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減負絕不能“減擔當”
時下,基層減負工作持續推進。基層干部普遍反映,文件和會議確實大幅度精簡,檢查考核和上報材料明顯減少,工作強度較前有所減輕,但也有基層干部把減負等同於壓減任務,對該負的責任百般推脫,該擔的重任拈輕怕重,這些錯誤的苗頭需要引起警惕。
中央重拳整治形式主義為基層減負,為的是讓基層干部從形式主義的束縛中解脫出來,從繁瑣的事務中解放出來,放開手腳、輕裝上陣,騰出更多時間和精力抓落實抓推動,為群眾辦實事、解難題。如果認為減負就是“減擔當”,應盡之責、分內之事可以降低標准、放鬆要求,甚至以“減負”之名行“躺平”之實,那就背離了減負的初衷。
基層強則國家強,基層安則天下安。基層是國家治理體系的“神經末梢”,基層干部是黨和政府聯系群眾的橋梁和紐帶,肩負著推動基層治理創新、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使命,其擔當作為不僅直接關乎江蘇高質量發展,而且關系到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因此,基層干部在減負的大背景下,更應牢記自己的使命和責任。
減負絕不能“減擔當”,基層干部不僅要敢於擔當,還要善於擔當。受形式主義的影響,有的基層干部將做台賬、報表、打卡“留痕”等作為主要工作內容,現在負擔減輕了,卻不知道工作該怎麼干了。其實,基層減負,減的是量,求的是質,加的是勁。基層干部要注重培養專業素養,注重工作實效和群眾滿意度,不斷提升自身能力和素質,創新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從而更好地適應新時代基層工作要求。
為者常成,行者常至。在基層減負的新征程上,廣大基層干部要將應減之負與應盡之責科學結合,敢啃“硬骨頭”,善打“攻堅戰”,以更加飽滿的熱情和更高的工作標准,當好產業發展的引領者、基層治理的實踐者、和美城鄉的守衛者,為江蘇努力在高質量發展上走在前列、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上走在前做示范,作出新的貢獻。(孟亞生)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