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2023年技術合同成交額首次突破1000億元
人民網南京9月20日電 (楊維瓊)9月19日,南京市政府召開新聞發布會,會上披露,2023年南京技術合同成交額首次突破1000億元,全市367家新型研發機構孵化引進企業超7200家。
據南京市科技局黨組成員、副局長陸璐介紹,數據顯示,全市現有高能級科創平台約120個。目前,緊扣南京產業體系,包括紫金山實驗室研制CMOS毫米波芯片與超大規模集成相控陣技術、石城實驗室研制純國產豎屏輕量化超高清拍攝技術等一批高能級科創平台突破關鍵核心技術,並得到產業化應用。
人才是科技和產業創新的生力軍。南京市委考核辦副主任陳美華介紹,爭創國家高水平吸引集聚人才平台,南京已推出“人才強市25條”和重點產業“人才7策”,配套出台了38項實施細則,為院士等頂尖人才配備“一對一”服務專員,建立300多人的專員隊伍服務高層次人才,面向青年人才推出紫金山“青檸卡”等。
一手抓海外高層次人才引進,一手促進青年創新人才加速產學研融合。據南京市人社局一級調研員馬書婷介紹,目前,南京留學人才總量達7.07萬人,近三年,年均引進留學回國人員7300人以上,增速和增量均居全省首位,2023年,南京博士后科研項目及成果轉化創造直接經濟效益超14億元。
“被評為國家創新人才培養示范基地的雨花,也是南京第一個擁有千家高企的主城區,江蘇有8款AI大模型通過國家網信辦備案,就有3家在雨花台區。”雨花台區政府副區長、黨組成員劉峰表示,未來,雨花加快打造新領域新賽道首發區、科技成果轉化首選區和科學家集聚區,推動創新體系整體效能提升,努力做到“試在雨花、服務省市、貢獻全國”。
陸璐表示,下一步,南京將抓住“高校科研院所”“戰略科技力量”“企業創新主體”“轉移轉化平台”“市場多元賦能”“體制機制改革”6個關鍵,暢通“創新策源”“技術攻關”“需求牽引”“價值驗証”“金融服務”“生態優化”6個渠道,為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產業科技創新中心主承載區提供科技成果轉化支撐。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