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江蘇頻道>>社會

江蘇“水上運動”如何“激流勇進”?

2024年11月13日07:17 |
小字號

11月10日,南京玄武湖,初冬的暖陽洒在波光粼粼的湖面上,幾艘賽艇劃出一道道優美的弧線。拉槳、推槳、回槳……伴隨水花飛濺和聲聲喝彩,賽艇愛好者們緊握槳柄,爭分奪秒地奮力劃動,向著終點疾馳而去。

在江蘇,以賽艇、皮劃艇、帆船等為代表的水上運動項目越來越受到青睞。為呼應這一熱潮,省發展改革委、省體育局等部門日前印發《關於加快發展水上運動休閑消費的意見》,提出加快推動水上運動產業高質量發展,培育更多親水消費新業態、新模式、新場景。作為唯一一個同時擁有大江、大河、大湖、大海的省份,我省發展水上運動產業具備天然優勢,朝著高質量發展這一目標,如何推動水上運動“激流勇進”?

“出圈”:

小眾運動變戶外新寵

“我們17日要在七裡河舉辦賽艇比賽,現在報名基本上滿了。”當記者在玄武湖遇到艇進水上運動俱樂部工作人員鄧圓圓時,她興奮地告訴記者。2018年,鄧圓圓在閨蜜邀約下第一次接觸賽艇,便被水上運動的獨特魅力征服。

鄧圓圓的閨蜜2016年開始從事賽艇運動訓練,此時艇進水上運動俱樂部隻有2名會員,而如今固定長期練習的愛好者超過100人。該俱樂部龍舟教練雷晨瑋介紹,最近一段時間,基本每天都有很多人來體驗賽艇、龍舟等。

除了南京,我省不少城市的水上運動也明顯升溫。“除了專業選手,我們還為愛好者提供體驗和培訓服務,這兩年每年客流量在1.5萬—2萬人次,預計明年客流還會增加。”揚州深潛大運河中心負責人朱成告訴記者。

帆船運動15年資深愛好者陳昊介紹,水上運動項目起初在海南、青島、大連等沿海地區比較熱門,在內陸則一直屬於小眾戶外運動,但近幾年水上運動的“風”吹向全國各地。

不少年輕人更青睞水上運動的社交屬性。“我在這裡遇到很多志同道合的人,無論是在激流勇進的皮劃艇中,還是在悠閑自在的帆船上,我們都能彼此支持、共同創造難忘的回憶。”帆船運動愛好者李金鬆告訴記者。

“體育運動的普及和人們對健康生活方式的追求,加上奧運會、亞運會等賽事的帶動,水上運動逐漸成為一種新時尚。”江蘇省帆船帆板運動協會秘書長孫德榮說。

伴隨著水上運動的出圈,水上用品裝備銷量也節節攀升。位於南通的百適樂運動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主要生產戶外休閑運動用品。“近5年,公司每年水上運動裝備銷量都有所增長,特別是沖浪板、潛水鏡、游泳圈、小型浮排等中小型產品,在線上銷售渠道很受歡迎。”該公司人力資源部總監劉林介紹,公司生產的充氣式沖浪板年銷量突破1萬套。

“瓶頸”:

一系列“成長中的問題”待解

水上運動,一頭連著消費,一頭連著產業。《2024年中國戶外裝備行業市場前景預測研究報告》顯示,2023年戶外裝備細分市場佔比中,前3位分別為滑雪、水上運動、露營。水上運動佔據近20%,位列第二。

這是一塊誘人的“大蛋糕”,江蘇擁有產業資源稟賦優勢,如何在這個超級市場中分一杯羹?

孫德榮認為,盡管全省水上運動需求量並不小,但推動水上運動發展仍然有不少瓶頸需要突破,首要問題就是水域資源開放程度不夠。“由於水域開放程度、水上設施不足,水上運動產業還有巨大潛力待挖掘。”孫德榮坦言,有些問題是歷史遺留問題,“比如有一些水域的航道功能已經廢棄,在滿足安全的前提下,或許可以考慮開放為水上運動的水域。”

朱成也觀察到,全省水上運動發展“熱度不均”情況較為明顯。“據業界觀察,水上運動俱樂部一年營收超過300萬元已經是省內佼佼者。相較蘇南蘇中,蘇北地區水上運動俱樂部屈指可數。”朱成發現,在經濟基礎更為發達的上海,人口多、水上運動需求量大,單個俱樂部一年營收超過2000萬元並不罕見。“但我省大多數俱樂部,一年下來基本收支平衡,純盈利的不多。”

