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江蘇頻道>>經濟

這道通向未來的題,江蘇如何作答?

張玉峰 俞楊 鞠峰 徐晨曦
2024年09月30日06:56 | 來源:人民網-江蘇頻道
小字號

走進江蘇無錫吳越半導體有限公司,員工T恤上印著的“GaN”別樣醒目。這是氮化鎵的化學式,也是第三代半導體的代表性材料。

“十四五”規劃中,第三代半導體被提升至戰略高度。作為制造業大省,江蘇正在搶佔未來競爭的制高點,構建了“10+X”未來產業體系,第三代半導體正是10個成長型未來產業中的重要一員。

今年全國“兩會”上,政府工作報告多次提及“未來產業”。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也明確提出,“建立未來產業投入增長機制”。營收超5000億元、核心企業達到1600余家……江蘇未來產業加速集群成勢,正筑起通向未來的產業新版圖。

在追覓科技(蘇州)有限公司生產車間機械臂將物料送往流水線下一環節。人民網 徐晨曦攝

追覓科技(蘇州)有限公司生產車間內,機械臂將物料送往流水線下一環節。人民網 徐晨曦攝

構建“10+X”未來產業體系

搶佔未來競爭制高點

橙黃的機械臂上下翻騰,緊緊“握住”高速數字馬達有序作業……吳淞江畔一座“黑燈工廠”內,被譽為智能家電“心臟”的高速數字馬達正在生產中。

“10萬轉/分鐘曾是國產馬達的一道坎。”追覓科技中國區總經理郭人杰說,2015年開始,追覓科技(蘇州)有限公司花了兩年時間,突破了氣動、電磁、驅動等領域難題,生產出10萬轉/分鐘的產品。隨后幾年,該公司又研發出高達18萬轉/分鐘的第四代馬達,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2018年,蘇州在國內率先出台獨角獸企業培育獎勵政策,對本地獨角獸培育入庫企業提供資金支持。“成立至今,追覓科技共獲得了超100種政策支持,有效緩解了研發資金壓力。”郭人杰透露。

近年來,常州新北區把目光瞄准了被譽為“第三次生物技術革命”的合成生物。在常州新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實驗室內,技術人員正在一粒粒種子上進行著精密操作。研發經理馬寶鵬博士打趣說:“基因編輯工具就像一把剪刀,能對農作物進行基因種改造,從而改良其性狀。”

拿玉米來說,經過基因編輯的玉米可按需求降低水分含量、降低植株高度、調節花期等。作為國內首家進行產業化開發的高蛋白玉米企業,該公司通過基因編輯能將玉米籽粒蛋白含量從7%提升至12%。

布局未來產業,江蘇率先啟航。在去年10月召開的全省新型工業化推進會上,江蘇省委書記信長星強調,要統籌推進傳統產業煥新、新興產業壯大、未來產業培育“三大任務”。一個月后,江蘇省政府印發《關於加快培育發展未來產業的指導意見》,提出優先發展第三代半導體、未來網絡、氫能等10個成長型未來產業,超前布局量子科技、深海深地空天、類人機器人、先進核能等一批前沿性未來產業,明確構建“10+X”未來產業體系。

今年4月2日,在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的“推動高質量發展”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上,江蘇省省長許昆林表示,江蘇將大力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融合集群發展,著力構建未來產業體系,在新領域、新賽道上搶佔未來制高點。

在常州新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技術人員使用基因編輯工具對農作物進行基因種改造。人民網 鞠峰攝

在常州新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技術人員使用基因編輯工具對農作物進行基因種改造。人民網 鞠峰攝

立足地方特色和優勢

產業發展利劍出鞘

產業“藍圖”有了,通向未來的路將如何打通?江蘇的做法是:立足優勢,因地制宜。

前不久,江蘇對外發布了“未來產業先行集聚發展試點”清單,涉及21個試點區域,覆蓋蘇州、南京、無錫、常州等地,涵蓋第三代半導體、細胞和基因技術、合成生物等12個產業領域,試點的分布充分結合了地方產業特色和發展優勢。

“我們主要面向腫瘤患者開展基因檢測,目前已累計檢測腫瘤樣本超100萬例。”據南京世和基因生物技術股份有限公司首席醫學官張憲介紹,公司自主研發的一款試劑盒是國內首個腫瘤高通量測序大Panel試劑盒,通過一次檢測可同時指導晚期腫瘤患者進行免疫、靶向等治療方案的選擇。

