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江蘇頻道>>生態

南京由點及面全力打造“無廢城市”

2024年10月21日07:38 |
小字號

近日,巴塞爾公約亞太區域中心公布了2023年“無廢城市”減污降碳協同增效典型案例首批推薦名單,涉及6大領域,江蘇省5個項目入選。其中,《南京市棲霞區打造餐廚垃圾收運處一體化模式,實現減污降碳協同增效》入選生活垃圾領域案例首批推薦名單。記者了解到,近年來,在生態文明建設的新時代背景下,南京正積極探索一條綠色、低碳、循環的發展之路,將“無廢城市”建設作為推動城市可持續發展的關鍵舉措,一系列創新實踐和政策措施取得顯著成效。

聚焦重點項目

加快“無廢城市”建設

省委、省政府印發的《關於全面推進美麗江蘇建設的實施意見》提出,加強固體廢物和新污染物治理,落實國家“無廢城市”建設要求,推動實現城鄉“無廢”。計劃到2027年,“無廢城市”建設初顯成效,固體廢物綜合利用水平較大提升﹔到2035年,“無廢城市”全面建成。

為加快構建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經濟體系,南京聚焦重點項目,推動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引導全社會減少固體廢物產生,提升城市固體廢物管理水平,出台實施了《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目前,南京棲霞區餐廚、廚余分出率達到18.44%,在南京市處於領先水平。隨著人口的增長,預計未來生活垃圾產生量還會不斷增加。

然而,在餐廚垃圾收運處一體化轉型之前,棲霞區廚余垃圾大部分依靠區外末端設施處置,本地處理能力不足。“我們通過對區域生活垃圾分類、收集、利用、處置情況進行深入調研發現,餐廚、廚余垃圾綜合利用存在‘梗阻’問題,區域餐廚垃圾資源化處理能力也存在缺口。”南京市棲霞生態環境局副局長袁雪飛介紹。

提升餐廚垃圾處理能力,推動區域餐廚廢棄物減量化、資源化,可以在生活垃圾領域有效實現減污降碳,為推動全區乃至全市“無廢城市”建設提供有力支撐。“棲霞區餐廚垃圾收運處一體化項目是南京市餐廚垃圾處理設施重點建設項目,政府和社會資本始終積極推動項目落實。”袁雪飛說。

政企合作

創新技術助推餐廚垃圾運處一體化

走進南京玖生渼餐廚廢棄物處置有限公司,和印象中的垃圾處理廠不同的是,這裡聞不見什麼異味,也沒有成堆的垃圾裸露在外。一個個大型的白色罐體映入眼帘,運送餐廚垃圾的車輛沿著坡道有序駛入主樓,進入封閉空間,開始集中傾倒垃圾並進行機械預處理。

眾所周知,餐廚垃圾因其有機質含量高、含水量高、易腐等特點,在處理過程中容易產生異味、廢水、雜物和殘渣。那麼,如何將餐廚垃圾無害化的同時,進行有效的資源化利用呢?“奧秘就在眼前這些白色的罐體。”南京玖生渼餐廚廢棄物處置有限公司生產負責人梅文翔介紹,他們採用了“機械預處理+濕式厭氧消化技術”,將集中的餐廚垃圾經過機械預處理和離心分離后,對油、渣、水實現資源再利用。

餐廚垃圾治理看似無足輕重,但餐廚垃圾的有效資源化利用是“無廢城市”建設的重要一環,一直以來都是環境監管的重點。袁雪飛說:“為改變當時的狀況,我們將餐廚垃圾處理由零散式向集中式轉型,不僅解決了餐廚垃圾量大、難處理的難題,還創造出了高價值的工業原料、有機肥料和清潔能源,真正實現了資源化利用,達到生態環境保護與增收雙贏的效果。”

多域發力

“無廢城市”建設穩步推進

眼下,江蘇各地正因地制宜全面推動“無廢細胞”建設,“無廢”理念也日益深入人心。記者了解到,除餐廚垃圾收運處一體化模式外,此次南京還有“有機廢棄物綜合利用”和“秸稈炭化多聯產減污降碳協同增效”項目等多個案例參選“無廢城市”減污降碳協同增效典型案例。

南京明珠肥料有限責任公司是一家以植物秸稈、中藥渣、餐廚尾菜、園林綠化樹枝落葉等有機固體廢棄物為主要原料的有機肥生產企業,通過有機廢棄物綜合利用實現減污降碳協同增效。“我們的有機廢棄物處理量很大,每年處理餐廚尾菜約4000噸、園林綠化枯枝落葉5811噸。”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據統計,該公司年平均收貯各類農作物秸稈5萬噸以上,從2007年至今,累計處理各類農作物秸稈達100萬噸以上,極大解決了八卦洲街道產生的有機固體廢棄物處置問題,有效提高區域有機廢棄物綜合治理能力,提升有機廢棄物處理利用水平。 南京年達環境科技有限公司採用“秸稈炭化還田多聯產技術”有效解決了農林廢棄物難題。2020年,該企業在大棚村規劃建設綠色農業生產試驗基地,利用秸稈、稻殼、園林綠化、竹木加工剩余物等農林廢棄物制備炭基肥料,改良、修復土壤,打造了農業綠色、循環、可持續發展的示范模式。 “基地現在已經正式投產運營,一年可吸納3萬到4萬噸秸稈,產出約1萬噸生物炭,讓農林殘余生物質炭化還田,變廢為寶。”企業負責人欣喜地說道。該項目實現了農林碳匯倍增,有效解決了農林廢棄物難題,為中低產田改造帶來福音,同步實現農業“雙碳”目標。

近年來,南京按照“十四五”期間“無廢城市”建設實施方案,圍繞固體廢物重要領域,推進鋰輝動力電池梯次利用、華能電廠紫來再生資源污泥耦合、可回收資源分揀處置中心等重點建設項目落地,聚焦重點“無廢細胞”建設,多域發力、多措並舉。未來,南京市生態環境部門還將加強和各部門的協調對接,加快補齊利用處置能力結構性短板,探索形成固廢治理新模式,穩步有序推進南京市“無廢城市”建設。(張韓虹)

來源:江蘇經濟報

(責編:張鑫、張妍)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