絲路青年感知連雲港
4米高、3米寬、8噸重,一家水晶商行裡擺放的“紫水晶王”格外顯眼。“這麼大的紫水晶,我還從未見過!”烏拉圭《共和國報》記者Vanessa在連雲港東海水晶城了解到,這件紫水晶正產自他的國家烏拉圭。10月21日—22日,人民網“一帶一路”青年友好交流項目——“絲路青年 遇見江蘇”拉加媒體採風活動走進江蘇沿海城市連雲港。這座城市與他們的國家有什麼交集,這裡的哪些見聞讓他們深有感觸?
連雲港港40萬噸礦石碼頭一角。人民網 周夢嬌攝
“這麼大噸級的鐵礦船,在加勒比海很少見到”
走進連雲港港,一段軌道上停放著功勛火車頭“東方1808”號,前方是鐵軌和船錨相融的雕塑,這是新亞歐大陸橋起點標志。
距此不遠,是江蘇省最大的散貨碼頭泊位——40萬噸礦石碼頭。一艘滿載巴西鐵礦石的船舶,正以每小時8424噸的船時效率卸貨。兩天后,這些鐵礦石將發往長三角地區的鋼鐵廠。“這麼大噸級的鐵礦船,在加勒比海很少見到。”牙買加“我們今日”新聞網記者Gavin這樣說。
“巴西是鐵礦石出口大國,40萬噸巴西鐵礦石的船,我們今年已經接卸了20艘。”連雲港新蘇港碼頭有限公司業務部副經理林鵬介紹說,截至9月,連雲港港鐵礦石進口量為5180萬噸,其中巴西礦佔比達到35%。在巴西247新聞網記者Guilherme看來,中巴雙方經貿合作,礦產資源互補以及推動產業體系革新,對兩國經濟發展來說意義重大。
港口國際貿易不僅“求量”,也在“增智”。今年6月,連雲港國際汽車綠色智能物流中心項目通過驗收。阿根廷《號角報》編輯Nicolas走進該中心的立體停車樓,看到多台AGV機器人穿梭其間,“它們的身形非常靈活,可以自動將汽車運送到不同的樓層。”
“一台AGV接收到入庫指令后,能根據車輛出口目的地、裝船時間等進行計算,通過識別地面上的‘電子軌道’,將汽車停放到預分配車位,可讓備車流程節省2天。”中集物聯科技有限公司連雲港項目經理李林森說,立體停車樓每天可進出近4000台汽車,大部分出口到拉美地區。
截至目前,連雲港港面向全球已開通90條集裝箱航線、24條海鐵聯運通道。
外媒記者參訪連雲港石化產業基地運管服務中心。人民網 周夢嬌攝
“這裡實現了‘變碳為寶’,很不可思議”
在盛虹煉化一體化項目中控室,數百個電腦屏幕跳動著工藝實操圖,甚是壯觀。“項目所有生產、操作、調整指令都從這裡發出,大大減少了外場人員數量。”盛虹石化產業集團總裁助理路全能說,作為國內單流程規模最大的煉化一體化項目,其年加工原油能力達1600萬噸。
一年前,盛虹石化還投產了全球首條綠色負碳產業鏈。“我們將二氧化碳與氫氣反應生產的粗甲醇輸入特定裝置,轉化成綠色甲醇,可用作生產鋰電池電解液的重要溶劑,目前一年能吸收15萬噸二氧化碳。”路全能說。
“在我印象中,石化是傳統的高污染產業,這裡卻實現了‘變碳為寶’,很不可思議。”多米尼克新聞電視台記者Aaliyah感嘆,“我們國家也在朝著‘零碳排放’的目標努力,希望借助中國的環保技術,達成‘綠色共識’。”
2009年,徐圩新區所在區域還是一片荒蕪的灘涂。如今,這裡已是全國七大石化產業基地之一,江蘇沿海開發重要經濟增長極,形成了盛虹石化、衛星化學、中化循環經濟產業園三大石化產業集群,規劃布局重大產業項目總投資額超過5000億元。
石化產業飛速發展的背后,離不開完整的公共服務體系支持。兩年多前,當地構建了連雲港石化產業基地運管服務中心。“中心實時監測140多家企業的安全、環保、能耗等數據,統籌各項環境指標管理。”現場工作人員介紹說。
從連雲港石化產業基地運管服務中心遠望,正前方是公用工程島項目,建成后,每小時可為園區提供2600噸的蒸汽量,進一步提升綠色集約度。“在這裡,我看到了綠色工業背后龐大的數據支撐和公共服務。”洪都拉斯獨立媒體人Gilda一一拍照記錄,並在她的社交媒體賬號上寫下“致共同的綠色願景。”
外媒記者在唐王湖茶園體驗中國茶藝。人民網 周夢嬌攝
“聽說這裡被譽為江蘇版裡約熱內盧,真是太巧了”
中國東海水晶博物館內,一顆價值不菲的金發絲水晶球通體透明,從側面看猶如滿天繁星。“我館收藏了900余件展品,原料主要來自我們本地及巴西、烏拉圭等地。”館長李磊說,這些藏品代表了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文化特色,傳遞著對文化多樣性的尊重。
“小到玉壺大到佛像,形象都很生動逼真,從中可以看出加工技藝的高超。”在巴西記者Guilherme看來,這就難怪一些從巴西賣出的水晶原石,在中國加工后又能賣回到巴西。
在海上雲台山,記者們登臨主峰雲頂觀景台,隻見碧海藍天,巨輪入港,連島矗立在海中。看著眼前山海相依的美景,Guilherme感嘆:“聽說這裡被譽為江蘇版裡約熱內盧,真是太巧了!”
“登山觀海,可以親身感受海上雲台山獨特的自然靈氣。”據景區工作人員介紹,他們近年推出了愛在日出日落時打卡點、雲頂直升機觀光等旅游項目。
“我的國家多山,在江蘇連雲港登山,感受古今碰撞,對我來說是一次美麗的經歷。”多米尼克記者Aaliyah伸手感受著山間的雲霧繚繞。
布席、溫器、搖香、泡茶……在省級水利風景區唐王湖茶園旁,《薩爾瓦多日報》記者Boris學起了中國的茶道,他的身邊插著兩隻修剪過的南天竹,空氣中彌漫著奇蘭的香味。“烹茶的過程就是一門藝術,我有幸領略后泡出了手頭這杯好茶。”Boris輕嘗一口溫茶,“中國的茶藝蘊含著共通的人類美學。”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