依托南京生物醫藥谷等產業載體平台,南京江北新區初步構建了從基因檢測、診斷、試劑到免疫細胞治療、CAR-T細胞治療、靶向藥物細胞到基因技術的產業鏈。2023年,該區40余家細胞和基因技術創新企業營收合計近60億元,全國排名前20的基因檢測公司有1/3在南京江北新區布局。

無錫高新區則依托集成電路全產業鏈協同發展的集聚優勢,其第三代半導體產業已初步形成從襯底、外延、晶圓代工、封裝測試、專用裝備到器件應用的全產業鏈發展格局。當地提出,力爭到2026年末,集聚第三代半導體產業鏈企業30家,產業規模達到200億元。

3年前,厚度1厘米的氮化鎵單晶晶體在無錫吳越半導體有限公司出爐,打破了多年來業內氮化鎵晶體“厚度超過6mm就要破裂”的定論。該公司董事長、總經理張海濤感嘆:“無錫創業氛圍好、產業基礎雄厚,企業能夠專心搞研發、一心一意謀發展。”

小場景匯成大圖景。南京競逐未來網絡、細胞和基因技術等“新賽道”,蘇州搶灘人形機器人等“新藍海”,無錫布局第三代半導體等“新領域”,南通、徐州、鹽城、揚州等地也都立足各自產業基礎,在前沿新材料、碳捕集利用與封存等領域蓄勢發力……放眼江蘇全省,各地未來產業發展利劍出鞘。

人民網從江蘇省發改委創新和高技術發展處獲悉,截至目前,全省未來產業核心企業總數接近1700家,營收總規模超過5000億元,約佔戰略性新興產業比重的8%。蘇錫常城市群在生物技術、先進通信等細分賽道優勢明顯,位列全球未來城市(集群)前20強。

南京世和基因生物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總部。企業供圖

南京世和基因生物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總部。受訪企業供圖

克服潛在瓶頸聚焦破題方向

產業體系初步成型

未來產業是戰略性新興產業中更加具有技術前沿性的前端產業,將成為決定未來發展格局的關鍵變量。未來產業規模處於全國第一方陣,江蘇將如何繼續保持領先地位?

江蘇省發改委主任沈劍榮表示,加強新領域新賽道制度供給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重中之重,應梯度聯動推進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加快構建“10+X”未來產業發展體系,特別是聚焦智能網聯汽車、人形機器人、量子信息和低空經濟等新產業,前瞻布局配套產業鏈。

江蘇省社科院社會政策所所長、江蘇區域現代化研究院常務副院長張春龍認為,江蘇需要在平衡產業結構、優化區域布局、加大基礎研究投入及加速成果轉化等方面持續努力,以克服潛在瓶頸。“比如在產業結構上,需注意規避過度集中於某幾類未來產業,導致資源分配不均與風險累積﹔在區域分布上,各地布局需進一步優化,明確各地未來產業發展定位,促進區域間產業差異化發展,形成優勢互補、協同共進的格局。”他說。

在張春龍看來,江蘇的優勢在於科教資源豐富,未來需要建立多元化、多層次的科研投入體系,鼓勵企業、高校、科研院所等各方力量積極參與基礎研究﹔創新成果轉化機制需更加靈活高效,縮短從實驗室到市場的路徑,確保技術優勢快速轉化為產業優勢。

數據顯示,江蘇擁有中科院南京分院等一批國字號院所,15所高校建有38個未來技術相關學科,超過75家重點研發平台開展未來技術攻關,人才總量超1560萬人,研發人員超117萬人……張春龍提出,與廣東、上海等地相比,江蘇基礎研究投入仍需加大力度,特別是在量子科技等前沿領域,以強化原始創新能力。

江蘇省戰略與發展研究中心相關負責人在接受人民網採訪時表示,到明年,全省將建成一批未來產業(技術)研究院、未來技術學院、未來產業科技園等平台載體,引育未來產業領軍人才(團隊),涌現一批具有核心競爭力的關鍵技術、應用場景和重點企業,“10+X”未來產業體系初步成型。

(責編:黃竹岩、吳紀攀)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