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江蘇頻道>>經濟

讓體育賽場更智能 江蘇科技元素閃耀巴黎奧運會

2024年07月31日07:08 |
小字號

當地時間7月26日,第三十三屆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在法國巴黎開幕,這距離上一次巴黎人在“家門口”看奧運,正好是100年。1924年第八屆夏季奧運會在巴黎舉辦,此時正值無線電技術開始普及,第八屆奧運會也是首屆通過無線電直播賽事的奧運會。

100年后的今天,科學技術的浪潮不斷向前推進,奧運會仍然是各類科技創新的秀場。本屆奧運會上,不少來自中國的高科技元素引人注目:環保材料制作的足球、適應新媒體傳播的橫豎屏一體直播、能將精彩畫面變成慢動作定格回放的“子彈時間”……作為觀眾的我們,不僅能見証激動人心的奪金瞬間,也能見証技術如何讓體育賽場變得更智能,讓觀賽體驗更有沉浸感。

奧運用品江蘇造,賽事期間顯身手

2024年是體育賽事大年,歐洲杯、奧運會以及多個國際性比賽接踵而來,國內球類體育用品走俏海外市場。本屆奧運會使用的足球,有著“內秀於心”的技術特質——其內膽採用了70%的生物基材料,這一環保創新的內膽產品來源於江蘇淮安頂碁運動用品公司。

“傳統足球內膽使用的材料,是從石油提煉出的化學產品,現在我們持續研發推出用回收材料、生物基材料制成內膽,以響應環保和減碳的需求。”該公司總經理周宏達告訴記者,環保減碳的足球內膽,在國內還是一個新趨勢,公司產品目前主要供應國際品牌,出口比例較高,相關產品長期被應用在歐洲杯、美洲杯、世界杯的賽事用球中。

“一個生物基材料的足球內膽,我們的開發周期大約在1—2年。作為賽事用球,對於球的回彈性等指標有嚴格標准,在開發過程中要不斷在足球場上進行測試,向運動員了解球的性能、腳感……這是產品開發中的難點。”周宏達告訴記者。

作為一家2013年落地淮安的台企,頂碁目前專注於球類內膽的新材料、新產品的開發,並與各大品牌合作開發內置芯片運動用球。為了提高判罰精度和速度,現在許多賽事的足球內膽中配有芯片,1秒鐘能記錄至多達500次的觸球,以配合肢體追蹤技術,輔助判斷運動員是否有手球、越位,能有效提升判斷的准確性和透明度。周宏達介紹,除了輔助判罰,芯片還有可能在未來應用於快速分析場上所有球員的狀態,比如採集球員的體能狀態等。

“我們從2000年左右,就開始與國內外數字化廠商及品牌合作,進行內膽內置芯片的相關研究工作,研發一個智能足球,就要花費3—4年的時間,打樣數達到三四千次。直到2022年,產品被應用於世界杯之后,智能足球的需求不斷攀升,今年以來,訂單呈現爆發式增長,外貿訂單已經排到了年底。”周宏達告訴記者。

此外,在巴黎奧運會賽場的各類產品上,也有來自江蘇的環保材料包裝膜。100多種供應本次賽事的產品,使用的是江蘇太倉企業睿歐啟富(蘇州)包裝科技有限公司生產的包裝膜。

睿歐啟富相關負責人介紹,公司生產的POF熱收縮膜,具有高透明、高收縮性等優勢,能提升產品包裝后表面、棱角等位置的平整度,對於異形產品的包裝更具優勢。此次奧運會,公司有50多家海外客戶是巴黎奧運會的供應商,如供應運動器材的阿聯酋客戶,供應食用油、可口可樂和純淨水的迪拜客戶……他們均採用了POF熱收縮膜來進行包裝。公司2023年產值在2700萬美元左右,比2022年度增長了20%,這樣的高增長正源自巴黎奧運會。

手機小屏看奧運,“橫豎轉”技術不簡單

當地時間7月16日,中央廣播電視總台4K/8K超高清轉播車“中國紅”抵達巴黎法蘭西體育場。在此次巴黎奧運會轉播報道中,東南大學團隊和中央廣播電視總台合作,依托石城實驗室聯合產業上下游,合作研發的31寸廣播級超高清HDR顯示器、55寸超高清MiniLED-LCD顯示器、豎屏輕量化超高清攝像機等多項創新技術與設備一一“登場”。其中,業界首創的豎屏輕量化超高清攝像機在此次奧運會上首次亮相。

過去電視轉播都是橫屏錄制,而隨著移動終端的不斷發展和普及,新媒體終端豎屏播放需求日益增長。此前,移動端想要用橫屏錄制的素材,往往隻能二次截取部分畫面或者硬轉換屏幕方向,導致視頻中間為寬屏,而上下兩端為黑色。

“為了滿足新興媒體更多豎屏內容制作需求,石城實驗室與國內企業合作,耗時大半年研發了這款豎屏輕量化超高清攝像機。它不僅支持節目橫豎一體同步生產,可一鍵式轉換橫豎屏拍攝採集模式,且可在豎屏拍攝模式下,依然滿足攝像日常操控習慣。”東南大學電子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石城實驗室副主任張宇寧告訴記者。

“想要攝像機支持橫豎屏自由切換或智能轉化,還需要相應的硬件和軟件支持,這在一定程度上也增加了研發難度。”張宇寧說。另外,對畫面清晰度的要求一旦提升,傳感器的精密度、中間數據的處理速度、計算能力、存儲空間等各方面技術要求都得相應提升,這也給產品研發帶來不少挑戰。

