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江蘇頻道>>政治

韓立明:以省會擔當推進改革攻堅建設美好南京

2024年09月23日07:11 |
小字號

江蘇省委常委、南京市委書記韓立明表示,用好改革開放“關鍵一招”,南京將緊緊圍繞重大使命任務和省委部署要求,以改革攻堅率先突破南京發展最為迫切的事項,推動高質量發展、激活高效率創新、擴大高水平開放、創造高品質生活、促進高效能治理,為強國建設、民族復興作出南京更大貢獻。

率先突破最為迫切的改革事項

記者: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對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作出系統部署,省委十四屆七次全會動員全省上下堅定地在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上繼續走在前列,南京將如何用好改革開放“關鍵一招”?

韓立明:南京作為省會城市,用好改革開放“關鍵一招”,必須在全局中把握更高站位,在謀劃時展現更寬視野,在落實上體現更大力度,堅持問題導向和目標導向,率先突破發展最為迫切的改革事項,以釘釘子精神抓好改革落實。

圍繞黨中央賦予江蘇的重大使命、重大任務,南京要通過改革提升城市綜合能級、增強產業集群競爭力、優化創新體系整體效能、釋放社會活力、筑牢安全底板,大力推進要素市場化改革和制度型開放,推動產業和城市整體數智化轉型,積極創建區域科技創新中心,建設更具歸屬感的民生幸福城市,加快形成特大城市智慧高效治理新體系。

以經濟體制改革為牽引,南京制定實施“十項攻堅性任務”,包括打造全國先進制造業基地和東部現代服務業中心、構建貫通式科技成果轉化體系、建設高水平吸引集聚人才平台、建好用好國家人工智能創新應用先導區、深化低效閑置存量資產盤活利用、支持江北新區高質量建設、探索可持續的城市更新模式等。

最近,南京有4件大事喜事具有全局性意義。一是《南京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獲國務院批復,為譜寫“強富美高”新南京現代化建設新篇章明確了“施工圖”﹔二是總投資百億元的揚子揚巴輕烴綜合利用項目開工建設,為產業強市建設注入新動能﹔三是總投資152億元的南京北站樞紐工程開工建設,對南京形成“三場並設”“三站聯動”格局、完善城市綜合功能意義重大﹔四是全國高校區域技術轉移轉化試點、中國科學院工業人工智能研究院籌建正式啟動,為南京科技成果轉化提供新平台。我們將搶抓機遇、乘勢而上,以深化改革激發高質量發展動力活力,加快培育形成新質生產力。

建設國家重要的戰略科技力量承載區

記者:建設科創中心是我國建設科技強國、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重要舉措。省委全會明確提出,支持南京建設區域科技創新中心。南京如何通過區域科技創新中心建設來支撐地方經濟高質量發展?

韓立明:2023年2月,省委省政府出台意見支持南京建設區域科技創新中心,為南京提升創新能級提供了重要支撐。一年多來,區域科技創新中心建設帶動南京在城市科技排名、原始創新能力、科技成果轉化效率、創新主體活力、創新生態這5個方面加快提升。南京在國家創新型城市排名中居全國第四位,全球自然指數—科研城市排名升至第六位,全球創新指數百強科技集群升至第九位﹔29項成果獲2023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數量居全國第三,紫金山實驗室發布廣域確定性光電融合網絡、6G無蜂窩廣域覆蓋等全球領先的原創成果﹔技術合同成交額突破1000億元,貫通式科技成果轉化體系構建初見成效﹔高新技術企業突破1萬家,科技型中小企業達2.36萬家,兩類企業總數居全國大中城市第六。

這次省委全會再次強調支持南京建設區域科技創新中心,蘊含著提升我省創新體系整體效能、強化揚子江城市群牽引帶動功能的考量。南京將扛起責任,加快構建支持全面創新體制機制,奮力建設國家重要的戰略科技力量承載區、長三角不可或缺的原始創新策源地、高水平吸引集聚人才平台。

南京將統籌推進教育科技人才體制機制一體改革,堅持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一體貫通,堅持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一體設計,堅持有為政府、有效市場一體發力。

