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棲霞三區協同又有新動作:6個產業鏈黨組織牽手81個學院

活動現場。人民網記者 馬曉波攝
南京市棲霞區三區協同發展又有新動作。11月19日,棲霞區、南京經開區、仙林大學城產業鏈黨建工作聯席會議舉行,棲霞區、南京經開區6個產業鏈黨組織與駐地16所高校81個二級學院簽署了強鏈興企校地融合共建協議書。
據棲霞區委組織部相關負責人介紹,為最大限度地將資源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棲霞區制定了《深化區域協同 黨建引領產業鏈發展十項行動》,並編印《“強鏈先鋒·益棲同行”專項行動服務手冊》,明確將圍繞生物醫藥、人工智能、智能制造等區域優勢產業,實施“一鏈條一特色一品牌”培優育鏈行動,以建強“組織鏈”,開拓“創新鏈”,驅動“產業鏈”,為區域高質量發展“鏈”接新動能。
以棲霞高新區新醫藥與生命健康產業鏈為例,棲霞區將開展黨建引領“四紅”工程,圍繞27個鏈上企業,該工程將在產業集聚、惠企服務、陣地打造、人才培育上持續發力,擦亮紅色磁場、紅鏈管家、紅鏈陣地等系列品牌。棲霞區市場監督管理局黨組書記、局長兼區知識產權局局長車金樓介紹說,今年正式啟用棲霞區市場監管局綜合服務中心,涵蓋“知識產權工作站”和“質量小站”兩大品牌公共服務平台,集聚棲霞高新區產業知識產權聯盟、檢驗檢測等70余家服務機構,能夠為鏈上企業提供“家門口”精准服務。
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黨委副書記周方表示,目前,學院已與棲霞生物醫藥產業鏈上的正大天晴、諾唯贊、美藥星等10余家重點企業深度合作。以醫藥生物技術全國重點實驗室為載體平台,以黨建共建為契機,學院將同棲霞區、南京經開區生物醫藥產業鏈黨組織攜手並進,發揮自身獨特的學科優勢,為疾病診斷、新藥開發和臨床治療提供理論、技術和模型資源等基礎支撐條件,切實將高校人才、創新等各方資源有效聚在鏈上、融在鏈上,形成校地產學研活動聯辦、科研成果聯合轉化、社會實踐聯手協作的良好氛圍。
“產業鏈黨建是基層黨建的新命題,也是探索黨建引領產業建鏈、補鏈、延鏈、強鏈的新實踐。”棲霞區委書記、南京經開區黨工委書記、仙林大學城黨工委書記戴華杰表示,產業鏈黨建一頭連著黨組織,一頭連著產業鏈,是黨建工作新的延伸,對推動鏈上企業抱團發展、助力產業轉型升級、培育新質生產力具有重要意義。棲霞將進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從戰略角度和全局高度認識做好產業鏈黨建工作的重要性,做到產業鏈發展到哪裡、黨建工作就跟進到哪裡,著力推動黨建優勢轉化為產業發展大勢、企業發展勝勢。(馬曉波)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