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江寧:“兩下兩上” 治理提檔

晚上7點,南京市江寧區居民劉玉英駕車回到所住的東郊小鎮小區,徑直開進新建的停車場,停在固定車位,“收費還便宜!”
回家停車,一改過去搶車位、佔道停的情況,居民不再煩神。原來,為紓解停車供需矛盾,小區黨支部去年牽頭成立了工作專班,專項推動此事解決。
作為南京市經濟體量最大的城區,江寧區在社會治理方面面臨著經營主體多、外來人口多、駐區單位多等多重壓力與挑戰。聚焦基層治理中的短板弱項,該區推廣“力量下沉強黨建、數據上線知民情,干部下訪解民憂、服務上門暖民心”的黨建引領基層治理“兩下兩上”路徑,把黨的政治優勢、組織優勢轉化為基層治理的強大效能,全面打造特大城市新城區社會治理新范式。
東郊小鎮新建的停車場,增加了97個停車位。人民網 楊維瓊攝
黨建引領,紅色物業解難題
“就在一個月前,佔道停車還是困擾大伙兒的煩心事。”江蘇寶石花物業管理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吳順龍負責東郊小鎮物業管理工作。據他介紹,小區建於2004年,12個街區內有常住人口3.2萬人,是目前南京規模最大的統一開發、統一物業管理的居住社區,“入住人口越來越多,原有車位早就不能滿足停車需求了。”
圍繞“黨建引領物業服務管理能力提升”持續深化,江寧區全面推進“一小區一支部”,採取單獨建立、就近聯建的方式,成立小區黨支部729個。吳順龍所在的物業公司,也成立了金鳳凰物業黨支部。
“居民有難題,黨支部牽頭解決。”吳順龍說,為解決小區停車難,去年10月份,當地晨光社區協同物業啟動“接訴即辦,未訴先辦”聯合服務工作,通過成立工作專班、召開物業聯席會議、實地調研商討,來推進停車難解決。緊接著,在不影響高鐵安全距離范圍內,專班定下了“改造綠化護坡增加停車位”的方案。“今年7月,第一批新建的97個車位已投入啟用,初步緩解了停車供需矛盾。”吳順龍說。
一個停車場的建設,也是黨建引領物業服務能力、提升社區治理能力的一次實踐。時下,江寧區探索不同類型物業企業黨建聯建模式,開展小區黨支部“亮黨徽、亮名稱”行動,方便群眾就近找得到人、辦得了事。“對於老年人、殘疾人等行動不便人群,社區會直接上門詢問需求,能解決的問題第一時間解決。”晨光社區網格員張會說。
法治護航,矛盾化解一站式
“以后沒法工作了,日子怎麼過?”陸軍是南京某公司的環衛工人,去年11月,他因雨天路滑不慎摔倒,導致骨折、挫傷、關節退行性病變。出院后,他要求公司補償醫療費、誤工費,但在數額上雙方一直沒談攏,為此他來到江寧區人民來訪接待中心尋求幫助。
得知陸軍反映的情況后,區人民來訪接待中心工作人員司琪在線上“矛盾糾紛接談調解平台”建立工單,將基本情況記錄后進行分流,引導他到隔壁的區矛盾糾紛調處服務中心進行下一步處置。
調解員宋聲第一時間聯合人社、城管、信訪等部門集中會辦,商定調解方案。很快,陸軍和公司達成了一致,“賠償款已經到賬了!”
這是江寧區推動信訪工作法治化的個案之一。近年來,當地健全完善調解體系,一體推進人民來訪接待中心、矛盾糾紛調處服務中心融合建設。如今,老百姓的訴求實現了“一站式接收、一攬子調處、全鏈條解決”。
此外,江寧區還持續開展“兩級書記”下訪接待日活動,區委書記逐月逐街道下沉一線、街道黨工委書記逐月分批下沉社區(村)接待來訪群眾,區領導定期接訪,並安排涉法涉訴、勞動社保等12個領域區級部門主要負責人值班接訪,為群眾來訪提供接待調處、糾紛多元化解“一站式”服務,大量矛盾問題化解在屬地和萌芽狀態。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全區信訪量下降12.88%。
“在線上,我們探索‘一網統管’平台為主抓手,開發‘矛盾糾紛接談調解平台’,讓信訪數據與矛盾調處數據同在一個數據庫。”司琪介紹,自該平台6月份試運行以來,工作效率有明顯提升,老百姓的滿意率也不斷提升。
江寧區“一網統管”綜合管理平台匯集63家單位數據。人民網 楊維瓊攝
數智賦能,訴求快處一體化
“頭一天晚上反映情況,第二天上班就解決了!”下班時,市民孫先生發現道路上有兩個直徑30多厘米的坑洞,存在安全隱患。到家后,他撥打12345熱線進行了反映。
“按照常規流程,應在第二天上班后,把工單流轉到屬地部門處理。”江寧區未來科技城綜合管理辦公室副主任王棟說,彼時,正值汛期疊加下班高峰期,綜合考慮安全、緊急等因素,江寧區12345集中快處中心工作人員迅速將該問題匯聚到江寧區群眾訴求集中快處一體化平台,通過城市數字治理中心的“一網統管”體系,調度到未來科技城處置。
“兩處坑洞是由連續數日暴雨所致,為確保車輛夜間安全通行,我們迅速制定維修方案,安排施工單位填充砂石。”王棟介紹,當晚10點左右應急處置完成,次日施工單位又對破損路面進行了規范化修復。
這正是江寧區群眾訴求集中快處一體化平台發揮的作用所在。該平台自今年3月試運行以來,探索將涉及安全隱患類的12345訴求與“一網統管”體系融合處置,實現當日發現問題、當日處置清零。
據了解,該區“一網統管”綜合管理平台現已匯集63家單位的1065個事項,今年以來累計處置36類平台的城運事件2萬余件,按時辦結率和市民整體滿意率均超99%。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