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科技創新驅動產業創新 無錫“聚智生力”營造高效創新生態

高光譜檢測技術應用、人形機器人生產現場應用、工業裝備芯片定制……圍繞一批技術攻關課題,10家無錫龍頭企業與8家新型研發機構分成多個小組,面對面探討技術需求和研究成果。近日,這一幕交流對接的場景發生在無錫市產業創新研究院,通過精准匹配企業實際技術需求與新研機構的專業能力,市產研院將科研引擎與創新主體牽引到一起。交流會后,多家新研機構與企業建立了聯系,同時明確了后續合作意向。
以科技創新驅動產業創新,高效、合理匹配“所需”與“所能”是成功的關鍵。創新聯合體成立、企業聯合創新中心建設、產學研協同創新聯盟揭牌……今年以來,在無錫科技創新的“場域”裡,一條“聚智生力”的發展路徑愈發清晰。通過創新型企業與研發機構的“結盟”,更多科研成果順利實現產業化落地,加速變為新質生產力。
指標數據是發展路徑的直觀表達:今年1—7月,全市高新技術產業產值達到8050.16億元,佔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比重達53.4%,創歷史新高﹔技術合同成交額322.6億元,同比增長72.8%﹔新認定市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524家,同比增長23.6%﹔5家企業入圍長城戰略咨詢發布的“中國獨角獸企業榜單”,較上年度增長3家,總數位居全省第三。
今年,我市首次將40家建設發展成效較好的新研機構納入管理序列,促進機構發展更好匹配無錫“465”重點產業。“希望通過市產研院的創新體制機制以及專業化的服務,促進新研機構與企業達成實質性合作。”市產研院院長胡義東表示。據介紹,今年以來,市產研院已與日聯科技、隆盛科技、長電科技等10家無錫本地龍頭企業確立了聯合創新機制,組織技術對接30多次,挖掘企業技術需求40余項,已促成1項技術攻關項目展開研發,儲備技術攻關項目7項。
創新主體端,以企業為中心發起的創新聯合體也在迅速發展。今年6月舉行的第六屆長三角一體化發展高層論壇上,首批12個長三角創新聯合體亮相,由無錫中微高科電子有限公司牽頭組建的“長三角Chiplet集成技術創新聯合體”名列其中。該創新聯合體基於2023年長三角聯合攻關項目合作建設,將聯合復旦大學、江南大學、無錫芯光互連技術研究院等科研機構,以及三省一市設計、封裝、標准、可靠性等芯片環節上下游企業,聚力攻克Chiplet集成典型應用難題,加速“0-1-100”的技術成果轉化應用。
長三角Chiplet集成技術創新聯合體是近年來我市成立的眾多創新聯合體中的一個縮影。從市科技局獲悉,今年,我市還將啟動組建30家“生態型”“平台型”“任務型”創新聯合體,通過整合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在提高產業鏈上下游、前后側、內外圍的耦合發展水平的同時,快速將協同創新成果轉化為工程化應用成果,共同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
科技企業、高校、科研院所、新型研發機構、創投機構、銀行、校友會、技術轉移機構……從今年新成立的無錫市產學研協同創新(技術轉移)聯盟的組織架構圖上,可以看出聯盟構成要素之豐富,“聚智生力”這一產業科創發展路徑在聯盟的機構設置上清晰展現。“除了企業會員和由各種機構組成的專業委員會,聯盟還對個人會員開放,吸納科技副總、產業教授、技術經理人和高校人員加入,目的就是集眾人之智、成眾人之事,最大化發揮各方資源優勢。”市科技局相關負責人這樣闡釋聯盟的組織及目標。
成立以來,該聯盟已開展一系列“聚力聯動·政企行校”活動,帶著企業技術需求走進清華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對接華東理工大學、上海科技大學等高校。“我們還將圍繞科技創新及新質生產力的謀劃布局,舉辦細分產業領域的產學研沙龍,邀請全國高校、科研院所頂尖科學家和專家教授來錫分享科研成果、開展交流合作。針對會員單位發展新質生產力的目標,聯盟將聚焦企業技術創新、人才招引、新產品開發、高校成果對接等需求,提供‘一對一’上門專項定制服務。”聯盟理事長殷寶良說。
多元主體精准協同、資源要素高效融通。在“聚智生力”的路徑之上,一個高效培育新質生產力的創新生態正在成形。(朱冬婭)
來源:無錫日報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