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江蘇頻道>>經濟

南通通州挖掘路衍經濟潛能 服務鄉村振興

2024年09月10日15:16 | 來源:南通日報
小字號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就農村公路發展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建好、管好、護好、運營好農村公路。今年5月,習近平總書記對進一步做好“四好農村路”建設作出重要指示,強調新時代新征程,要持續發力,久久為功,進一步完善政策法規,提高治理能力,實施好新一輪農村公路提升行動,持續推動“四好農村路”高質量發展。

南通響應號召,加快實施農村交通服務鄉村振興2.0版。通州迅速行動,投入4500萬元,重點打造金沙街道、平潮鎮、石港鎮等5個農村公路特色示范循環片區,涉及36條農路,總長132.12公裡,計劃2024年底前完成,目前已經完成70%的工作量。

路衍經濟指依托公路交通點多、線長、面廣的自然屬性和對區域經濟的拉動、帶動和輻射作用,通過對沿線經濟要素的集聚、擴散而衍生的新經濟業態。上周,在通州採訪時,該區交通運輸局黨組書記、局長張明說:“通州打造農村公路特色示范循環片區,就是挖掘路衍經濟潛能服務鄉村振興,達到強一方產業,富周邊百姓的目的。”

農路結緣新項目,強一方產業

農村交通服務鄉村振興2.0版的發展定位相較於1.0版,是從過去側重完善基礎設施向完善農村交通運輸體系轉變,以打造路網更暢通、通行更安全、管理更智慧、服務更親民的“四好農村路”為載體,相伴一二三產共同發展。

平潮北工業園區,通過放大交通樞紐功能,主要發展高端制造業和智能裝備產業,2021年開發以來,落戶項目竣工3個、在建1個、已簽約待開工5個。

今年2月,江蘇舟艦能源裝備有限公司搬遷到平潮北工業園區后,引進全新的智能裝備制造生產線和涂裝線,實現轉型升級。董事長周建介紹,搬遷的原因是這裡交通便捷,目前,園區內“一橫一縱”的道路已建成投用,從公司上高速隻要幾分鐘。

配合園區發展,今年通州在平潮鎮設計了一條循環線路,投入2000多萬元,全面提升路域環境,涉及13個村11條農村公路,總長28公裡,目前已經進入施工階段。

黑色的路面,彩色的線條。汽車在一片連棟智能大棚前停下,番茄小鎮到了。番茄小鎮是南通悅禾農業科技有限公司投資的一個設施農業基地,佔地110畝。

“一年兩茬,每畝收入3萬元。”公司董事長何喜說,沒有這麼好的農路,他是不會將基地搬過來的,番茄成熟時,最多一天有60多輛小車開過來採摘。

近兩年,金沙街道投入1000多萬元,在位於萬頃良田范圍,對9公裡長三橫兩縱的路網進行改造,攤鋪瀝青、實施路田路宅分開、進行綠化補植、布置景觀小品、安裝交通標識、設置安全防護設施。

路聯吸引了村聯,該路域片區覆蓋港北村、金余村、進鮮港、城東等村。4村抱團,吸引各級政府、社會資金投入近2億元,落地農業項目59個。“我們村佔了17個,去年村集體增收93萬元。”港北村黨總支書記李建說,這條環線為村裡7.7平方公裡高質量連片土地提升了使用價值,使集體經濟薄弱村打了翻身仗。

農路嫁接新業態,富周邊百姓

翠綠的稻田、彎曲的水道、干淨的柏油路,從石港鎮睹史院村村委會門口的文山路向北走二三千米再右拐,就進入這個村的景觀路。

其實,這也是一條“創業街”。

來到老男孩咖啡館,創辦者劉李彬正在打磨咖啡。他原來的咖啡館開在鎮上,現在搬到綠蔭深處,很多人擔心開不長。“這裡已經成為騎行愛好者的目的地,一周有二三百人前來小憩。”劉李彬說,這條農路沿線,除了有A2級的漁灣景區,還有村史館、文天祥紀念館、南歸亭、賣魚橋等10多個景點,已經成為“漫漁灣”田園網紅打卡點。

“聖耕園”主要展現農耕文化和田園風光。創辦者王華說,項目建成后運營跟不上,於是動員大學畢業的兒子王佳杰回鄉。王佳杰上任后創辦“農業科普研學基地”,去年以來已吸引2000多名中小學生前來研學。如今,游客量至少翻了三倍,農產品銷售額提高了30%,

路通了,美了,農村的資源就會變得更有價值。看到村裡交通便捷,“90后”楊露露回鄉做起了直播帶貨。大米、雞蛋、鴿子蛋等特色農產品擺滿小小直播間。楊露露說:“一場直播最好的時候能賣掉500多公斤大米,一個月的銷售額最高有20多萬元。”

“年輕人回鄉創業使農村增強了活力,也充滿了現代氣息。”睹史院村黨總支書記鎮永忠說,去年,村集體實現可支配收入329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3.36萬元。

中部地區循環線路總長53.5公裡,途經十總、西亭、興仁、劉橋、石港等鎮,睹史院村的農路是這條線上的一個分支。

劉橋鎮徐園村依托改造好的農村公路,打造農文旅干線,引導家庭農場改變傳統種植模式,新建電商直播間。2023年,該村集體經營性收入達316萬元。

目前,通州農路通達到農戶的家門口,全區207個村(社區),2023年村均集體經濟收入128萬元,遠超全省76.7萬元的平均水平。

農路擁抱新技術,護出行平安

去年以來,通州總投資8800萬元,對轄區內農路提檔升級。鄧九路是通州中部地區循環線路16條農路之一,平時車多、人多,通行量大。

鄧九路全長10多公裡,去年,通過“白改黑”升級為瀝青路面,寬至五六米,沿線的綠化和人文景觀也讓人耳目一新。

從2022年起,通州區應用路況自動化檢測技術。裝有自動化檢測設備的車輛,從農路上行駛而過,就能同步採集路面損壞、平整度、車轍,以及沿線設施圖像、地理位置信息等數據,對道路病害的自動識別和數據處理效率是傳統人工作業的4倍以上。截至今年7月,通州實現各等級農路檢測全覆蓋。

針對道路評定中發現的次、差級及存在安全隱患的道路,通州農路養護部門實行道路大中修工程,近三年,投入3.9億元,大修改造洋興線等農路共83公裡,中修改造海五線等農路430公裡。

值得一提的是,針對有的農路瀝青路面受環境、氣候等影響,呈現瀝青彈性下降等道路“亞健康”狀態,通州採用高滲透原位再生養護劑等進行預防性養護。公路建養工程師宋敏說,該技術既節約資金、工期,又能減少對百姓出行的干擾,實現了對生態環境最大的保護。

開沙大道與華能路口,有一個智能預警系統在閃爍,24小時給過往行人和車輛實行安全保障。五接鎮循環線路長12.15公裡,覆蓋李港村和開沙村。通州區准備投入4000多萬元對環線進行改造,在沿線道路全面安裝安全防護設施等。

南通市公路事業發展中心通州分中心主任張力說,2021年以來,通州成功創建3條省級“平安放心路”,實現危橋動態清零、安全數據庫存問題清零、農村公路好路率三連增。(趙勇進)

(責編:黃竹岩、張鑫)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