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持續以改革之力塑造生態優勢 讓“生態高顏值”變“經濟高價值”
水韻江蘇,魚米之鄉。在長江之畔,江蘇以其獨特的地理位置和豐富的自然資源,成為了生態文明建設的先行者。
近年來,江蘇以改革之力塑造生態優勢,將生態高顏值轉化為經濟高價值,走出了一條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新路子,書寫了一張張“含金量”更足、“含綠量”更多的美麗答卷。
謀劃“施工圖”,推動改革走深走實——
“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必須把保護城市生態環境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我一直要求,在生態上一定要把握住。”
習近平總書記對江蘇生態文明建設念茲在茲、尤為關注,親自擘畫了“強富美高”新江蘇宏偉藍圖。
牢記囑托,感恩奮進。近年來,全省加強頂層謀劃,認真繪制一張張“施工圖”。
2020年,省委十三屆八次全會提出,高起點推進美麗江蘇建設,努力打造美麗中國的現實樣板。省委、省政府出台了《關於深入推進美麗江蘇建設的意見》。
2021年,省委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發布《美麗江蘇建設總體規劃》﹔同年召開的省第十四次黨代會要求,更加有力推進美麗江蘇建設。
2023年,省委十四屆四次全會將美麗江蘇建設作為必須著力推進的十項牽引性工作之一。
2024年5月,《關於全面推進美麗江蘇建設的實施意見》正式出台,對新時代新征程全面推進美麗江蘇建設作出系統部署。
如今的江蘇,藍天白雲已成為常態,綠水青山觸目可及,公眾生態環境滿意度連續5年超過90%。新時代十年,江蘇生態環境質量創新世紀以來最好水平:全省PM2.5濃度大幅改善56.2%,優良天數比率提升18.7個百分點。
讓生態有價,綠水青山“生金淌銀”——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深化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強調要“健全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
2022年1月,省委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出台《江蘇省建立健全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實施方案》,全省聚焦重點區域關鍵領域改革事項,積極推進先行先試,推進1個設區市(宿遷市)和14個縣區建立健全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省級試點,在生態產品價值核算應用、生態系統保護修復、供需精准對接、可持續經營開發、權益交易、保護補償、評估考核等方面開展實踐探索。
在揚州市生態科技新城泰安鎮華豐村,曲徑通幽,綠草如茵。然而,幾年前這裡還荒僻雜亂,分布著大大小小的廢舊品回收場、砂石碼頭。
哪裡有問題,改革就要跟進到哪裡。面對大自然饋贈的這塊“璞玉”,生態科技新城選擇“返璞歸真”:以人大立法的形式對“七河八島”區域實施“四控一禁”,取締廢舊品集聚點200個,關閉“散亂污”企業120多家,累計鋪設河道沿線污水主干管網15公裡……
“昔日依水而生,今朝依然傍水而興,但方式卻大有不同。”揚州市生態科技新城環工辦主任耿萬榮說,當地走出了一條農文體旅融合發展的特色道路,推出多項水上運動體驗,2023年,“七河八島”共計接待游客132.26萬人次,與2019年同期相比增幅49.29%。
晨光熹微中,長江如同一條金色的綢帶,蜿蜒流淌進江蘇大地,波光粼粼的江面上,南京眼步行橋的剪影若隱若現,長江五橋的輪廓在朝霞中愈發雄偉。
南京,這座歷史悠久的城市,正站在新時代的潮頭,深化改革創新,高質量規劃建設濱江風光帶,堅持“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把江與城作為生命共同體系統謀劃、綜合治理,厚植綠色發展動能。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在全國率先開展排污權有償使用和交易,率先建立生態補償制度,率先劃定生態保護紅線,率先實施減污降碳財政政策,率先構建生態環境損害賠償綜合制度,率先出台自然生態保護修復行為負面清單……一系列改革舉措在江蘇有力推進,不斷將生態資源轉化為生態資產,將生態價值轉化為經濟價值。
改革永不止步,創新永無止境。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省生態環境廳相關負責人指出,將加強黨對生態文明建設的全面領導,持續深化生態環保“垂管”改革,健全現代化生態環境治理體系,拓寬綠水青山轉化為金山銀山的路徑,推出可感可及的標志性改革,發揮綠色發展對經濟體制改革的牽引性作用,進一步增強碳達峰碳中和、應對氣候變化工作的協同性,為構建地球生命共同體貢獻江蘇方案。(許願)
來源:新華日報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