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通州區:當好“科技紅娘” 服務創新發展

昨日,通州區科技局高新科工作人員再次來到中科儀(南通)半導體設備有限責任公司,為企業技術攻關出謀劃策、牽線搭橋。
近年來,通州通過構建覆蓋企業初創、成長、發展等不同階段的服務支持體系,在重點產業鏈上當好“科技紅娘”,加快集聚創新資源、全面提升創新能力、持續優化創新生態。今年以來,通州區征集企業最新技術需求90余項,舉辦或參與各類產學研活動9次,組織90多家企業與吉林大學、浙江大學、南通大學等高校進行有效對接,新增產學研合作項目61項,合同金額達2801萬元。
精准匹配,突破生產技術瓶頸
7月2日,上海交通大學南通先進技術研究院在轄區內的江海智匯園舉行揭牌儀式。上海交通大學黨委常委、常務副校長奚立峰介紹,該研究院堅持“立足通州區、服務南通市、面向長三角、輻射全中國”的發展定位,依托上海交通大學,聚焦新材料、智能裝備、綠色海工、通用航空等領域,開展技術合作、成果轉化、高科技企業孵化及創新創業人才引育等合作,為轄區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智庫支持和創新動力。
企業是科技創新的主體,也是推動新質生產力發展的主力軍。近年來,通州區加強對未來產業的研究謀劃,加快組建未來產業專家智庫和編制領軍人才、代表企業、重點高校院所、專業基金等創新資源“一庫四清單”,為轄區產業發展當好“智囊”。與此同時,通州區科技局不斷推進各項科技政策落實,強化對企服務,幫助企業精准匹配專家智庫解決技術難題。
位於通州區劉橋鎮的南通美標建筑配套設施有限公司是一家生產安防設備的企業。通州區科技局科技成果科科長曹小江介紹,在日常走訪中,了解到企業在發展中遇到技術瓶頸,正在尋求新的突破。“我們立即聯系了吉林大學計算機學院的王鏐璞教授,希望可以幫助企業解決問題。”
牽線搭橋,紓解企業融資困局
6月14日,通州區舉辦“黨建紅”引領“科創藍”科技金融助企黨建共建活動,區科技創新綜合黨委充當“金融紅娘”,將科技創新型企業代表與金融機構組織到一起,進行黨建共建簽約。
活動現場,投資和金融機構分別就投融資業務、金融惠企業務進行推介。 江蘇皓越真空設備有限公司等三家重點科創企業現場進行項目路演,最終與金融機構成功達成授信協議。
江蘇皓越真空設備有限公司是一家集研發、設計、生產、銷售於一體的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產品涵蓋先進陶瓷及復合材料設備、半導體材料設備、鋰電材料及新能源設備。“此次我們與南京銀行達成授信協議,獲得500萬元的支持。”公司總經理姚尚兵表示,這筆資金能很好地保証企業的現金流,對公司的研發與發展有很大幫助。
企業是肌體,金融是血脈。為支持轄區科創企業發展,通州區科技局牽線搭橋,提供了“科創貸”“蘇科貸”等金融產品。據了解,此類產品由政府承擔部分貸款風險,可以很好地幫助企業尤其是初創型科創企業解決缺少抵押物的融資痛點。截至目前,通州已扶持200多家企業,340個科技項目,總計放貸金額14.2億元。
除此以外,通州區還突出以企業為主體,以項目為支撐,以成果轉化為導向,不斷強化政策激勵,優化提升服務水平,構建“政府引導、企業主體、協同發力”的投入機制,鼓勵企業加大研發投入。今年通州科技年報填報數額比去年同期提高11.77%。
打破壁壘,助力人才創辦企業
近日,江蘇拓邦環保科技有限公司與南通大學的產學研合作項目“聚酰胺平板納濾膜的制備與物料分離性質研究”正有條不紊地推進。
“創辦企業千頭萬緒,每一步都需要政府部門的協調與幫助。”中國科學院博士趙慧宇是2017年到通州創業的,“剛到通州,我就獲得300萬元的人才貸和省市區三級人才引進計劃的疊加資助。創業初期,通州區科技部門牽線搭橋,讓轄區內的污水處理廠優先使用我們的產品,為企業打開了市場。”6月28日,拓邦的第二個項目再次選擇落戶通州。
趙慧宇的感受是很多通州創業科研人員的心聲:科技成果轉化過程中需要同時熟悉技術和運營、市場,通州區科技局就像是“紅娘”,打破創新與產業之間的壁壘,跨越從科學家到企業家的鴻溝。
通州區科技局局長姜小國表示,未來將持續夯實科技企業梯次培育鏈條,推動科創企業森林式發展,確保全年科技型中小企業評價入庫超600家,淨增高企90家。引導規模以上企業實現研發活動、研發投入全覆蓋,力爭全社會研發投入佔比提升到3%。強化科技合作項目精准對接,加快成果轉化應用,確保技術合同成交額超100億元。(任溢斌 黃艷鳴)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