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江蘇頻道>>經濟

江蘇揚州:科技園區建起雨水花園

王丹丹
2024年08月08日07:04 | 來源:人民網-江蘇頻道
小字號

7月26日,一場暴雨突如其來,雨水沿著預留的排水孔流入雨水花園,經過濾、下滲進蓄水池,整個園區仿佛一塊大“海綿”。這裡是去年建成投用的揚州建工科技園,也是當地推進海綿城市建設的新實踐。

“不同於在公園裡打造海綿城市,科技園區內的綠地相對較少,對短時間內的排水安全和有效利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揚州建工科技園海綿城市項目設計負責人王斌介紹,該項目採用海綿與景觀深度融合的建設理念,對雨水資源進行了創新利用。

園區雨水花園中開孔的路緣石。人民網 王丹丹攝

園區雨水花園中開孔的路緣石。人民網 王丹丹攝

進入園區,硬質地面上沒有設置雨水口,但每一塊綠地實則“暗藏玄機”。

一處雨水花園內,圍住花園的路緣石上,開了6個圓孔。看似普通的設計,卻可以使雨水快速導入花園中,這是讓“海綿”吸飽水的第一步。

雨水進入花園,經過鵝卵石緩沖后逐漸下滲,海綿設施開始發揮作用:花園內的植物、土壤和微生物系統去除污染物質,淨化雨水﹔蓄水層和構造層滯留雨水,降低徑流總量﹔淨化、滯留后的雨水被收集到調蓄池中,超標的雨水才會進入城市雨水管網,減緩強降雨對市政管網排放的沖擊。

“項目建設下凹式綠地2180平方米、雨水花園1418平方米、雨水收集回用池580立方米,通過這些海綿節點的打造,年徑流總量控制率達到80.2%。”王斌介紹,去年項目剛建成就經受住了強降雨的考驗,單次降雨可為市政管網排水減緩1000多立方米的雨水消納量,緩解整個片區的排水壓力。

走進揚州建工科技園內的綠地,會發現一些高出植物的黑色噴頭,這是與雨水回收系統聯動的自動灌溉系統。這塊吸滿了水的大“海綿”,不僅可以緩解城市熱島效應,增加地塊的生態調蓄功能,還將滯留和淨化后的雨水用於園區綠化澆灌和道路噴洒。

園區內的一處下沉式綠地。人民網 王丹丹攝

園區內的一處下沉式綠地。人民網 王丹丹攝

“天上水”藏在“園區下”,在鋼筋水泥間融入海綿城市理念,是揚州海綿城市建設“系統順暢、簡約適用”創新理念應用的一道縮影。在揚州市住建局公用處處長成曄看來,當地海綿城市建設不同於傳統的“大開大合”,“我們希望能夠降低施工難度、減少建設運營成本,實現兼具美觀和實用的功能”。

地處江淮平原的揚州,水域佔比26.3%,擁有86.7公裡的長江岸線、1111條鄉鎮級以上的主要河流,承擔著江淮200多萬平方公裡匯水,是國家重點防洪城市。

2023年6月,揚州入選全國海綿城市建設示范城市。推進海綿城市建設,揚州有著城市人均公園綠地面積位居江蘇省第一的生態基礎,有將海綿城市理念融入古城保護、老城更新和新城建設的實踐基礎,更有2023年全省長江流域水生態考核中名列沿江八市第一的“一體化”治水基礎。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要“深化城市建設、運營、治理體制改革,加快轉變城市發展方式”。《揚州市系統化全域推進海綿城市建設三年行動方案(2023—2025年)》中明確,到2025年底,將建成218個海綿項目及7個海綿示范區,海綿城市建設達標面積比例提高至50%。目前,該市已累計實施海綿城市建設重點項目136個,完工53個。

“揚州海綿城市建設的治理模式,要求多個專業單位一體化設計,系統謀劃周邊情況融合式施工,行業專家深入建設過程嵌入式指導。”揚州市住建局四級調研員駱俊東表示,隨著《揚州市海綿城市建設管理條例》進入立法程序,具有地方特色的海綿城市建設模式,可為全國平原水網城市實施洪澇共治探索有效路徑。

(責編:張鑫、吳紀攀)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