據悉,在巴黎奧運期間,東南大學和石城實驗室團隊牽頭研發的兩台豎屏輕量化超高清攝像機會被用於人物採訪、專訪等豎屏信號採集等任務。產出的各類大小屏精彩節目,將高效分發至央視各頻道和多個新媒體端,讓廣大觀眾能夠全方位、多角度享受奧運精彩賽事。

“隨著媒體形態的超清化、移動化和智能化發展,視頻拍攝錄制的形式也不斷趨於多樣化和智能化。可以說,橫豎屏同時記錄和呈現重大事件將會是未來的一大趨勢。”張宇寧表示,接下來團隊還將繼續致力於豎屏輕量化超高清攝像機的研發及相關視頻內容的實時智能化錄制、處理和呈現等科研開發工作。

AI融入賽事全流程,推動奧運會數字化轉型

本屆奧運會也是“AI濃度”極高的一屆奧運會,AI被廣泛用於賽前訓練、雲端直播等方面,實現了全流程、全場景的參與。國際奧委會在報道中把AI等創新技術稱為“體育界的顛覆者”。

人們熟悉的科幻電影《黑客帝國》中,主人公尼奧即將被子彈射中時,畫面切換成慢鏡頭,尼奧仰身一躍躲過所有子彈,畫面圍繞子彈旋轉360度,時間變得緩慢。這種讓觀眾站在“上帝視角”觀看的特效,被稱為“子彈時間”。

今年巴黎奧運會,超三分之二的直播信號基於阿裡雲向全球分發。在沙灘排球、網球和柔道等多個項目競賽中,阿裡雲將“子彈時間”被搬到了現實——全球數億電視觀眾首次目睹運動員在夏季奧運會賽場上展現出宛如“子彈時間”的瞬間。

“子彈時間”是如何實現的?阿裡雲國際產品解決方案副總裁郭東亮介紹,“子彈時間”就是阿裡雲AI增強的全新轉播技術——多鏡頭回放系統,這套系統可以在比賽觀看體驗中實現“子彈時間”特效,讓觀眾多角度看到運動員動作的“時間靜止”慢鏡頭,產生身臨其境的效果。

“過去,好萊塢的工作室需要幾天時間來開發這幾秒鐘的鏡頭,而現在,導播可以在手邊隨時使用這項技術,短短幾秒鐘內,就可以合成並制作出來。”郭東亮說,這一技術已經部署在此屆奧運會14個場館,可以在直播信號中實現過去十多個小時才能生成的高自由度回放畫面。

該技術在北京冬奧會的冰壺和速度滑冰比賽中已經開始應用。郭東亮表示,阿裡雲為雲上轉播奧運探索了類似“子彈時間”和360度環拍技術的應用,通過開啟高自由度的特殊視角,讓觀眾可以看到像谷愛凌在自由式滑雪女子大跳台上完成“1620動作”逆轉奪冠的時刻。巴黎奧運會上,這套系統的AI功能將進一步增強,並部署在更多比賽場景中,包括七人制橄欖球、羽毛球、田徑、籃球、沙灘排球、乒乓球、摔跤、網球、柔道、霹靂舞等賽事轉播中。

在AI技術加持下,阿裡雲還為國際奧委會修復了1924年巴黎奧運會的歷史影像,與國際奧委會共同打造了基於雲計算的AI平台,提供增強的視覺搜索、多媒體內容自動分類和視頻亮點制作等功能,提高海量媒體內容管理效率。

“今年,奧運轉播中心計劃制作比東京奧運會多15%—20%的內容,可能最終的實際制作量會增長40%。但和裡約奧運會相比,奧運轉播中心的面積縮小了近23%,主要就是因為大規模採用了阿裡雲。我認為,阿裡雲正在助力轉播機構提高運營效率。”奧林匹克廣播服務公司OBS首席執行官伊阿尼斯·埃克薩科斯表示。

在直播信號上雲后,巴黎奧運會的國際轉播中心比東京奧運會縮小了13%,組委會為巴黎奧運會國際廣播中心提供的電力,也比2020年東京奧運會減少了44%。

除了觀賽,AI已經開始輔助運動員訓練,在籃球、跳水、帆船、游泳等多個比賽項目的前期備戰中,AI技術成為國家隊的專屬“教練”。百度為中國國家跳水隊開發了基於文心一言等百度大模型技術的AI輔助訓練系統,能理解和執行教練和運動員的復雜指令,及時提供准確信息,還能對跳水動作實時打分、精准量化分析,提供指導。奧運冠軍全紅嬋提到,平時訓練時會用AI跳水輔助訓練系統來摳動作細節。

基於商湯科技的“日日新SenseNova5.5”大模型技術,中國國家籃球隊與商湯科技共同打造了AI智慧籃球產品,能夠通過構建場地三維模型和3D動作捕捉算法,實時解析每位運動員的運動狀態和籃球的運動軌跡,提升運動員訓練效率,同時為競技策略提供科學依據。

今年4月,國際奧委會發布了《奧林匹克AI議程》,提出了引領全球體育領域開展人工智能計劃的框架。可以預見,AI與體育的融合進程將不斷加快,為未來的體育賽事發展帶來無限可能。(楊易臻 謝詩涵 張宣)

來源:新華日報·交匯點

(責編:黃竹岩、張鑫)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