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院校成果轉化年度報告發布 多所江蘇高校連續5年進入前50名
近日,科技部科技評估中心發布最新一期《中國科技成果轉化年度報告(高等院校與科研院所篇)》。記者梳理發現,在蘇高校整體表現不俗,東南大學、中國藥科大學、江南大學、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南京理工大學、江蘇大學等高校更是連續5年進入科技成果轉化總合同金額的前50名。
科技成果轉化能力是衡量高校社會貢獻與科研產出的一把尺子。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決定》明確提出,完善高校科技創新機制,提高成果轉化效能。在全國教育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強化校企科研合作,讓更多科技成果盡快轉化為現實生產力。近年來,江蘇省政府相繼出台高校成果轉移轉化行動方案、實施方案以及實施細則等相關政策,讓更多科技成果在江蘇“開花結果”,促進“經科教聯動、產學研結合、校所企共贏”。
出題—答題 成果—掘金
助技術從“實驗室”走向“生產線”
“就在本月,實驗室的‘5G高精度室內定位項目’已通過信息通信江蘇中心實現轉化,將向行業級客戶提供5G室內高精度定位解決方案。這就意味著,更加精准的定位技術將走向產業。”一見面,東南大學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首席教授、紫金山實驗室普適通信研究中心主任黃永明便向記者報喜。
高價值的科技成果產出和高效能的科技成果轉化,正推動產學研合作走深走實。在這個過程中,中國科學院院士、東南大學教授尤肖虎將高校和企業的關系概括為兩個方面:一方面,是企業“出題”,高校“答題”﹔另一方面是高校先有成果,再由企業“掘金”。
2021年,東南大學顧忠澤教授團隊的人體器官芯片項目通過東南大學蘇州醫療器械研究院進行了孵化和產業轉化,相關專利以超3000萬元進行轉讓,成功孵化產業化公司。今年9月初,器官芯片項目的落地推廣又傳來喜訊,“數字醫學工程全國重點實驗室——類器官/器官芯片與人工智能藥物評價與轉化分中心”“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東南大學器官芯片研究院類器官與器官芯片臨床轉化中心”正式成立,兩個中心將瞄准原創性、引領性、顛覆性科技攻關,加快推進醫院的醫工交叉和科研轉化,助推產業技術革新。
8月底,江蘇省科技廳發布首批10家江蘇省概念驗証中心名單,聚焦打通成果轉化“最初一公裡”,推動從基礎研究到技術驗証、技術應用以及成果產業化的全過程有機銜接。
“科研團隊與入駐的行業內龍頭企業共同開展科研成果協同創新與成果轉化工作,打造‘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創新生態系統。”江南大學副校長顧正彪表示,近年來,學校每年簽約千萬級橫向科研項目20余項,2023年橫向科研到賬經費突破7億元。
協同創新帶來累累碩果。最新ESI數據顯示,江蘇多個學科進入全球排名前百分之一,高校和學科入選總數均居全國第一﹔同時,全省高校科技成果獲國家、教育部獎項數量也常年位居全國前列。
政府+高校+企業
打通“不敢轉”“缺錢轉”等痛點
“成果產業化,君到江蘇來!”9月11日,省科技廳廳長徐光輝在2024江蘇產學研合作對接大會上發出盛情邀約。今年以來,多場江蘇教育界與產業界對話對接活動舉行,已累計推介高校科技成果3300余項,對接企業技術需求4800余項,簽訂意向合作合同900余份。
成果轉化,需要政府、高校、企業攜手發力。今年3月,由中國藥科大學研發的可用於治療缺血性腦卒中的全新化藥1類新藥注射用AAPB順利獲批臨床。在這背后,離不開該校技術轉移中心與團隊的持續合作。“學校推出‘新藥品種種子孵化工程’,設立新藥研發基金,遴選並重點支持新藥品種的研發與培育,加速新藥‘種子’技術的熟化,打通新藥成果。”中國藥科大學科學技術研究院副院長張甜介紹,學校技術轉移中心協助科研團隊進行專利布局全面保護,幫助團隊及時跟蹤相關藥企的研發動態和產品線情況。轉化過程中,學校會在專利估值、合同條款修訂與簽署、收益分配等方面均予以大力支持。
中國藥科大學副校長姚和權表示,學校布局建設了8個技術創新中心,競逐15條原創藥物研發新賽道,並強化校醫企合作,開展從靶點選擇與確証到臨床成藥前景分析的全鏈條概念驗証服務,提供創新藥源頭創新、概念驗証、技術轉移、企業孵化等一站式解決方案。
針對高校科研團隊“不敢轉、不想轉、不會轉、缺錢轉”的痛點堵點問題,東南大學率先成立省內首隻校友科創轉化基金,用於投資學校師生和校友的成果轉化項目,建立轉化基金收益反哺機制,支持投“早”投“小”。東南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黃大衛表示:“學校近期專題研究制定了‘科技成果轉化躍升十條’,系統性深化各項改革,將成果轉化列入專業技術職務評聘可選基本條件。”
政、產、學、研、用
以深度融合為創新“開路”
科研成果轉化,既可以加強高校與企業的合作,同時也為學生提供實踐平台,有助於培養更多符合產業需求的高素質人才。
2016年,龐軍進入南京工業大學金萬勤教授課題組攻讀碩士學位。結合其生物傳感器的研究方向,在校期間,龐軍便開始研究發酵過程中葡萄糖濃度的在線監控。“在我研二階段,這項科研成果的實驗部分基本結束,學校經過系統論証后,在南工大膜科學技術研究所裡給了我們一個幾百平方米的場地,用於產線搭建和產品生產。畢業后,我繼續課題內容開展創業,很快實現了產品的批量化生產,同時也吸引到了不少投資。”目前,龐軍項目組研發的森賽譜生物傳感分析儀已售往20余家科研及企事業單位,總產值超過300萬元,明年預計將超過500萬元。
9月14日,教育部和江蘇省人民政府簽署協議,共建首個全國高校區域技術轉移轉化中心,以南京、蘇州為核心承載區,首批確定生物醫藥、信息通信、先進材料三大產業方向,分別遴選20所左右國內高校參與建設。區域中心將搭建開放共享的“一站式”“全鏈條”公共轉化平台,推動高校與企業“雙向奔赴”、高等教育與區域發展深度融合,力爭通過5年左右努力,打造成為產業應用場景豐富、創新活力活躍、轉化機制暢通、創新生態開放的全國高校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先行示范區。
黃大衛表示,東南大學將建設學校高價值成果庫,重點圍繞全國高校技術轉移轉化中心(江蘇)產業方向,聯合紫金山實驗室做好信息通信方向的項目儲備培育,聯合江北新區做好生物醫藥方向的項目儲備培育,並引入具有一定行業影響力的高水平技術經理人,積極探索採用“專兼結合”的靈活聘用模式。“通過開展技術轉移公司運營服務能力提升行動,力爭5年內推動一大批標杆性項目落地江蘇,實現服務轉化科技型企業估值達數百億元。”
“科技成果的價值在於運用。”顧正彪表示,江南大學將積極對接我省產業發展需求,以科技創新為根基,發揮好學科優勢,打造服務區域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的“政產學研用”深度融合的創新體系。(葉真 謝詩涵)
來源:新華日報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