具體舉措包括,探索技能與學歷教育貫通發展,與在寧高校共建卓越工程師學院﹔建設全國高校區域技術轉移轉化中心,建立以市場化為導向、以概念驗証和中試驗証為平台、多主體共同參與的轉化機制﹔完善關鍵核心技術集成攻關體系,積極探索新型舉國體制的市域實現機制﹔推進職務科技成果單列管理等科技成果轉化“三項改革”,探索建立“撥投結合”“投貸聯動”機制,發展耐心資本,構建共生共榮的創新生態。

加快形成萬億級、五千億級產業集群

記者:國家對南京產業發展的定位是打造全國先進制造業基地和東部現代服務業中心。今年南京產業強市建設有哪些新亮點?下一步塑造產業發展新動能新優勢有何新舉措?

韓立明:今年,南京錨定產業強市目標,統籌傳統產業煥新、新興產業壯大和未來產業培育,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產業科技創新主承載區,呈現重大項目加快落地、集群強鏈深度推進、未來產業超前布局、行業標杆競相涌現的良好態勢。金陵石化高端日化品、華天封測等百億級項目開工建設,塞拉尼斯、霍尼韋爾、金佰利等知名外資企業增資擴股,小米華東總部、博西家電全球研發中心等投用﹔鋼鐵、石化產業在邁向價值鏈高端和“減油增化”方向深耕﹔上半年,全市未來產業營收增長20%以上,新增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121家、居全國大中城市第六,新增制造業“單項冠軍”13家、增量全省第一。

打造全國先進制造業基地和東部現代服務業中心是國家賦予南京的定位。我們將堅定推進新型工業化不動搖,放大“兩業”融合、數實融合等特色優勢,加快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不斷塑造產業發展新動能新優勢。鞏固支柱產業競爭力,努力建成特鋼材料、精細化工等國家先進制造業集群﹔提升戰新產業和未來產業聯動力,爭創國家級產業創新平台,加速布局人工智能、合成生物、低空經濟、人形機器人等優勢賽道產業項目﹔增強生產性服務業融合力,大力發展科技服務業,加快落地一批區域和功能性總部、平台型企業和持牌金融機構,營造優良產業生態。

對南京而言,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不僅要做能做的事,更要堅持做難而正確的事。我們將著力加快培育一批萬億級、五千億級產業集群,為全省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產業科技創新中心挑更重的擔子。

建設體現美好生活的“四個之城”

記者: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大任務。南京採取哪些舉措來增進民生福祉、不斷滿足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韓立明:落實好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要始終以人民群眾滿意為標尺辦實事。我們將緊盯市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積極推出民生所急、民心所向的改革舉措,建設更加宜業宜居宜樂宜游的人民城市。

建設更有民生溫度的幸福之城。突出就業優先、全齡友好和基礎民生建設,構建均衡優質高效的現代化公共服務設施網絡,打造樂業安居、適老宜小、同心共治的“15分鐘生活圈”,健全覆蓋全人群、全生命周期的人口服務體系,實施青年“優學、優業、優居、優育、優享”工程,讓全體市民共享高品質生活。

建設更有文化厚度的魅力之城。以全面保護、整體保護、積極保護為原則,加強文化遺產與自然遺產整體保護和系統活化利用,保護好歷史文化名城的歷史城區和歷史文化街區,促進歷史文化、山水文化與城鄉發展相融合,激發文化生命力、創造力,彰顯“自然山水韻、古都文化魂、國際現代貌”的城市特色。

建設更有風景氣度的生態之城。突出南京“綠、文、城”特色要素,系統保護長江綠色生態帶和十大生態功能片區,加強秦淮河、紫金山、老山、石臼湖等生態保護與修復,加快健全生態環境治理體系和綠色低碳發展機制,不斷提升群眾生態獲得感。

建設更有韌性強度的平安之城。圍繞形成特大城市智慧高效治理新體系,強化黨建引領基層治理,完善“一網統管”體系,統籌開展全要素、全過程、全空間的安全風險防范,優化防災減災救災設施空間布局,努力建設全國領先的安全韌性城市。(顏芳 管鵬飛)

來源:新華日報

(責編:黃竹岩、張妍)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