.5濃度改善54.8%,地表水國考斷面優Ⅲ比例改善49.5個百分點,江蘇生態環境質量創新世紀以來最好水平。如今,藍天白雲成為常態,綠水青山觸手可及,百姓的“幸福不動產”越積越厚,人民群眾對生態環境滿意度連續5年超過90%。

改變的不只是這些。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以來,江蘇一系列有重點、有力度、有成效的環境整治行動持續發力,協同推進經濟高質量發展和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統籌做好治污、添綠、留白三篇文章,使得江蘇實現生態環境從透支到明顯好轉、全面向好的歷史性轉變。

“成績固然可喜,但當前我們最緊迫的任務仍然還是污染防治攻堅,要持續深入打好藍天、碧水、淨土保衛戰,推動生態環境質量從量變到質變。”江蘇省生態環境廳廳長蔣巍坦言,當前,江蘇經濟社會發展進入全面綠色低碳轉型、高質量發展與高水平保護良性互動的新階段,污染防治攻堅到了進則勝、不進則退,推動實現生態環境改善由量變到質變跨越的新階段,美麗江蘇建設迎來積厚成勢、多點突破、全面提速的新階段。

新時代呼喚新作為,新征程要有新擔當。面對當前形勢,江蘇將彰顯綠色發展之美,全面推進經濟社會綠色低碳轉型,使高水平保護與高質量發展協同並進成為美麗江蘇建設的鮮明特征。把握新質生產力本身就是綠色生產力的內涵,江蘇將深入實施傳統產業煥新工程,積極發展節能環保、資源循環利用、清潔能源、清潔生產等綠色低碳產業,加快構建未來產業體系,強化生態環境准入先進性評價,使新質生產力成為江蘇高質量發展的鮮明特征。

同時,江蘇將建立生態環境准入清單,全面落實碳達峰碳中和“1+N”的政策體系,加快建立碳足跡管理體系、碳標識認証制度,引導企業低碳改造,促進產業鏈和供應鏈轉型升級,增強綠色低碳競爭力。江蘇還將選擇一批典型城市、園區,開展減污降碳協同創新試點,探索減污降碳協同增效的模式和路徑。

景美產豐,農村綠色蝶變

仲夏時節,灰牆黛瓦的農房整齊排列,清澈池塘點綴其間,蔥郁植被倒映水面,宛如一幅山水畫。遠處田間,綠桑成蔭魚塘連片,成群結隊的游客在田埂邊聽音樂,在稻花香裡品咖啡……都說中國要美,農村必須美,但誰能想到,江蘇的農村可以美成這個樣,不僅景美,產業更美。

江蘇是農業大省,素有“魚米之鄉”的美稱,在全面推進美麗江蘇建設中,一直把農業農村美擺在重要的位置。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作為農村改革的“先鋒隊”,江蘇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把“綠色低碳”作為農業追求的目標,農業綠色發展取得了積極成效,不僅農業產業結構發生明顯變化,農業資源實現更有效的保護,控源減排技術裝備得到有力推廣,農業廢棄物利用更充分﹔最令人欣喜的是,市場上的江蘇優質農產品更多了,綠色、有機、名特優新、地理標志農產品總數日趨攀升。

7月,太湖地區稻田裡生機盎然,蓄水良好,正是稻田養魚養蝦的好時節。仔細看去,稻在田中長,魚在水中戲。“這樣種出的米好吃,養出的魚和蝦肉質更鮮美。”正在給小魚投放飼料的農場主李向陽給來往的游客講解循環種養模式的優勢。李向陽介紹,自己原是種植戶,近年來在當地農業部門的推廣下,他轉變農業發展方式,打造了在田裡養魚,觀賞、採摘、農家樂吃田魚的吃喝玩樂一體化的結構模式,吸引了各方游客。特別是採取循環種養這一現代生態循環農業模式,不僅大大減少了水稻對化肥農藥的依賴,豐富了稻田裡的生物多樣性,還確保水田增效、稻漁增產,實現一水多用、一田多收。展望未來,李向陽表示將圍繞生態種養深入打造更多游客體驗項目,全面增強水域經濟發展活力。

李向陽的變化,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江蘇推動農業綠色發展、持續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助力推進美麗江蘇建設的一個縮影。江蘇省農業農村廳副廳長孫翔強調:“農業農村是美麗江蘇建設的重要領域。”為充分展現新時代魚米之鄉嶄新風貌,江蘇深入推進太湖地區農業綠色發展,持續提升農業生態化水平,除聚焦投入品減量化、生產清潔化、廢棄物資源化、產業模式生態化外,還加快形成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的現代農業產業結構和生產方式,大力推廣生態健康養殖,修訂畜禽標准化生態健康養殖技術指南,實施水產綠色健康養殖技術推廣“五大行動”,加快池塘標准化改造,今年上半年全省池塘改造面積達10萬畝。

在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大潮中,江蘇將以美麗江蘇建設為牽引,深化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聚焦投入品高效利用,科學推進肥藥減量增效﹔聚焦綠色低碳發展,積極推廣生態循環農業﹔聚焦生產末端治理,不斷加強農業廢棄物回收處置﹔聚焦生態系統保護,切實強化農業資源涵養,持續推動農業農村生產生活方式綠色轉型,加快建設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新時代魚米之鄉。

做足文章,打響“水韻江蘇”品牌

江蘇因水而生、因水而興、因水而美,擁有打造美麗江蘇建設示范樣板的優質文旅資源。黨的十八大以來,江蘇推進品牌化建設,在“水+文化”上做足功夫,讓美麗江蘇建設在文旅領域有更多可觀可感的“實景圖”。徐州就是其中的典型。微風吹拂在徐州雲龍區大龍湖的湖面上,層層波紋在陽光的照射下,如同一道道金色流線,散發著無限的光彩……從“一城煤灰半城土”到“一城青山半城湖”,徐州借助“水文化”,正讓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

近年來,江蘇順應河湖生態環境發生的轉折性變化,加快幸福河湖建設步伐,向綠而行,推進源頭治水、系統治水、全員治水,系統繪制了全域幸福河湖建設“施工圖”,更多河湖向美而行。如今,江蘇漸次展現幸福河湖模樣,並走出一條經濟發展和生態文明相輔相成的河湖治理保護新路子,環境變美,旅游蒸蒸日上,為全省經濟建設提供了有力支撐。

江蘇省文化和旅游廳副廳長錢寧介紹,為構建以水為脈、推動江河湖海各展所長的“兩廊兩帶兩區”文旅發展空間體系,江蘇圍繞培育世界級運河文化遺產和濱海生態旅游廊道,建設揚子江城市休閑和陸橋東部絲路旅游帶,打造沿太湖和洪澤湖生態文化旅游區,聯動發展蘇州平江九巷、南通濱江五山、揚州運河三灣、淮安百裡畫廊以及濱海“三個百裡”、江南水鄉客廳、黃河故道特色旅游聯動發展帶等重點文旅項目,全方位展示“水韻江蘇”的深厚意象和多彩印記,進一步提升“水韻江蘇”品牌的辨識度、知名度,增添了“水韻江蘇”獨特魅力。

錢寧表示,面對新發展要求,江蘇將聚焦培育文旅領域新質生產力,不斷深化“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圍繞展現“新魚米之鄉”之美、城鄉宜居之美,打響“水韻江蘇”文旅品牌,做大做強全國領先的文旅創建矩陣,大力推進生態旅游、康養旅游、海洋旅游、度假休閑旅游等綠色旅游業態發展。(張韓虹 張思宇)

來源:江蘇經濟報

(責編:黃竹岩、張妍)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