“很多人對水上運動項目存在固定思維,認為水上運動比較危險,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水上運動的消費力。還有人對水上運動不夠了解,認為水上運動隻能在夏季進行,其實一年四季都有項目可供選擇。”朱成認為,水上運動需要擴大影響力,讓人們有更多直觀了解。

“水上運動行業規范缺乏標准和監管細則,存在一定‘真空’。俱樂部魚龍混雜,個別運動俱樂部‘無証’經營,一些教練員也缺乏從業資格標准,收費方面也存在不正規甚至打價格戰的情況,制約了行業總體發展。”朱成認為,讓整個行業更加規范,水上運動在消費者心目中的偏見會相應減少,也有利於讓更多消費者接觸水上運動。

相較於其他戶外運動,水上運動成本高也是讓很多人望而卻步的原因之一。多位水上運動愛好者告訴記者,單次體驗水上運動消費並不高,但長時間定期參與,每年則需要投入2萬—5萬元,如果自行購買裝備還需要再投入數千至數萬元。“水上運動算得上是一項高消費運動,作為運動裝備生產企業,我們目前生產水上運動裝備的成本也相對較高。”劉林告訴記者,公司皮劃艇、沖浪板的生產幾乎全部靠手工,自動生產線還在研發和改進中。

省體育產業指導中心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總體來看,我省水上運動產業仍處於發展初期,面臨一系列“成長中的問題”。“比如水域資源向水上運動開放不足,水上運動場地、運動船艇碼頭等設施建設在水域利用、選址審批、規劃用地等方面存在障礙﹔水域資源特色尚未充分發掘,水上運動項目布局較為分散,相關資源產品化、市場化開發不足,尚未形成較為成熟的特色水上運動產業體系﹔缺乏水上運動裝備制造、運營服務領軍企業及高端品牌賽事,水上運動產業專業人才不足等。”

“破局”:

多方合力共促“點水成金”

針對市場滲透率較低、區域發展不平衡、產業鏈不完善等問題,江蘇如何發力“水上運動”?《關於加快發展水上運動休閑消費的意見》推出13條政策舉措,如通過科學規劃布局、完善載體設施、優化服務供給、培育特色項目、強化賽事引領,提升水上運動休閑消費的可及性。通過深化場景融合、激發市場活力、優化產業鏈條、壯大社會力量,促進水上運動休閑消費市場快速發展。

“《意見》的出台恰逢其時。”省社科院社會政策研究所副所長程俊杰認為,水上運動產業是我國體育健身休閑產業的重點發展領域,對於滿足全民休閑文化生活需要、建設健康中國,以及擴大內需、增強經濟發展新動能具有重要促進作用。江蘇水資源豐富,地理、氣候條件優越,水上運動市場發展迅速,產業化潛力巨大。

“細看《意見》,還是多以規劃性、鼓勵性字眼為主,要真正發展水上運動,還需要更多更細措施。同時建議江蘇可以選擇多個地方試點,真正‘試’出一條水上運動可持續發展的路來。”孫德榮說。在朱成看來,賽事是水上運動普及和“出圈”的突破口。“我們希望有機會舉辦群眾性水上運動賽事,通過賽事助力水上運動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雙贏。”

程俊杰建議,推進水上運動產業發展,除了賽事“引流”,還需強化基礎設施、專業人才、政策制度支撐,充分釋放需求對水上運動產業發展的驅動力。有必要加強消費補貼和安全保障,降低消費門檻,推動其走向全民休閑娛樂。在產業方面,可聚焦特色和品牌,推動水上運動裝備制造、賽事組織、教育培訓、旅游休閑等產業鏈環節協同,鼓勵新業態新模式發展。

記者從省體育產業指導中心了解到,近年來,我省將水上運動作為重點發展的時尚運動產業之一,從供需兩側發力,完善水上運動基礎設施,豐富水上運動產品供給,不斷釋放水上運動休閑消費潛力,促進水上運動產業提質升級,引領帶動體育產業高質量發展。

體旅融合向“水”延伸,抓住熱潮才能“點水成金”。省體育產業指導中心相關負責人表示,應加強部門協作,將水上運動產業發展納入國土空間規劃,有序開發水域資源。目前我省水上運動機構還未形成規模效應,應支持更多社會力量參與場地建設和運營,扶持水上運動休閑中心、品牌賽事和俱樂部,為水上運動真正走向大眾夯實基礎。(許願 姚依依 陳立民 趙宇)

來源:新華日報·交匯點

(責編:黃竹岩、張鑫)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