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湖水質再達良好湖泊標准 藻情達2007年來最好
目前,新一輪太湖綜合治理正全面推進,上半年15條主要入湖河流中11條水質同比改善。從省生態環境廳近日向省人大常委會提交的一份報告看,推進太湖流域工業污染防治功不可沒。通過持續重點抓好工業點源污染治理,去年太湖水質藻情達2007年以來最好,連續16年實現安全度夏,今年上半年再次達到良好湖泊標准。
我省把工業污染防治作為太湖流域水環境綜合整治重點,連續十多年抓實抓牢。“十三五”以來,太湖流域在GDP增長75.5%、城鎮常住人口增長32%的背景下,化工、電鍍、印染、造紙、食品、鋼鐵等六大傳統行業廢水排放量及COD、氨氮、總氮、總磷排放量分別下降69.4%、74.2%、69.8%、68.4%、67.5%。今年上半年,湖體總磷濃度為0.045毫克/升、同比下降10%,藍藻密度同比下降26.9%,平均水質為Ⅲ類,達到良好湖泊標准。
針對太湖水質富營養化治理難題,我省採取一系列減磷控氮的針對性舉措。通過源頭減量、過程控制、末端治理等多種措施,我省全面系統開展涉磷企業專項排查整治。在全面建立太湖流域20273家涉磷企業“磷清單”“磷賬本”基礎上,規范提升一批、入園進區一批、關停淘汰一批。目前,完成整治企業19777家、驗收12896家,流域工業磷治理實現從分散到聚焦、從局部到全域、從粗放到精細“三個轉變”。
按照“有口必查、有水必測、有源必溯、有污必治”要求,太湖流域共排查發現需要整治的排污口近9000個,經“一口一策”針對性整治,一批污水溢流、直排混排等突出問題得到解決。廢水分類收集處理也在穩步推進,2008年以來,太湖流域共實施省級工業污染治理項目149個、總投資110.6億元。蘇錫常三市累計建成工業污水處理廠105座、處理能力達187.2萬噸/日。
升級改造傳統產業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兩端的發力,也為太湖水污染防治提供重要助力。我省出台並修訂太湖地區重點工業行業主要污染物排放限值,化工、電鍍、印染、造紙、食品、鋼鐵等6個重點行業執行全國最嚴氮磷排放標准,倒逼排污單位提標改造。開展“淘汰落后、老舊更新、綠色轉型、產品提檔、布局優化”五大行動,一方面推動蘇州淘汰噴水織機超10.6萬台,常州退出印染企業30家、提升43家,無錫關閉印染企業77家、減少廢水排放超2000萬噸,另一方面推動太湖流域建成國家級綠色工廠166家、綠色工業園區16個、綠色供應鏈管理企業46家,分別佔全省總數的47.6%、48.5%、69.7%。
據悉,太湖流域一二級保護區工業企業關閉搬遷改造提升計劃正在制定,改造任務力爭明年底前完成。同時,根據省政府印發的《江蘇省國土空間規劃(2021-2035年)》,太湖丘陵地區被定位為全省生態綠心,將太湖三級保護區納入“三區三線”保護。我省正加快制定加強生態環境分區管控的實施方案,完善覆蓋全域的生態環境分區管控制度,嚴格落實生態保護紅線、環境質量底線、資源利用上線“硬約束”。 本報記者 陳月飛
來源:揚子晚報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