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市清江浦區:紅色物業進小區 多元治理優服務
![](/img/2020wbc/imgs/icon_type.png)
今年以來,淮安市清江浦區聚力紅色物業“雙提升”行動,推動物業管理服務融入城市社區治理,集中解決了一批小區物業管理中的難點、堵點問題,切實提升群眾的獲得感。清河街道深入落實區委相關工作部署,深耕“紅色物業進小區 黨建引領促服務”書記項目,激發小區新活力。
建強“一個核心”,夯實治理根基。健全組織體系。堅持以“黨建+”為抓手,構建起街道黨工委統籌協調、社區黨委深入指導、物業企業和業主代表一體聯動的組織體系。黨工委召開專題推進會6次,印發《清河街道深化紅色物業賦能社區治理工作方案》,配套出台街道目標管理工作質態考核考評辦法,將“紅色物業”建設納入目標考核重要內容,進一步明確任務、壓實責任。筑牢基層堡壘。發展2名物業工作人員入黨,吸納業主、黨員志願者、“三官一律”黨員等,組建29個小區黨支部,持續推進“雙重管理、交叉任職”,明確16名社區“兩委”委員兼任小區黨支部書記,明確15項履責內容及工作要求,推動物業提供下水管道疏通、燈具更換等便民服務10項。建強紅色陣地。通過新建、改擴建、配套完善等多種方式,全力提升白鷺湖社區檀香園黨群服務中心、清隆家園社區黨群服務中心等主陣地服務功能,真正讓群眾在家門口就能找到組織、享受惠民服務。同時,整合社區用房和物業用房,在香溢茗園、葉與城等小區打造家門口的黨群服務站,規范設置“紅色會客廳”、故障報修台、矛盾調解室等功能區域。
組建“兩支隊伍”,匯聚紅色力量。激發物業管理活力。小區黨支部牽頭成立29支物業服務“紅管隊”,黨員樓棟長、業委會黨員、小區骨干黨員“包棟聯戶”,通過問卷調查、入戶走訪等形式,傾聽居民對物業管理和社區治理的需求,收集“晾晒難”等問題10多個,督促物業解決垃圾清運不及時、消防通道佔用等問題5個,小區治理更貼心、更精細。匯聚志願服務動力。吸納黨員、熱心居民、物業服務人員、退休干部等力量組成“在鷺上”“理想清河”等志願者隊伍,圍繞社區居民需求,實行群眾點單、黨組織派單、志願服務隊接單、社區回訪的閉環服務模式,累計發動志願者500余人次,積極開展政策宣傳、矛盾糾紛調處等活動21場,榮獲“2023年度淮安市青年志願服務行動組織獎”。凝聚共建共治合力。堅持社區多元治理主體之間的互動、協調與合作,建設“紅物業·融鄰裡”黨建品牌,深化黨建與物業服務融合,開展黨員先鋒崗、黨員志願服務、黨員戴牌上崗等活動9場,廣泛征求居民意見建議200余條,把社區物業服務打造成基層黨組織聯系服務群眾的紐帶。
規范“三項機制”,強化治理效能。建立互通聯動機制。堅持群眾反映問題和主動發現問題相結合,推行“54321”物業問題快速反應機制,結合“12345+吹哨報到”“綜合行政執法進小區”等行動,組織城管、物管、安監、消防等條線力量勤走訪、細巡查、嚴治理,主動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持續營造整潔有序、文明和諧、共治共享的居住環境。實施協商議事機制。依托“線上+線下”等多種模式,在葉與城、檀香園等小區建立以“紅色議事廳”為載體的議事空間,定期邀請小區黨員代表、居民代表、物業公司等協商議事,同時利用居民微信群、微信公眾號等載體,搭建29個小區線上“議事廳”,推進維修清新花苑屋頂、維修破損路面、新建共享晾衣架等各類民生實事近30件。落實聯席會議機制。社區定期牽頭組織聯席會議,街道干部、在職黨員、片區民警和物業企業項目經理等參加,物業經理面向社區、黨員和群眾述職,接受現場提問並反饋,切實做到“事事有答復,件件有落實”。今年以來召開會議8次,協商業委會成立、維修基金使用、環境提升、增加車位等事項4件,惠及居民千余戶,推動物業服務與社區治理相互促進、雙向奔赴。(王玉珠 陳白羽 王胤 張皓)
來源:新華日報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