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江蘇頻道>>經濟

江蘇:錘煉“智造力”,讓信息與產業同頻共振

2024年11月15日07:25 |
小字號

當數字技術融入生產場景,眾多傳統產業形態正在被重塑,產業創新之花競相綻放。無人設備自主運行在一座座“黑燈工廠”裡,7*24小時不間斷生產﹔遠程醫療讓優質醫療資源跨山越海,瞬間抵達患者“家門口”﹔數字技術走進田間地頭,讓更多人用上了“新農具”……

登高望遠,滿目向“新”。江蘇正揚起創新與變革的風帆,持續錘煉“智造力”,加快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助力社會各個領域實現更高質量的發展。

AI+引領,激發產業新動能

在鎮江,“紫晨”AI質檢系統在大亞車輪制造有限公司正式上線運行后,大幅提升了工廠輪轂產線質檢效率和產品質量,廢品檢出率、生產效率大幅提升。這是江蘇加快推動AI技術融入生產制造的一個縮影。

信息技術在江蘇工業生產中正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以工業AI為例,江蘇以光伏質檢、視頻監控、廢鋼定級為切入點,積極將前端的創新研發孵化成可應用的AI產品,推動省內1078家工業頭部企業“智改數轉網聯”。目前,已在紡織、汽車、電子三個省內重點產業集群推動工業AI示范,打造無錫海瀾成衣檢測、蘇州浪潮PCB檢測等“樣板房”,形成一批AI賦能新型工業化的標杆項目。

一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隨著江蘇不斷刷新建橋通隧“進度條”,讓長江兩岸從“平行”化為“同行”,跨江大橋的養護與安全監測尤為重要。今年1月,在南京棲霞大橋上,全球首例基於中國移動5G-A通信感知融合技術的橋梁毫米級微形變技術成功試點,打破了橋上部署傳感器隻能“看管”部分結構的局限性,實現橋梁整體結構的連續性、實時性監測,對橋梁結構健康監測技術的進步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通過引入5G-A、AI等全新革命性技術,能更好地匹配人聯、物聯、感知等場景,加速孕育新質生產力。南京臨空經濟示范區管委會副主任諸德勝認為,“機場安防是非常典型的低空經濟應用場景,5G-A技術大有可為”。目前,管委會正在南京祿口國際機場布局低空飛行感知、機場跑道防入侵等應用,實現對區域內低空飛行器、車輛、人員等移動目標的感知監測,助力機場園區運營安全管理。

數字賦能,開拓服務新前沿

如今,5G、千兆光網從一個個新鮮的概念,變成了改變人們生活的強大力量,並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重塑各個行業的面貌。

在文旅領域,5G+4K高清直播、5G+無人車、5G+VR/AR沉浸式旅游等創新應用,帶給游客與眾不同的智慧體驗。走進常州市瞿秋白紀念館,戴上5G+VR眼鏡,就能開始全景式虛擬游覽,從“旁觀者”變身“參與者”﹔打開“連雲港花果山風景區”公眾號,在“景區攻略”中選取“花果山慢直播”,無需登頂就能欣賞到玉女峰的日出、雲海、佛光﹔來到中國鎮江醋文化博物館,“帶上”5G人工智能講解,輕鬆了解更加詳細的醋文化解說,再也不用干巴巴看那些老物件了。此外,基於5G、大數據等能力打造的文旅大數據平台,已覆蓋全省780個景點,為景區人流量精細化管理、旅游機構強化服務能力等提供技術支撐,加快推動文旅行業數字化轉型。

交通方面,“聰明的車+智慧的路+強大的雲”互相協作,實現更安全可靠的自動駕駛。在南京江心洲,無人駕駛公交巴士成為一道亮麗風景。車身上配備的先進傳感設備如同敏銳的感官,實時感知周圍環境﹔雲控平台體系宛如智慧的大腦,分析處理各種信息並下達指令﹔5G網絡則像神經脈絡般,確保信息的高速穩定傳輸。江蘇精心打造的三網融合車聯網絡和雲控平台體系,讓公交巴士在行駛過程中實現智能跟車、自動轉彎、精准通過路口等操作。路邊的智能化設備實時計算交通狀況,並將數據傳送給車輛,使其行駛更加智能安全。

科技助農,繪就田園新畫卷

轉彎、前進、收割,粉碎的秸稈向后拋出。泰州姜堰區大倫鎮朱宣村長富家庭農場裡,一台無人駕駛收割機在稻田裡靈活穿梭。農場主施長富站在田邊,熟練地用手機操控這台無人農機。時下,一幅機械化助力顆粒歸倉的圖景在江蘇徐徐展開。

近年來,從田間地頭的無人農機,再到商品銷售的電商直播,5G技術正在加速向農業產銷各領域滲透,讓“新時代魚米之鄉”越來越豐實。自海州區農發集團打造“無人農場”以來,上百個搭載著5G信號的虫情探測器,均勻散布在1300畝高標准農田間。通過探測器收集到的影像,技術員張津橋無需下田,就能從后台清晰了解整片農田的虫情、土壤濕度等情況。“以往預防虫害,各種類型的農藥都會往田裡撒一遍。如今有了系統,農田可以通過數據說話。”張津橋說,“‘對症下藥’治理農田,減少對農作物傷害的同時也能提高效率。”

眼下,電商直播正成為農村的“新農活”。在連雲港贛榆區海頭鎮的村頭、碼頭、船頭,隨處可見用手機拍視頻、做直播的漁民。2023年,該鎮電商銷售額達到100億元。宿遷沭陽花木、南通疊石橋家紡、徐州沙集家居等特色產品,同樣依托“5G+高清直播”,走向更廣闊的世界,創造出更多經濟價值。

與此同時,鄉村綜合治理也在數字技術的賦能下,打通數字孤島、破除信息壁壘,支撐起多元治理主體之間的有效協調。在南京,鄉村數字治理平台將“互聯網+公共服務”嵌入李巷村治理流程,解決鄉村人居環境監管難、行政辦理效率低等問題,助力政府部門動態管理人員信息1500余個,把農民辦事流程從7天縮短到1天。在南通,“花園村一體化振興平台”串聯起各部門、各單位之間的數據信息,可通過大屏、手機、電腦等終端統一管理人口信息、村級治理、事件投訴等日常村務,使日常事件處理效率提升30%,突發事件響應時間降低50%,協同調解群眾滿意率提升15%。(蔡 逸 童棹凡)

來源:江蘇經濟報

(責編:張鑫、張妍)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